杜碧晴
近幾年,跨學科學習的理念一直反復的出現。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事物不斷的開始在你身邊重復出現的時候,那就一定說明,這個事物開始流行并走到了潮流的前沿,并且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會大面積鋪開,這個規律不但適用于抖音上的歌曲,同樣也適用于我們的教學理念。
還記得在幾年之前,這個理念還沒有廣泛鋪開的時候,我作為一個英語老師,就動過跨學科聽課的念頭。這個念頭的出現,并不全是為了應付當時的青年教師的任務,大部分還是因為想要學習更多的教學方法,所以有個這個念頭并予以實施。
以下是我前幾年聽課后的反思記錄:
最近開始流行起跨學科聽課,我想其中的理由,其一是沒課可聽了,其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不把目光局限于本學科。每個老師都有獨特的亮點,只有在上課時才能顯現過人之處,我想這就是讓我們多聽課的精髓吧。
最近我聽了一節我班主任的課。聽完之后的感想有很多,但是最大的一點就是:原以為數學只是算算寫寫畫畫,沒想到還能這么有趣。
這節課是講授的是軸對稱圖形,從昨天晚上就看到心慧在群里提示大家帶剪刀,為了今天的課做準備。今天一進教室,看見孩子們手里拿著心慧發的彩紙,我還疑惑難道上美術了?等上了課之后才發現大有用處。
雖然每個學科的教學流程的名字是不一樣的,但是其實根本還是相似的。先導入再新授,最后練習和復習。雖然是中文教學,本以為會很容易,但是實際每個問題每個環節都是節節相扣的:最后練習題的解決方法是導入的活動;將軸對稱圖形的含義滲透進每一次動手中,最后由孩子們自己將軸對稱圖形的含義總結出來。這種讓孩子們講出來,正是我的教學中所缺失的,怎么樣能讓我少說,孩子們多說呢?用專業的語言來說就是,怎樣能把課堂還給學生呢?我覺得我還是需要多聽聽課,多思考磨練,才能做到讓孩子們多說多練多掌握。
想聽我心慧課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學習學習怎么管孩子。每次在4班上課有點壓不住孩子們,一做游戲嗨到爆,互相比嗓門,上完課就跟跑完馬拉松一樣。心慧上課別的沒聽,只聽出指令語清晰、表揚及時,要求準確,只要紀律有些亂就會馬上控場。這些都是我上課時候不注意的。原想孩子們嗨起來能跟著走很好,但是發現自己真得控制不住。孩子在安靜聽講時沒準學的更加扎實,我要把今天學到的方法運用到我的課堂中,嘗試一下。
在當時,跨學科還沒有真正的唄老師們所熟知,但是作為一名新教師,當時的我是十分缺乏相應的組織教學能力,這種能力從本學科的前輩身上可以習得,同樣也可以從不同學科的課上學到,因為雖然學科不同,但是所教授的對象是想學的——學生。在學校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同樣的班級在某某老師的課堂上非常的活躍有秩序,但是在一些年輕教師的課上,同樣的班但是給別人的感覺是比較亂的。所以雖然是不同的學科,但是對于學生的管理以及教學的方法,是可以不用考慮科學之間的壁壘,是可以通用的。
回到現在,在我完成這節科技英語的展示課后,突然想起了當初的這節聽課,從一些方面來看,都是與跨學科相關的。只不過,一個是作為旁聽者,一個是作為親歷者。在幾年之后的今天,作為一個親歷者,真正嘗試了跨學科教學以及科學融合。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上的學科,老師需要做到的是教會學生如何說英語,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科學,作為一門探究的學科,老師是帶著孩子們一起進行試驗探究,幫助學生自主發現找到其中的規律,教師協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這兩個學科在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真的出現了迷惘,因為科技英語其實是用英語教授科學,說的簡單點,就是純粹的科學課,只不過用英語表達出來。所以對于英語教師來說,真的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對于英語教師來說,科學知識、科學教法都是需要重新學習的,幾乎相當于直接換了學科,相比于科學老師來說,我們的唯一優勢,就是語言。但是對于小學低年級段的英語教師而言,本身就對于科學類的英語知識接觸較少,再加上學生年齡小,英語的素養不夠,所以如何給低齡段的學生上好一節科技英語的課,仍需要不斷地探索學習。
這準備的過程中,如何讓英語教師打破自己的位置,用全新的科學教師的身份來面對學生,,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地方。對于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難點:一、如何讓學生突破語言的壁壘,能夠輸出語言。二、對于低年齡段的學生,如何在上課的時候確保孩子們的紀律。三、如何將教師的英語教學思想轉變成科學思想。四、如何尋找合適的教具。
首先第一點,低段的學生英語知識儲備量沒有十分的充足,所以有的時候學生是無法用英語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在旁邊給予幫助。對于這一點來說,語言教師(英語教師)在這里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對于本課的一些重點單詞,會提前幫助學生掌握,并在學生出現了卡頓的時候,教師進行提示。
第二點,低年齡段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并沒有能夠很長時間的集中,所以在平時的英語常態課中,教師需要不斷通過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對于科技英語來說,課上會涉及到許多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所以如何能夠把控好科技英語課堂的紀律,讓學生收放自如,是需要認可教師不斷研究嘗試的地方。
第三,對于大部分的英語老師來說,已經養成了教師給學生學的固定模式和思路。但是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學生通過動手和實踐而得出的,所以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和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研討,學習其他學科的先進教育理念,將其與英語教學方法進行融合,從而不斷的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讓學生的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第四,對于英語教師來說,教具的制作是一個難點,如何能夠在眾多的材料中選擇合適并且快速的完成一個合適的教具,每個學科都是有相應的一個模塊,需要不斷的請教其他學科的教師,在互相合作中,不斷磨合不斷進步。
在學科整合的大環境下,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基礎,思維學習是不斷進步的階梯,我們需要不斷地鞏固自己的專業素養,學無止境的接受新鮮事務,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