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環境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當中屬于提高學生自身素養部分的教育,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危機意識,了解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從中提升學生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本文所探究的重點是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生活化,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容易接受這部分教育的思想,并且結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即“生活即教育”和“教學合一”這兩部分核心理念,探索出更加符合這一理念的教學方式,并從具體實踐過程中了解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環境教育;陶行知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9-0123-02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v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LI Jie? (Songqiao junior middle school,Gaoy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belongs to the part of improving students' own literacy.Its purpose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risis,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mprove students' own ideological realm and establish correct environmental values.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life,so that students can more easily accept the idea of this part of education,and explore a teaching method more in line with this idea in combination with Mr.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ideas,namely "life i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one",And understand its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from the specific practice process.
【Keywords】Geograph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Environmental education;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concept
環境教育擔負著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的責任,將其與生活化教學的理念相結合不僅是為了讓他們在后期的地理學習中能夠更加得心應手,也是要從思想根源上讓他們學會去觀察生活,去關愛自己所生存的環境,提高學生們自身的品德素養。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承擔更加重要的任務,扮演引導性的角色,讓學生們可以將所學習的初中地理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真正地達到知行合一以及環境教育的目的,使得學生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好習慣。首先針對初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生活化的教學理論研究及必要性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
1. 初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生活化的教學理論及必要性
將初中地理中環境教育生活化并非只是單純地著眼于學生們日常可見的生活場景,而是要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著眼于環境保護的大局,再以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舉措為保護環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師也嘗試過將環境教育生活化,但是其結果往往不夠理想,究其原因是沒能夠在學生們心中樹立起足夠廣大的格局,喚醒學生們的責任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是生活隨著教育的變化而變化,而教育的變化反過來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變化,所以環境教育生活化就不僅是要關心自己的生活,也要學會去關心別人的生活,這才是環境教育生活化的真正核心。至于其必要性可從兩點進行探討,其一是從地理學習這件事情本身進行考慮,環境教育生活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就是拉近地理學習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以往學生們總覺得地理知識過于抽象,而且離自己的生活過于遙遠,讓他們根本就沒有研究探索的欲望,而將地理學習與生活中的實際情境相互結合則可以讓學生們覺得能夠學以致用,自然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高漲;其二是從學生自己的品德素養的提升來考慮,中學階段是塑造學生們自身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思想認知能夠影響到他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為人處事,環境教育生活化能夠讓學生們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這兩個方面塑造正確的價值觀,理想的狀態是能夠激發學生們對保護環境的責任心,特別是當前很多年輕人的環境意識淡薄,根本就意識不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環境教育生活化的推廣能夠從根源上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緩沖的坡度,提升學生們的品德素養。‘
2. 環境教育生活化的具體教學計劃
(1)環境教育生活化的教學引入
初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生活化的真正被應用于課堂教學需要一個恰到好處的引入過程,讓學生們能夠有所準備和期待。教師要從現實生活出發導入相應的事例,從學生認知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相應知識的探討。相信可以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率,促進環境教育生活化教學活動的實踐工作。教師的語言要進行雕琢和創新,要本著循循善誘的目的來進行導入,用更多生活中的實例來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支撐點,并且帶給學生更多的思考,進而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教師可以先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來為環境教育生活化“開幕”,例如“如果生活在沙漠中,我們應該怎么辦?”在師生們共同探討列舉在沙漠中生存的各種例子之后,教師們可以詢問學生們:你們愿意生活在沙漠之中嗎?在取得學生們否定的態度之后,引入當前地球沙漠化現象覆蓋的速度以及帶來的經濟損失的數據作為環境教育生活化教學引入的切入點,直截了當的點出當前環境的嚴峻性,激發學生們的危機感,在進行了這樣的悲觀意識的教育之后,再讓學生們了解到當今世界上一些環保組織或者是環保志愿者努力奮戰的情況,借此讓學生們對這些組織或者是志愿者產生欽佩的感情,最后讓學生們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說一下自己對于未來所生活環境的期許,如“愿綠水青山長留,藍天白云仍在”、“希望能夠保護地球家園”等,讓學生們保持著這一份心情,進入到環境是教育生活化的教學當中,自然而然的從環境保護的層次進入到環境教育當中,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對于后續的教學起到了關鍵的過渡作用。這對于初中地理教師而言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設計教學流程和環節,以提高導入的效率,加強實踐和探索的力度。
