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楠
《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教育評價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繪畫教育活動是幼兒園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起點。加強繪畫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在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改進和調整自身的工作。
一、相關概念
(一)言語行為
言語行為被理解為人類實現目的的一種活動,構成人類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言語行為也是受各種社會規約支配的一種行為。言語是人們運用語言材料和語言規則所進行的交際活動的過程,也就是人們說出的話和聽到的話,又稱“話語”。說話人只要說出了有總義、可為聽話人現解的話語,就可以說他實施了某個行為,這個行為叫做言語行為。
(二)評價
評價的定義常見的有以下幾種:“評價是指根據某種價值觀對事物及其屬性進判斷、衡量,即對人或物作出好壞、真假、善惡、美丑、優劣等判斷”。“評價就是指對人物或事物有無價值進行判斷”。
(三)教師言語評價行為
教師的言語評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教師的言語評價包括教師使用有聲言語即口頭言語進行評價,也包括教帥使用無聲言語,如眼祌、手勢、表情、姿態等進行評價。從狹義上講,教師的言語評價僅指口頭言語評價。由于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以及綜合考慮幼兒園繪畫教育活動本身的特點,本研究中教師言語評價僅指教師口頭言語評價,是指在幼兒園繪畫教育活動這一特定情境下,教師運用口頭言語對幼兒個體、部分幼兒及全體幼兒的行為和表現所作出的價值評判。除此之外,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及時、主觀、模糊的評價行為,這些行為對幼兒的影響不容小覷。
(四)幼兒繪畫教育活動
關于繪畫的定義,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繪畫是美術中常見的一種形式,也是其他各種美術形式共有的基礎。幼兒園繪畫教育活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全體幼兒參加的,以培養幼兒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各方面綜合能力,使幼兒獲得一定繪畫知識和技能的造型藝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幼兒園繪畫教育活動中教師言語評價行為中存在的問題
(一)肯定性的言語評價過于籠統
根據筆者的觀察發現,老師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對幼兒的言語評價存在不具體,較籠統的現象,尤其是幼師在對幼兒進行肯定性的言語評價中,言語大都比較簡單。國內外相關研究證明,過多的夸獎是起不到激勵作用的,尤其是一些幼師不假思索,隨口而說的夸獎更是對幼兒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讓幼兒產生一種隨意性的學習態度。但是在實際的繪畫教育活動中,常聽到的教師對幼兒的言語評價是“好”“你真棒”“真好”等等。這類評價過于抽象,幼兒從中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東西。長此以往,這種籠統的的夸獎使得幼兒學習的熱情以及創造的欲望慢慢消失,違背了最初起到發展性作用的評價教學理念。
(二)否定性評價不恰當
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大多數幼兒教師都贊同表揚、鼓勵性的言語評價會讓幼兒樹立自信心,培養其對繪畫活動的熱愛。通過觀察,筆者發現老師們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基本上都能做到以肯定性的言語評價為主要評價。
(三)評價中存在不公平現象
在一次繪畫教育活動中,幼兒們分為幾個小組,各個小組分別完成教育活動中的小任務。小明他們組有一個繪畫非常好的組員麗麗,所以很快就完成了。幼師過來看了看他們完成的任務,指著作品問:“這個畫的是什么?”小明立刻回答說:“這是我畫的小鴨子。”幼師接著問:“這是小鴨子嗎?我怎么覺得不像呢?小明這是誰教你畫的小鴨子啊?”這時在一旁的麗麗說:“剛才告訴他了不讓他這么畫,但是他不聽。”幼師聽了麗麗的話贊賞的說:“小明你應該向麗麗多學習一下。”然后轉身去看別的小組完成的任務。這時候小明小聲的說:“這就是小鴨子,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這么教我了。”麗麗在班級中發展全面、表現較為突出的一個幼兒,尤其是在繪畫方面,更是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因此教師在繪畫教育活動中,經常表揚她。而小明在班中年齡偏小,經常被教師所忽略。在這次合作中,小明將媽媽從小教他的小鴨子畫在小報上,幼師不但沒有看到他的努力,反而認為他畫的不像,就隨口給予了否定,而又有意表揚了麗麗,這樣的話語直接打擊了小明的自尊心,可能會在他的心理造成陰影。
三、對解決幼兒繪畫教育活動中教師言語評價行為中存在的問題的建議
言語評價所產生的效果是因人而異的,同樣的言語評價在不同的幼兒身上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要求幼師在繪畫教育活動中不斷認識自己在言語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充分了解幼兒的基礎上作出適當的調整。針對不同的幼兒選擇不同的言語評價方法。
(一)言語評價要做到具體化
相關研究表明,經常受到教師表揚的幼兒非常有自信心,而經常受到教師批評或者忽略的幼兒會產生一種自卑的心。因此在繪畫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通過觀察了解詢問等方式發現幼兒的創意,并對其加以肯定,讓幼兒知道自己的行為受到了老師的關注,教師肯定的態度,會讓幼兒的內心很愉悅,因此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因此教師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具體的言語評價。讓幼兒知道老師為什么表揚他,他那里做的好。
(二)言語評價內容應朝著全面、多元化發展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幼兒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完成的作品是他們將自己的認知和情感表達出來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在活動中應該對幼兒表現出來的創造性予以支持,不僅要對幼兒美術知識的技能進行評價,同時還要對其創造性等方面給予評價,這樣才能從多個角度對幼兒進行了解,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
(三)言語評價應該體現公平性
每個幼兒都是平等的,因此幼師應該對每一個幼兒的態度、評價都是公平的。在一個班級中,所以幼兒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和認可的,都希望在繪畫教育活動中,教師能夠喜歡自己的作品,所以教師在對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時,要盡量做到公平、公正,讓幼兒獲得自信心,以便在以后的活動中主動的投入其中。
四、結語
教師重視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對美的情緒體驗,才能真正的幫助幼兒建立自信,讓幼兒真正成為藝術活動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