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
文化是園所發展的根與魂。我園的海洋生態教育文化來源于海洋發展戰略背景、海洋地方課程、本土資源利用等。把海洋資源作為文化和課程發展的載體,形成了“每一天,美一天,探究生命成長之美”的核心理念,在環境、課程、隊伍等層面,開展了海洋文化的立體式探究。
從精神層面看,海洋代表著大氣包容、生生不息、吐故納新,重點體現在園所管理和團隊建設上;在物質層面,合理利用海洋資源,創設童趣自然的海洋環境和探究式海洋課程,力求將幼兒園辦成“人文素養厚重、生成課程見長、海洋特色鮮明”的品牌幼兒園。
一、創設童趣、靈動、自然的海洋環境,體現環境之美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幼兒園的環境應該成為幼兒能參與、能理解、能互動的載體。
1.重環境的靈動潤澤
體現“童趣、靈動、自然”的環境創設特點,讓幼兒如臨其境。童趣體現在站在孩子的視角創設環境,如一進幼兒園大廳,一條微笑的大鯨魚帶領一群小魚自由游弋,一條調皮小魚卻朝相反方向游去,正是“尊重個性”的寫照;小螃蟹從沙洞里鉆出來,海鷗帶來了遠方的問候……這些海洋場景,喚起幼兒的愉快記憶;靈動體現在每個墻面的內容呈現是動態的,有生命力的,如走廊上形態各異的魚由不同形狀的盤子組成,每一個盤子都是師幼創造性的表現表達,畫面可以隨時更換;自然就是不刻意、不堆砌,包含了環境內容的自然、材料使用的自然、表現表達的自然。
2.重環境的參與互動
幼兒園里每個人都是環境的構建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尤其重視幼兒對環境的理解、感受和參與。在園內每個空間里,都會看到幼兒各種各樣的表征作品,有大海的故事、彩繪的石頭小魚、有幼兒自畫像、有船槳、盤子創意畫等;樓梯間,角落里,是小朋友可以結伴閱讀、下棋的游戲空間,都記錄著小朋友們對海洋的親近、了解、探究和想象。
3.重環境的情境創新
在創設班級環境時,注重環境創建的獨特性,通過“一本經典繪本,一個主題形象,一個情境角落”的“三個一”活動,創設了具有班本特色的海洋文化環境。每個班級里都有一個或來自繪本,或來自幼兒推選的班標形象:小企鵝、小海豚、小飛魚、小海星等等,12種海洋動物和12個班的小朋友的一日生活聯系在一起,融入到小朋友的游戲中、生活中,成為小朋友了解大海、探究大海、熱愛大海的媒介。
二、實施體驗、探究、融合的海洋課程,彰顯課程之美
為了將海洋文化落地,我園開展海洋閱讀節、藝術節、科技節和運動節四大節慶活動,從海洋文學、海洋生物、海洋生態三個維度,開展海洋園本課程研究。
1.海洋閱讀節,以分享閱讀為樂
世界兒童圖書日和世界讀書日,是“海洋閱讀節”的開始。主要目標是讓師、幼、家長養成閱讀習慣,豐富海洋素養。具體做法是:一是創設閱讀環境。班級設立“圖書角”“閱讀區”“信息角”;家庭設立“小書房”“閱讀桌”等專門的閱讀區;二是分享閱讀活動。開展“圖書漂流”“圖書借閱”“好書推薦“經典共讀”等活動,共享資源,分享閱讀心得;三是深化閱讀活動。組織“睡前故事打卡”“二幼海洋電臺”“小海娃圖書交易會”“繪本劇表演”等活動,讓幼兒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表現表達。累計已編演繪本劇40余個,收集整理優秀海洋繪本300余本,大班表演游戲《胖國王》被評為“山東省百佳游戲”。
2.“海洋藝術節”,以“自信表現”為樂
六一活動和大班畢業典禮是“海洋藝術節”的主體。充分體現“幼兒在前”的理念,每個孩子都在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過程中發展。
3.“海洋科技節”,以“自主探究”為樂
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好奇好問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園利用參觀實踐、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讓孩子形成喜歡“刨根問底”的探究品質。
4.“海洋運動節”,以“健康運動”為樂
開展“海洋運動節”活動,培養幼兒勇敢堅強、敢于挑戰的品質和集體榮譽感。開展“我是健康小海娃”“五個一”活動:制定一個運動節計劃,設計一個主題宣傳海報、組織一次早操展演,組織一個“小小運動員”比賽;設計一個海洋游戲。運動節期間,家長、師幼積極參與,激發了幼兒運動興趣、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家園互動交流。先后形成了“小海獅頂球”“螃蟹走”“跳浪花”等經典游戲,豐富了海洋課程資源。
三、培養包容、悅納、創新的海洋團隊,展現素養之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的氣質就是開放、包容、悅納。我園把培養具有“包容悅納、進取創新”的海洋氣質團隊作為目標并積極落實。
1.培養教師包容悅納的海洋氣質
教師做“三心”教師,愛心育人、專心研究,開心合作。實施“三聲教育”,即“見面有問候聲、問話有應答聲、進步有贊揚聲”;實行“一日三抱”,尊重幼兒、悅納幼兒。利用師德主題演講、佳片賞析、月度人物評選、家長師德評價等改進教師行為,培養教師“進取創新”的海洋氣質。
2.提升教師駕馭海洋課程的素養
一是成立“海洋教育研究室”,以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為主體,結合日常教學重點,研究海洋生成課程的開展策略;二是評選優秀海洋課程。每學期組織海洋生成案例評選,提升教師設計、組織海洋生成課程的能力;三是做好海洋課程研究物質保障。每年組織教師赴高校進行高端培訓,拓展視野,同時配備上百種海洋類圖書資料,訂閱《中國海洋報》等海洋類報刊雜志,綜合提升教師海洋素養。
3.強化教師研究海洋課題的能力
我園立項了三項關于海洋生態教育的課題,將研究內容分解為大、中、小班“海洋主題課程研究”。采用全園參與--實踐跟進--成果交流的模式,開展研究階段成果交流、主題評價交流等;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設計課程資源問卷,讓家長參與海洋資源收集整理,理解海洋課程內涵;利用名園長工作室平臺,擴大研究范圍,將海洋生態研究向市、區幼兒園輻射延伸。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我們將繼續著眼幼兒發展、教師成長、家園融合,關注兒童視角,體驗式學習,讓師幼“每一天,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