(2)環境教育生活化的情境渲染
在經過有趣的環境教育生活化教學的導入之后,需要以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來渲染課堂教學的氣氛,讓學生們自然而然地代入到教學情境當中。在初中地理環境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都很容易將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枯燥乏味,而其實真正的讓學生們融入教學還是需要情感的調動。與此同時,初中地理教師還可以運用現有的多媒體以及輔助教學設備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渲染學習情景,讓學生真正的意識到地理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縮短二者之間的距離,并且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地理課堂以及相關的教學活動,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這一章節的時候,基于保護自然資源這一目的出發,讓學生們去觀看呼吁保護自然資源的公益宣傳片,渲染課堂的悲觀氣氛和激發學生們的危機意識。如最經典的水資源保護宣傳片,讓學生們看一下干涸的河床,受饑渴威脅的人,讓他們直接感受到什么叫做“最后一滴水將是你的眼淚”,諸如此類的宣傳片還有很多,通過觀看這些宣傳片可以激發學生們的環保意識和危機意識。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消極打擊,讓學生們從困境中發現希望的存在。這一步可以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一些美麗的環境圖片串聯成幻燈片,讓學生們欣賞一下美麗的大自然,有了前面那些災難宣傳片的襯托之后,這樣的幻燈片能夠讓學生們從心底產生一絲希冀,能夠更加強烈的感覺到:原來這個地球是如此的美好,保護環境是如此的重要,這樣學生們就能夠更加愿意投入到環境教育生活化當中,也更加愿意深入的學習地理知識。環境教育生活化的情境渲染背后要靠教學技巧的支撐和對學生們心理變化的掌握,只有滿足了這兩點,才能夠體現出這一教學環節的教學效果。從地理教學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情景渲染工作,需要教師進行更多的探索,結合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策略,科學的使用相關的技術設備,才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為環境教育的順利推進,以及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滲透奠定基礎。
(3)安排課外活動,實現“教學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合一”理念中有一句話: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么學便怎么樣教,教、學、做只是生活的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總的來說就是要讓學生們學以致用,要把所學習到的知識從實際行為中體現出來。初中地理教學最大的短板就是局限于課堂之中,缺少了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認為地理中的知識都只是存在于課本當中的,在教學效果上也有所欠缺,而環境教育生活化,是不能繞開實踐這一步的。因此圍繞著環境教育生活化的主題安排一些課外活動來實現“教學合一”是最能體現環境教育生活環境化的核心教學步驟。例如在學習水資源這一章的時候,可以圍繞保護水資源這一主題開展課外活動。首先在讓學生們了解淡水資源的珍貴之后,再讓學生們提出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并且觀察自己所生活的社區或者是鄉鎮周圍是否有存在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最后由教師來進行活動總結,總結出水資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在平常的生活當中節約用水,提倡一水多用的做法,讓水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通過這一課外活動,能夠讓學生們切身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且從實踐活動中得出自己對環境保護的感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并從課外活動中培養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真正做到了“教學合一”。
(4)進行教學評價鞏固教學成果
在初中地理課堂上所進行的環境教育活動需要得到同學們的呼應和配合,才更容易取得進展,提高效率。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幫助學生正確的看待地理課堂,看待地理知識,才能真正的做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并且鞏固現階段所取得的教學成果和學習成果。因此,進行適當的教學評價就成為了教師的選項。教師要注重知行合一,選擇合適的評價標準,結合地理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給予正確的評價。同時課堂教學評價應當以鼓勵和關懷為主,教師要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地理習題的正答率、在課堂上和其他人溝通交流的頻率、小組合作的表現情況作為評價的標準和依據,并且從實踐的角度出發,指出學生的缺陷和不足,和學生一起進行研究和實踐,才能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鞏固教學成果,提高教學評價的整體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生活化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科特點,先從激發學生們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開始,然后讓他們去了解當前環境的形勢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最后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從哪些方面為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從整體來看,環境教育生活化最關鍵的地方就在于要讓學生們提高環保意識以及激發他們對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思想層面上提升學生們的素質。總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生活化不僅能讓學生們在地理學習中更進一步,也能夠讓學生們自身的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邱銀,鄭芷青.中學地理課程中開展環境教育的問題和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1(04)
[2]陸靜.“中學地理課程中的環境教育理論與實踐”項目研究概述[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10)
[3]吳興懷.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研究[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