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鳳霞

小學一年級教材設計安排與教學特點多是以形象有趣的繪本內容來開篇引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使其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這是初期閱讀教育的重要形式與內涵,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發展特點。
從拼音到識字教學一路走來,我打破教材中閱讀文本的限制,多種途徑地挖掘繪本資源,應用多樣策略引導學生閱讀繪本,著實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繪本教學逐步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提了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繪本教學更激發了孩子們閱讀興趣。
下面聯系教學經歷,談談自己利用繪本引導低年級小學生閱讀的策略。
一、指導有序讀圖,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口頭表達
繪本是由文字和圖畫共同構建而成的。一年級小學生對學習漢字這一抽象內容比較困難,而他們的年齡特點,更適合于形象思維為主。一年級語文教材編排就是是借助直觀的圖畫,進行組織教學活動。教學中,我常在讀圖策略上做好授課計劃,用直觀有趣的圖畫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通過讀圖初步地感知閱讀內容。
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天地人》為例,在引導學生閱讀繪本的時候,我根據閱讀內容,向學生們展現了這幅圖畫:
老師拋出問題:請同學們說說圖上有什么?孩子們回答的內容很零散:“藍藍的天空”“四只白鴿”“三個小朋友”“綠綠的草地”……我相機出示了“天、地、人”這三個生字,但并沒有帶孩子們急于去認識生字,而是引導學生根據“天、地、人”這三個生字的順序,能不能利用圖畫編一個故事。孩子們的表現欲望逐漸被激發了,在同學們的不斷加工下,一幅美麗的動感畫面展現在師生們面前:“藍藍的天空上飛著幾只雪白的鴿子,碧綠碧綠的草地上遠處有一排排茂盛的參天大樹,近處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引來了許多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有三位小朋友在草地上排練六一的節目,男孩在練習籃球表演,女孩在練習啦啦操,他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美好的星期天。”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組織了這段圖意描繪語言,孩子們聽得開心,喜悅之情綻放在小臉上,漸漸地陶醉在美景之中。
繪本閱讀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和自信,他們的參與率越來越高。由此可見,利用繪本,不但能調動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還能使其帶著問題走進繪本,提高繪本閱讀效率。為此在利用繪本引課這一環節上我有意增加了授課時間(5分鐘),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更好的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口頭表達,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弄懂繪本內容,品味故事情節,激發閱讀興趣
中日兒童文學美術交流中心副會長宋居直認為,孩子們是通過“聽”來獲取知識的。通過聽繪本,孩子們會自主地遷移生活經驗,將聽到的內容以具體畫面的形式展現在自己的頭腦中,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在實施繪本閱讀教學時,師生之間往往采用朗讀繪本教材的策略,將有趣的故事利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給大家,一方面抓住同學們的注意力,一方面使他們自主品味,感受場景,了解故事情節。
以口語交際《老鼠嫁女》繪本為例,教材中也明確學習的兩個目標:1.能認真聽故事,聽明白故事內容。2.能借助圖片講故事,做到聲音洪亮。
這則故事內容設計人物多,情節復雜。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如果沒有繪本幫助,要記住故事內容,講清楚故事環節難度很大。教材中正是安排了8幅繪本插圖,大大降低了學習要求。學生們一邊看著有趣的繪本一邊認真聽故事,很容易就能記住故事中的六位待選女婿,故事的語言文字具有反復的特點,每個情節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孩子們看繪本聽故事,順理成章就記住了六位待選女婿的本領:太陽照人暖洋洋,烏云一到遮太陽,大風吹散烏云天,圍墻擋住大風道,圍墻最怕鼠打洞,老鼠最怕貓咪來——原來最強大的人是貓咪,糊涂的鼠爸鼠媽給鼠女選的女婿是貓咪!結局可想而知,老鼠夫婦選女婿,選來選去結果把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天敵——貓,葬送了女兒性命的故事。
講故事要做到學生愛聽,教師在教學前還要下一定的功夫。首先,教師提前練習把故事講的有聲有色,做到人物語氣不同,表情豐富,動作夸張,還要豐富故事中的細節 ……這樣孩子才能聽得認真,聽得入神,為故事而動,這就能潛移默化的激發學生想講故事的動力;其次,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最后,把故事內容的文字展示給孩子們,此時他們的閱讀興趣非常高,在全班同學的合作,老師的幫助下,大家順利地讀完了這則故事。每個孩子的臉上滿是喜悅和自豪,互相交流著說:“老鼠家族太傻了……”這充分表明他們讀懂了故事內容,理解繪本內容所表現的道理。
三、表演繪本內容,加深文本理解,感悟人物特點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因此,實物、圖畫、表演等直觀手段,有助于他們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教材中的繪本內容,教師通過組織表演,讓學生在模仿動作、聲音的活動中,進一步感受語言的魅力與故事的趣味。這樣將原本枯燥的表達變為表演的游戲,既能滿足孩子們玩的愿望,又能促進他們對語言表演的有效習得。
課外閱讀是學生們獲取豐富知識,應用語言知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同學們不斷識字,強化識字的過程中,多鼓勵孩子們閱讀一些課外繪本讀物是最有效的手段。學生們手中的繪本故事往往描繪了事情的開始、經過、高潮和結局這些內容,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引人入勝。課余時間常看到同學們互相推薦喜歡的書籍;交流有趣的內容;還在班級微信群里分享自己讀的好片段……閱讀不斷提高了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同時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這些課外繪本故事更是孩子們躍躍欲試的課本劇的好題材。
總而言之,繪本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繪本讀物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眼界;繪本故事讓孩子們從中得到啟發,利智明理。作為低年級教師應該有效開發繪本資源, 讓孩子們在這塊知識的海洋里開心暢游,潛移默化的從中汲取營養,健康成長,為今后實現有效閱讀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