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了經典,沉淀了我國民族精神氣質,也包含了華夏兒女的情懷。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也顯示出獨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戲曲、曲藝歌曲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認識與欣賞而后繼承與發揚戲曲、曲藝歌曲,對于華夏兒女在推廣中國走出國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育事業要提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的重視。
一、戲曲與曲藝的區別
戲曲與曲藝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汲取優秀文化,成為中華傳統文化最耀眼的星。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飛速提升的時代背景下,隨著消費者觀念和消費意識的逐漸變化,傳統文化受到或多或少的沖擊,導致大家對于戲曲、曲藝的認識有限,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揚戲曲、曲藝歌曲,需要先明確二者之間的區別。
(一)角色的人稱不同
戲曲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與劇情沖突,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是以第一人稱出現的,隨著劇情的不斷發展,呈現給觀眾的都是角色的直接亮相。
(二)服裝服飾的要求不同
為突顯某個角色,戲曲表演中角色都是第一人稱的,因此根據角色不同,故事情節發展的影響,要選擇符合性格、身份等的臉譜化妝、服裝服飾、場景布置。而曲藝對服裝、化妝、場景的要求就沒有那么嚴苛,好似相聲演員,一件長大褂就可以上臺演整場。
(三)即時性不同
曲藝具有即時性的特點。曲藝在人物的變化以及情節的發展方面都是靠說唱來實現的。說唱首先是“說”字打頭,依靠說來掌握整個劇情進行的節奏。由于“說”不需要伴奏,因此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換臨時的新內容。而戲曲的表演講究板眼結構,有固定的程式,不能隨意更改。因為戲曲綜合性表演藝術,需要眾多人員和多個環節的配合,每個環節的發展都與整個劇情有著密切的關聯,這樣整體性才更加自然。
二、如何把握戲曲、曲藝歌曲的韻味
在中學音樂教育中融入戲曲、曲藝等音樂元素,不僅豐富了音樂學科內容,而且還讓學生體會更加多元的歌曲種類,體驗不同的藝術魅力。因此,如何更好地把握戲曲、曲藝歌曲的韻味是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
每一個作品的來源都有其相對應的故事來源,伴隨著作者的學識背景、社會經歷而構成作品獨有的風格特點。創作目的可以是歌頌一個歷史事件或是贊揚一個人。在進一步了解創作目的后,就該明確作者的創作內容。創作內容可以通過創作背景去進一步了解,同時也可以根據創作內容領會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從而融入自身的人生感悟對作品進行理解。通過唱詞、旋律,感受劇情的發展,才能把握作品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在演繹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咬字、吐字,強弱變化的方法,達到作品所應有的效果。
(二)把握戲曲、曲藝歌曲的審美
戲曲與曲藝二者是中國的兩朵奇葩,彼此在生長過程中有著緊密的聯系,經過不斷的交流互動形成既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關系,把握戲曲、曲藝歌曲的審美有助于創作者的協調創作以及受眾的欣賞。無論是戲曲還是曲藝都有著板壓板式的變化結構,真正掌握歌曲中戲曲或曲藝的音樂元素,必須牢牢注意板眼板式。不同的板眼具有不同的節拍與節奏,相對應的強弱也不同,整個形成起伏有序的音響效果。
三、戲曲與曲藝歌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意義
隨著世界經濟快速發展以及文化交流的頻繁,中華傳統文化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戲曲、曲藝文化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為了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我們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從青少年開始在教學中滲透相關知識,讓學生體會戲曲與曲藝歌曲的魅力,從而對中華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一)對戲曲、曲藝的技巧有所普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孩子是中國的未來,要將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就要靠孩子的不斷學習與積累,深刻認識后才更有文化認同感。在歌曲中融入戲曲、曲藝元素,體現了豐富多彩的地方藝術特色。曲藝又稱說唱藝術,以音樂與表演相結合的模式,集文學、舞蹈、表演、音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戲曲則是以文學劇本為主體,以舞蹈、音樂、表演為一體的表現形式。作為教師,應該要將肩負起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認真學習戲曲、曲藝技巧,讓戲曲、曲藝的發揚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讓學生感受戲曲、曲藝歌曲的藝術魅力
在課堂上進行視頻觀看,歌曲聆聽,歌曲學習,課下進行音樂會觀看,參加演出等方式,讓學生多元化、全方位地深入感悟戲曲、曲藝歌曲的藝術魅力,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戲曲、曲藝歌曲的傳承依靠青少年,需要從娃娃抓起。戲曲、曲藝在近些年的文化發展道路上顯得關注度不高,在音樂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思想和言行,無論他們將來從事何種工作,少年時受到的教育都會對他們的思想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三)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在中學階段就不斷融入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意識到保護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多么的重要,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現代藝術的文化的根基所在,對社會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生存的動力,也是讓整個民族不斷煥發生機的靈魂所在。實現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可以促進世界文化的多元發展。青少年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導致缺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因此像戲曲、曲藝歌曲等優秀的我國獨有的文化融入課程中,實質上也是為了能夠更多地關注到我們自身的優勢我國深刻的內涵與底蘊。教育不能與社會中的傳承、發揚脫離關系,否則會影響學生的文化認同,也不利于解決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與發展的困境。
四、小結
戲曲、曲藝歌曲汲取了民族文化和社會美感,了解其有助于提高社會人們的審美趣味,感受中華文化之震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走過了千年歲月,飽經風霜依然留在世人面前的,便是難得的寶藏。在全球浪潮的影響下,我們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充分認識自己的文化,努力做好保護與傳承工作,為下一代新生打造好足夠的學習傳統的環境。戲曲、曲藝歌曲對振興民族文化非常重要的。學校教育將肩負起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要責任。在各民族、各行業的努力下,中華文化將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