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珍
剛入幼兒園的小班幼兒沒有開展自主性游戲的經驗,如何讓他們快速掌握自主性游戲的玩法至關重要。筆者從游戲前、游戲中、游戲后的指導入手,探討了指導小班角色游戲的方法,以期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實踐提供參考。
皮亞杰說:“幼兒的智慧源于材料。”豐富的游戲材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直接影響幼兒活動興趣的高低。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滿足幼兒的種種需求,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成長。教師可以通過環境創設達到教育目的,如教師可以發揮標識的作用,在“娃娃家”放一個生日蛋糕標識,暗示幼兒在家里給娃娃過生日;又如,在圣誕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在“超市”前放置圣誕樹標識并播放圣誕歌曲,引導幼兒開展游戲,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
游戲環境的創設是為了吸引幼兒主動、自愿、愉快、自由地參與游戲。開學初,筆者把“美食城”的區域設置在教室旁邊,空間狹小,導致部分幼兒很難在游戲中正常有序地排隊并進行買賣活動。小班幼兒的游戲經驗較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小客人”都擠在柜臺前,七嘴八舌地點東西,游戲秩序混亂,經常出現“你推我”“我擠他”“錢給錯了”“沒給錢就買到東西”“給錯東西”“給錯數量”等情況,“美食城”的“營業員”受到了很大打擊,其他幼兒的情緒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有的幼兒索性坐到小椅子上不參加游戲了。后來筆者把“美食城”游戲區的位置換到了教室中間,由于空間足夠,幼兒有了排隊的地方,只需適時提醒,幼兒就能把隊伍排得整整齊齊,游戲過程也變得順利了。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足,很容易在活動過程中弄混角色。為此,筆者和幼兒共同討論,思考怎樣才能讓別人迅速判斷出自己扮演的角色,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由于這些角色貼近幼兒的生活,他們討論的熱情十分高漲,有的說可以讓爸爸戴領帶上班;有的說奶奶每天都要買菜做飯,可以讓奶奶系上小圍裙;有的說媽媽愛漂亮,要戴上漂亮的絲巾;還有的說爺爺年紀大了,需要戴老花眼鏡看報紙。幼兒在積極討論中順利地解決了弄混角色的問題,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了自身的游戲經驗。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才接觸角色游戲,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娃娃家”,不了解怎樣開展“娃娃家”游戲。筆者可以先讓幼兒觀看大、中班幼兒的游戲過程,讓他們先初步了解游戲規則,隨后筆者和幼兒一起討論,讓他們說一說自己家里有哪些成員,成員們通常會在家里做什么事情,他們做事情的時候會說哪些話?通過這種方式,幼兒的知識經驗得到了豐富。筆者還組織幼兒在游戲區進行模仿游戲,讓他們學習基本的游戲技巧,在筆者的引導下,幼兒的游戲經驗越來越豐富。在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可以給幼兒創設符合他們興趣的主題游戲,如“給爸爸過生日”,讓幼兒從簡單的模仿逐漸過渡到自主創編。
教師要參與幼兒的游戲,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行為,評估幼兒的游戲能力,思考如何正確指導幼兒,調整游戲的規則,豐富幼兒的經驗,促進游戲的順利開展。
教師參與幼兒游戲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師可以采用游戲介入法、材料提供法和語言指導法,及時了解幼兒游戲時的情況和需要,并給予他們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在小班幼兒第一次開展角色游戲時,教師可以扮演游戲中重要的角色,引導幼兒開展游戲。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教師可以扮演老奶奶的角色,在游戲過程中適時引導幼兒的行為,讓幼兒學習怎樣和同伴交流溝通。隨著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逐漸淡化自己的作用,讓幼兒開展自主游戲。

在幼兒逐漸熟悉了游戲規則,能自主開展游戲后,教師應尋找合適的契機,引導幼兒與同伴討論,分享彼此的游戲經驗,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游戲能力。筆者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經常扮演攝像師的角色,記錄幼兒游戲的精彩瞬間,并適時給予幼兒簡單的指導,這是他們喜歡的指導方式。在一次“美工坊”游戲活動中,萌萌用橡皮泥做餃子,做完紅色餃子后又開始做綠色的,做完綠色餃子后還想做藍色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筆者觀察到這個情況后對他進行提問:“我想給娃娃家的小寶寶買些湯圓吃,不知道‘美食城有沒有賣的?!笔艿焦P者的啟發后,萌萌興奮地叫道:“有,我會做,老師你看!”她一邊做一邊解釋做湯圓的方法,“我媽媽教過我的,一定要這樣搓一下,老師你看我做的湯圓圓不圓?”“嗯,萌萌好棒呀,搓的湯圓又大又圓,一定很好吃,‘娃娃家的寶寶喜歡彩色的湯圓,你會不會呀?”聽了筆者的話,萌萌又做了紅、綠、黃等不同顏色的湯圓,并開開心心地把湯圓送到了“娃娃家”。
游戲后的討論環節是幼兒提升游戲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討論,幼兒不僅可以了解自己的游戲表現,還能從其他幼兒身上學到實用的游戲技巧,逐漸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提升自身的游戲經驗。教師要不斷更新游戲主題,增加游戲中的材料,調整游戲規則,激發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的欲望。小班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差,很難生動形象地描述自己與他人的游戲情況,教師可以用攝像機記錄幼兒游戲的畫面,并在討論環節播放。筆者曾經拍攝到這樣一個畫面:“爸爸”楠楠抱著“娃娃”坐在小床上,為“娃娃”生病而犯愁,但由于游戲快要結束了,旁邊的幼兒都在收拾玩具,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游戲結束后,筆者引導幼兒一起討論這個話題,詢問幼兒當小孩生病時家長應該做什么,幼兒紛紛表示要去醫院。筆者進一步啟發他們,告訴幼兒醫院離得很遠,話音剛落就有幼兒大聲喊:“可以去藥店?!薄翱晌覀冞@里也沒有藥店呀,沒有藥店怎么辦呢?”筆者繼續提出疑問,這時有幼兒回答說可以從家里帶藥過來,筆者順著幼兒的思路告訴他們可以設立一個藥品專柜。
教師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的問題后,不應急于解決,可以將問題反拋給幼兒,讓幼兒自己思考,鼓勵全體幼兒出謀劃策,積極思考解決方法,這能擴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比直接傳授知識更有效。在區角活動中,教師可以把個別幼兒的疑問拋給全體幼兒,讓他們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學會連貫、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吳淞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