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去南京夫子廟玩。那里的攤鋪前,都有賣一種小冊子,藏青色的,仿古,豎寫的書名,很便宜,十塊錢三本。我挑了三本,《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和《菜根譚》。
教了十年書,只聽說《菜根譚》,從不知與之齊名,并稱“處世三大奇書”的《圍爐夜話》《小窗幽記》。說來也奇怪,這幾本,我看得著了魔。三本書,很薄。一本,一兩百句而已,很快讀完了。讀完了,再讀。放包里,等車、等開會、等吃飯,拿出來讀;放枕邊,睡前,睡不著,拿起來讀。
身邊人常說“順其自然”,不要太執著,太執著了,那是看不開。我大概太執著了,《小窗幽記》說,“事但觀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盡其當然,乃可聽其自然。”我捫心自問,我“盡其當然”了嗎?沒有。沒“盡其當然”,怎么能“聽其自然”呢?我明白了。
小語界,很多活動,只有閱讀教學,卻打著“語文教學觀摩會”的名號,作文教學被擠到了語文的邊緣。而我,正一心一意地實踐著、研究著被擠到邊緣的作文教學。我苦悶,我彷徨,想隨大流,想轉向。《小窗幽記》救了我,“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我好好“伏”,“伏”上十年再說。《圍爐夜話》說,“矮板凳,且坐著。好光陰,莫錯過”。我已經錯過了好光陰,再不好好坐“矮板凳”,怎么行?“為學不外靜敬二字”,我把這話吞進肚子里,消化了,融進肌肉、骨髓里。
公務員熱來了,不少老師蠢蠢欲動,報考公務員。每有人進了公務員的隊伍,恭賀的,道喜的,羨慕的,都有。也有人跟我開玩笑說,你能寫點東西,公務員里,筆桿子還真挺稀缺的,你也去試試吧。那陣子,我正好讀“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運不及我,則可以自足矣;常思某人德業勝于我,某人學問勝于我,則可以自慚矣”,淡然一笑,教我的書,寫我的字去。
教育界的評比怕是最多的了。學生的評比,老師的評比,學校的評比。評比越多,人的名利越重。總有人利用各種關系,得了重要的名與利。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上了一個榮譽,得了一些好處,難免不平。《菜根譚》說:“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古人的一席話,如炎炎夏日,降了一場雨,涼爽之極。
人活著,時有不順心,時有煩心,《圍爐夜話》把人世看得那么透:“人心統耳目官骸,而于百體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終身無安逸之時。”多年后,讀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它的第一句話就是:“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這本《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20年的書,第一句話,王永彬先生百年前就說過,說得那么形象,那么文學。
那十塊錢買來的書,伴了我十年,并還將伴下去。前兩年,又去夫子廟,我買了一疊《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和《菜根譚》。我把它們送給朋友。我的經典未必是他們的經典,影響我的書未必是影響他們的書。然而,或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我們,有著某種隱秘的靈通。
我推薦的10本書:
1.《圍爐夜話》,王永彬,中國社會出版社
2.《小窗幽記》,陳繼儒,中國社會出版社
3.《菜根譚》,洪應明,吉林文史出版社
4.《細節決定成敗》,汪中求,新華出版社
5.《自動自發的工作》,阿爾伯特·哈伯德,長江文藝出版社
6.《失敗的力量》,查爾斯·C·曼茲,中信出版社
7.《語文:表現與存在》,潘新和,福建人民出版社
8.《文學創作論》,孫紹振,海峽文藝出版社
9.《談文學》,朱光潛,安徽教育出版社
10.《老舍散文》,老舍,浙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