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教育,并致力于去尋找教育的全新形式。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新形式能夠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融合,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關鍵經歷的兩個重要場所中搭建合作的舞臺,實現在教育方面的相互配合,在育人方面的相互促進。最終讓學生吮吸到家庭與學校聯手所給予的充足養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成長舞臺;搭建
前言:
目前,初中生的家長都是有文化且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他們更能夠理解并認同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并積極的配合。孩子主要是在學校和家庭這兩大場所中成長起來的,這二者之間有異有同,利用家庭教育可以去彌補學校教育所涉及不到的方面,能夠大幅度的增強教育的全面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同時還能夠提升教育的高度、寬度與廣度,使學生在學校中快樂地學習,在家庭中幸福的成長。
一、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展開家校共育
學生的健康成長包括有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自己的能力得以實現、歸屬感得以滿足三個大的方面。滿足自我的需求包含了兩大方面:一個是學生面對事物時可以自行進行選擇,二是學生能夠自主地決定自己的行為。但是初中生正處于長遠地學習道路中的關鍵階段,家長對于這一階段學生的成長給予了過分的關注,在不考慮學生內心實際想法的前提之下為學生布置更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參與各種的教學培訓。
能力得以實現指的是學生能夠勝任某些事務,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錯誤教育觀念,導致學生對于自己沒有信心、自卑,對自己能力的認可完全來源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學生想要做一件事時,家長提前就否定了,“你做不好”、“你不會做”等等讓學生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歸屬感得以滿足是指學生能夠得到家庭、學校的歸納與包容,但是事實的情況是家長每天都會把“你必須聽話,必須成績好,這樣我才有面子。你不聽話你學習不好,我都沒臉去見人”等等這樣的話掛在這邊,讓學生日日誠惶誠恐。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是來自于家庭所施加的巨大壓力,而非家庭的溫暖。
家校共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健康地成長舞臺,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學校和家庭都應當明確學生的基本需要,在關注學生需求的前提下滿足學生,讓學生的心理能夠獲得營養。學生的需求獲得滿足之后,他們才有更多的動力和信心,為了將來努力奮斗,自身的幸福感也會獲得大幅度的提升,在幸福感的伴隨之下,學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夠獲得有效地保障。
二、家校合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品質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獲得認知的提高并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將重心都放在對知識內容的學習上面,而忽略技能的提高,這樣不僅僅不利于學生的全方位提升,還會導致學生無法身心健康的成長。在各種網站中,我們輸入關鍵詞就能夠搜索到大量的學生自殺案例,這些鮮活的生命一個個隕落,人們在深深的惋惜當中也開始更加深刻的思考。
高效地進行家校共育,培養學生積極的品質堅毅的個性,讓學生能夠樂觀的面對生活中學習當中的各種難題,在繁瑣的事物中找到樂趣,將自己的不良情緒通過科學的渠道進行宣泄,及時地緩解自我的心理壓力。學校和家庭都應當重點去關注這一現象,開展多樣化的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疏導活動,例如,學??梢詫iT為學生建立心理咨詢室,班主任應當及時地發現班級當中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治療。并利用家校交流會等活動形式,向學生的家長普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家長了解到更多專業的心理教育的知識。
三、通過家校共育提升學生積極性
在進行家校共育時,如果僅僅靠家長和學校進行合作,那么這樣的家校共育不是優質的、全面的,只有讓學生也做好配合的工作,才能夠在密切地配合之下通過多種優質的活動共同實現高效的家校共育。教師和學??梢酝ㄟ^多樣化的形式去組織家校共育。
例如,學??梢匝埉數刂男睦斫逃龑W家到校園中開展心理教育講座,邀請學生和家長一同參加,讓學生家長教師都能夠獲得專業的心理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和家長能夠更加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提供幫助。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行家長交流會,把有相同需求的家長聚集在一起。家長在交流會當中,可以盡情地去說出自己孩子在學習生活當中的情況,幫助家長減輕自己的焦慮。在家長交流會當中,教師也可以積極地運用多種手段,讓家長學會肯定自己欣賞自己,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榜樣。
總結:
進行家校合作、家育共育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優質的家校共育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自己成長舞臺中的“主角”,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樂觀的情緒去面對生活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彭瑞清.家校共育 用心成就孩子的未來[J].甘肅教育,2018(21):18-19.
[2]崔建軍,樓春娣,袁云芳.創新家校聯盟,家校攜手育人[J].教育家,2020(37):54.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湖美中學 戴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