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堂
信息技術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其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學科有別于其它文化課的主要特點在于技能性要求高,操作性強。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明確學科教學目標,考慮學科特點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下面就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加強自主探究,在習得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自學能力
1.導入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主探究活動中。例如在學生畫圖之前出示漂亮的電腦畫,吸引學生投入到畫圖的探究學習中。
2.精心設計探究的學習任務
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興趣等特點;任務要明確具體;驅動“任務”設計難度要有層次性,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知識能力的差異,在任務上體現基本層次和提高層次,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基本層次任務,由余力同學可以進一步探究提高層次任務。
3.重視課本的使用
注意指導學生養成閱讀教材的習慣,看懂教材的要求操作過程等,有效地利用教材會使學生在嘗試操作中比較快速正確的完成任務掌握新知,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完成新知探究
要反饋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交流總結得出正確的方法、過程。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當大膽的“放手”,但不應該“過于放手”甚至放任,那樣就會使得探究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強調某一方都是不科學的。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組織者的工作,精講、適時的講,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即使進行教學調整,讓學生的探究學習順利高效的進行。
三、注意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的進行表達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以上機操作為主,表達交流的時間較少,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會操作,還應當抓住有限的交流的時間,訓練學生將自己的操作過程敘述清楚,同時注意指導學生用規范的信息技術用語來匯報交流,這一過程不但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也是鞏固知識點、操作方法的一種有效手段。例如,復制文字知識點的學習中,在嘗試操作中要求學生邊操作邊在心里說操作步驟。匯報操作過程時候,引導學生這樣說:選中要復制的文字—單擊編輯菜單—單擊復制命令—將光標右移動到目標位置—單擊編輯菜單—單擊粘貼命令。
四、正確發揮優秀生的作用
學生個體存在差異,課堂教學對于優秀生,在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之余,應充分揮發他們的作用,其一檢查督促身邊同學完成任務,其二充當小老師角色,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使得全體共同進步。對于優秀生怎樣“幫”困難生,不要忽視,避免優秀生直接替代困難生操作完成,而是強調他們應當給被幫助同學作講解指導,讓同學自己嘗試操作完成。
五、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作品的展示交流評價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展示過程中也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提高作品的質量。展示交流我采取的形式有,小組展示、全班集體展示、自主查看學生作品共享文件夾等形式。集體展示時候重點展示優秀作品,也適當選取一些存在典型問題的作品,引導學生對作品的優缺點做出正確的評價,展示交流過程中要強調學生認真學習他人的長處,讓學生以后避免出現展示中強調過的其他同學出現的問題。
六、不要忽視板書和課堂小結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許多內容是通過廣播演示形式展現給學生,板書利用相對于語文數學學科較少,但是教學板書不應該忽視,每一課的知識點及重要的操作過程等內容應該在黑板上清晰地呈現出來,給有利于學生深化記憶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每課結尾應給組織學生回顧總結課堂所學的內容,強化重點,糾正錯誤,再次加深學生的印象,讓課堂教學完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