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薇
9月29日,美國和歐盟舉行貿易和技術理事會(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以下簡稱TTC)成立以來的首次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貿易代表戴琪和商務部長雷蒙多,以及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競爭事務專員維斯塔格,執行副主席、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以及歐盟駐美國大使蘭博里尼迪茲共同主持會議。首次TTC會議選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第二大城市匹茲堡舉行。這座曾經的鋼鐵工業城市以成功轉型為高科技、金融服務和教育為支柱的城市而聞名。這似乎正呼應了會議著眼新經濟和科技合作的主題。不過TTC框架絕非單純著眼美歐雙邊合作,美國與歐盟在合作的總基調下也有著不易調和的訴求差異。
首次TTC會議后,美歐雙方發表總計16頁的《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理事會創始聯合聲明》。《聯合聲明》主要分“匹茲堡聲明”“匹茲堡成果”和“未來工作”三大部分。其中“匹茲堡聲明”部分概括說明美歐在TTC框架下的合作目標、原則和領域;“匹茲堡成果”部分及五個附件是《聯合聲明》的重點,詳細闡述美歐在“投資審查”“出口管制”“人工智能”“半導體供應鏈”和“全球貿易挑戰”這首批五個重點領域的合作舉措;“未來工作”部分是為TTC先期確定的十個工作組制定具體任務,并要求工作組在下次會議時匯報成果進展。
首批確定的五個重點領域清晰勾勒了美歐TTC合作的著力點。就“投資審查”而言,美歐同意就“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國投資在TTC投資審查工作小組和其他合適渠道展開定期磋商,并與企業等利益攸關方就相關政策保持密切溝通。磋商議題包括投資來源、投資產業類別、交易類型以及降低安全風險的最優做法等。
在“出口管制”方面,美歐同意就促進全球一致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規展開技術磋商,內容包括管制清單、例外許可證頒發、敏感兩用品管制、強制執行措施及向第三國提供出口管制能力建設等。會議還計劃于10月27日召開美歐利益攸關方視頻會議,廣泛征集對上述合作內容的意見建議。
關于“人工智能”,美歐表示將合作爭取在發展和應用“可信賴”和“負責任”的人工智能(trustworthy and responsible AI)體系中的領導地位,繼續執行《OECD人工智能建議》,促進“全球人工智能伙伴關系(GPAI)”發展。美歐還計劃就人工智能對未來人類就業前景的影響展開聯合研究。
半導體合作是本次會議的討論重點。美歐稱將就“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再平衡”結成伙伴關系,短期主要討論半導體供應短缺問題,并責成相關工作組研究雙方中長期戰略合作計劃。美歐將找出各自薄弱環節,強化半導體設計、研發和制造的國內生態鏈,同時加強溝通,減少由于過度海外投資造成的產業鏈對外依賴,改善供應鏈結構,并盡量避免對相關行業的政府補貼競賽。
應對“全球貿易挑戰”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針對非市場經濟體的相關行為,如強制技術轉移、產業補貼等,開展貿易政策合作。二是避免在新興技術貿易領域設置新的不必要壁壘,但需尊重雙方的規則自主權。三是加強在WTO等多邊框架內就勞工問題的合作,反對強迫勞動和童工,關注技術對勞工市場、勞動環境和勞工權益的影響。四是就貿易相關的環境和氣候政策展開合作。
除上述首批五個重點領域外,《聯合聲明》還以工作組任務的形式為其他合作領域規劃了工作方向,如加強在國際技術標準制定組織中的合作,促進跨大西洋清潔技術的發展、投資和貿易,提升美歐信息通信技術的安全和競爭力,就數據治理和技術平臺交換意見,應對危害安全與人權的技術濫用,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運營等。
首次TTC會議看似達成多項成果,但都是美歐合作中“最易摘的果子”。《聯合聲明》背后,美歐在地緣政治競爭、數字治理、貿易等領域的分歧依然難以調和。
一是對TTC定位的分歧。本次會議較多體現了美國意圖“聯歐制華”的設想。美國有意將TTC打造成對歐展示協調姿態的新抓手,并利用TTC裹挾歐洲,運作“一致對華”的戰略設想。會議召開前一天,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接受美媒采訪時稱,“我們必須與歐洲盟友合作,不讓中國獲得最先進的技術,使他們無法在半導體等關鍵領域追趕上來。”雷蒙多還揚言要通過“施壓”的方式來讓中國遵守所謂“規矩”。首次TTC會議突出美歐在投資審查、出口管制和應對“全球貿易挑戰”等問題上的一致態度。雖未直接點明中國,但其中所列問題多與中國相關。TTC下設專門負責出口管制與投資審查事務的兩個工作組,成為美國系統性收集中國對外投資信息、協調歐美出口和投資管制事務的新工具。歐盟卻竭力淡化TTC的排華性質,而強調歐盟將通過該機制獲得對世界經濟規則和標準制定的更大影響力。會前,歐盟委員會對內和對外不斷釋放“TTC不針對任何第三國”的信號。法、德等歐盟重量級成員亦明確表示不會卷入以中國為對手的新冷戰。

2021年9月30日,美歐貿易和技術理事會(TTC)首次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一)、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維斯塔格(右二)、美商務部長雷蒙多(右三)、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左一)、美貿易代表戴琪(左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參觀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rgoAI,并與公司CEO塞爾斯基(左三)合影。
二是在數字治理方面的分歧。美歐在TCC首次會議上雖然就人工智能、半導體供應鏈等高科技相關問題達成一些共識,但雙方在數字治理這一重要問題上的分歧未見任何彌合的跡象。針對大型數字平臺和科技公司監管問題,美國強調競爭,支持本國科技企業在全球攻城略地,傾向行業自律式的監管。而歐盟則自詡數字治理規則制定方面的“先行者”,強調“數字主權”,視強有力的監管為同中美并肩坐到數字談判桌前的關鍵砝碼。歐盟用反壟斷、數字稅和隱私保護三塊盾反擊美國的數字科技入侵,令美國頭疼不已。本次會議,歐盟曾欲以TTC為平臺,以其《數字市場法案》和《數字服務法案》為藍本,推動美歐統一監管步調,遭到美國堅決抵制。而美國曾力主在TTC會議邊會時通過一份新的跨大西洋數據傳輸協議,但歐盟認為時機遠未成熟。
旨在促進美歐間創新與投資、強化供應鏈合作、促進貿易而成立的TCC議題廣泛,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貿易與科技領域的“美歐合流”趨勢,其動向與成果值得密切關注。但在歐盟日益尋求“自主”的背景下,美歐雙方在貿易、科技領域還存在很多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能否在TTC框架下進行長期合作,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