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的童謠一般來說都是具有非常有趣并且節奏感較強的特點,并且對于幼兒的發音以及詞匯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園方的教師應該要重視起來對于民間童謠的引用,并且科學化的設置相關課程內容,做到更好的推動幼兒發展所需要的語言能力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育;民間童謠;引入
前言:
根據相關研究人員對于幼兒的發展指南指出:幼兒時期,最先要進行發展的就是語言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口語。幼兒時期的語言發展,能夠滲透到幼兒全方位的身心層面,同時,對于其他領域的發展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民間的童謠有著通俗易懂的特點,并且伴隨著歌曲,可以讓幼兒輕松的接受。在幼兒時期所引入的童謠,一定要是健康、社會、科學化的,這樣才能夠在幼兒學習的過程當中,起到推動語言教育的作用。
一、民間童謠的特點
第一,民間當中所流傳的童謠一般都是非常緊貼于社會的發展,并且語言是非常簡易化的。童謠的產生主要就是為幼兒的吟唱所提供的,因為童謠是發生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所以其中的內容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并且非常有趣。例如在童謠歌曲《小白手》當中,其中“小白手,拉一起,歡歡喜喜做游戲。來了一雙小臟手,拉誰誰都不樂意”,這首童謠其中所包含的內容就是小朋友之間做游戲,有些小朋友的手是洗干凈的,但是有一些小朋友的手是臟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小朋友們的影子,使得其指導要將受清洗干凈,傳播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意識。
第二,民間的童謠節奏感都是比較強的,并且是能夠符合兒童語言認知的。民間的童謠有著口語化并且內容非常好理解,韻腳也是非常的押韻,幼兒們在進行聽童謠的熏陶過程當中,就能夠做到哼唱。比如《小老鼠》當中的“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吱!吱!吱!叫奶奶,抱下來。奶奶不肯來,嘰里咕嚕滾下來。”這首童謠非常具有畫面感,描述了小老鼠在進行偷吃的時候,因為桌子太高,下不來,非常的生動有趣。
最后,民間的童謠大多數都使用修辭手法,并且最常用的就是擬人、夸張、比喻、排比等等修辭手法,這對于增強童謠內容其中的語言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我的力氣大無窮》其中的“我的力氣大無窮,人人稱我小英雄”“雙手舉起紅燈籠,蛛網打個大窟窿”,這其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就是比較夸張并且生動,同時這首童謠會使人捧腹大笑。
二、民間童謠與幼兒語言的發展關系
首先,民間所流傳的童謠,運用在幼兒的教學當中,能夠非常有效的做到培養幼兒語言的發音。幼兒在最初開始接觸語言學習的時候,童謠當中特殊化的韻腳,是對于幼兒語言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啟蒙作用。比如在童謠《做早操》當中“早上空氣真叫好,我們都來做早操,伸伸臂,彎彎腰。”童謠當中的韻腳都是發“ao”的音,并且如果幼兒進行反復的誦讀的話,那么就會潛移默化的使幼兒加深對于韻腳的深刻印象,對于幼兒之后的語言教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幼兒在進行童謠的學習過程當中,還會有著表演的功能。
其次,民間所流傳的童謠對于幼兒積攢自身的詞匯量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民間當中的童謠,是有著大量的詞匯組成的,并且是短句的表現形式。在童謠《長城長》當中“長城長,像巨龍,臥在巍巍萬山叢”在其中的“長城、巨龍、萬山叢”都是名詞,并且在朗誦的時候,也是非常押韻的,這對于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民間童謠能夠有效的對于幼兒起到語言培養,并且進行組織的角色扮演,也能夠為幼兒提供一個互相展示的作用。
三、在幼兒園中,語言教育活動怎樣引入民間童謠
在幼兒園教學環境當中,相關的教師應該對于童謠的引入提高重視。幼兒的課程教學,是沒有嚴格的課程教育體系所約束的,但是,相關的管理者應該要去進行積極的鼓勵童謠的教學。在日常的園內要做到物資上的保障,比如引入舞臺的設備以及進行童謠表現得相關服裝;在管理的方面,園內領導要去積極地傳導教師引入童謠的重要性,并且從各個方面提升幼兒園內教師的語言能力。民間童謠有效的引入,不僅僅能夠提升教師語言能力的運用,并且對于幼兒的語言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園內當中的領導,要做到主動的組織教師培訓的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教學于幼兒學生,為以后幼兒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結:
根據我國相關的幼兒教育當中指導的要求所指出:在幼兒時期,三四歲的時候是語言發展最佳階段,這時候的幼兒如果能夠被科學化的進行訓練,那么就會對于幼兒以后的語言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所以,在幼兒園當中引入童謠的學習,不僅僅是對于幼兒的語言能力起到幫助作用,也為教師的教學減少一點壓力,使得能夠幼兒在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武薇薇.民間童謠在幼兒園語言領域的有效運用[J].幸福家庭,2020(16):90.
[2]趙相華.民間童謠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應用方法[J].學周刊,2020(04):180.
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金光幼兒園,蔣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