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題目: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一體兩翼三育三化”模式研究
課題編號:課題立項號:GS【2020】GHBZ168)
摘要:高職院校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在于運行機制的強化,現代教育系統需要充分認識到產教融合的時代背景,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搭建三育平臺,與結合一體兩翼教學機制進行教學體系的全面結合。其中雙師型教師資源團隊建設,應當與一體兩翼教學機制和校企平臺三育教育教學目標進行結合,通過強化校企協同、深化社會培訓和轉化創新服務的“三化”模式來催動高校教師體制和教學團隊的進一步完善,創建具有雙師型價值的優秀教學團隊,參與到高質量的教學服務當中去。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一體兩翼;三育;三化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主要解決傳統教育層面存在的實踐能力不足,對于行業把握不深等諸多問題。理實一體化教育在近年來成為高職教育的主要創新方向,高職院校在教學體系方面應當從理實教育的基礎升級創新出發,結合產教融合模式構建新的教育機制和教育平臺,實現教學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
一、搭建一體兩翼教學整體框架
一體兩翼教學框架的全面創新,主要是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教學體制在傳統教育桎梏和實踐創新培養能力不足等方面存在問題,提出的教育體制創新思路。高職院校的一體兩翼教學框架中,“一體”主要是將現代化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作為核心,通過調整原本的理論實踐教學模式,與產教融合的教學環境進行全面適配,開展基地實訓,同時搭建專門面向學生群體的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實現教育、基地、平臺三位一體的教學新模型,強化實踐應用教育和創新場景對于學生全面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兩翼”是指學生培養和教師團隊建設兩個方面的同步更新。其中面向學生培養需要通過“1+x”人才培養方案作為支撐,培養與現代化市場環境行業就業環境相適配的高素質人才,強化職業教育當中綜合素養強、專業能力過硬、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培養機制,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斷強化內力,提升競爭力;教師層面主要需要進行雙師型師資培養建設,結合大的產教融合背景和實訓背景,積極進行教師隊伍的質量提升,組建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符合學生綜合素養成長發展領路人要求的教學創新團隊。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三育教育的模式升級
產教融合對于當前職業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養而言意義重大,職業院校通過與高質量企業進行校企協同,共同育人,可以為學生提供應用實踐的窗口,培養學生了解行業現狀和產業發展,真實應對崗位工作、不斷進行創新。職業院校在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當中,需要結合產教融合的時代優勢和契機,積極進行專業、課程內容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調整,形成全面對接。其中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完成對接,課程內容需要與職業標準進行對接,教學過程需要與生產過程完成對接,實現平臺式的優勢整合。一方面保證教育教學系統的專業性,能夠從宏觀理論層面形成對于行業發展和實際生產情況的判斷,幫助學生養成產業發展視野;另一方面能夠從理論聯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理論視野當中強化自身的實踐能力,使理論教學不僅僅停留在思維層面,而是能夠更好地指導實踐教學。
在這一背景之下,職業院校需要以“三育”模式對一體兩翼的教學框架進行階段式的教學方向擬定。所謂“三育”,是指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教學階段性的應用實踐,將學生從理論學習到能力成長再到具備綜合素質分為三個階段,分別設置為哺育、培育和孵育。其中哺育主要為專業課程和理論知識學習的初級階段,是傳統職業教育當中的基礎環節,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的知識學習,初步掌握專業發展態勢,形成對于自身未來發展需求的準確定位。培育環節是第二個環節,主要通過實訓教學幫助學生完成對于理論知識的消化,同時搭建宏觀視野,引入信息資源等,幫助學生了解當前行業的發展動向,結合教師的經驗為學生后續的發展前景和可能面臨的問題作出準確判斷,并有條不紊地引導學生以行業適應力、崗位勝任力為方向,進行積極的自我提升;孵育是最后一個階段,在校企合作的應用平臺當中,學生真正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從一線生產環節當中不斷學習不斷感悟,迎接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強化自身真實崗位實操實踐能力水平,豐富崗位工作經驗,獲得全面成長。
三、一體兩翼三育背景下的雙師型教師團隊三化培養方案
一體兩翼的教學框架通過三育模式的教學體系進行全面升級,構建了以學生成長為導向的教學階段性機制,職業院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優勢,來進行內部教學環節的搭建和完善,而新的教學任務和教學需求則對于教師師資團隊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學團隊教師應當以雙師型團隊建設為標準,除具備理論教學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實踐指導、行業引導、產業認知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職業院校教學系統在一體兩翼三育的教學框架基礎上,提出針對雙師型教師教學團隊的“三化”培養方案,分別從強化、深化、和轉化三個方面來開展教師團隊的建設和升級。
(一)全面強化——推進校企協同教學創新
現代高校教育體系當中的產學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教學環境在教學發展當中無法適應時代的情況,以產學研為核心的產教融合模式,為高校教學質量提升帶來了發展曙光。以往的產教融合模式由高校教學系統牽頭,通過與社會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來實現資源互通和數據共享,同時為學生提供產業實踐場景。隨著發展,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中暴露出的項目實踐能力缺失問題逐漸顯著,相關教學系統在改進方面將原本的學生實踐融合進教師實踐當中,與一體兩翼的雙主體教學理念相配合。學校與企業共同擔任智能制造的主題負責人,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生產實訓當中,將一線高精尖研發生產與教學系統相互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行業認知能力和崗位應用實踐能力,同時也幫助教師彌補了在實踐層面的短板,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實現教學全面創新。
(二)目標深化——打造社會層面的實踐培訓
對于部分院校的教學工作來說,教學內容本身有著十分強烈的社會實踐特性,需要通過融入社會實踐的方式來推進教學體系的改進升級,帶動教學隊伍的雙師型水準的提升。例如園藝設計、環境設計等專業,可以嘗試通過社會合作的方式,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項目小組,參與到社會生產當中來。這種真實的社會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和教師了解當前市場需求情況,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應用實踐問題進行了解,使教師對于行業環境和技術應用有著更為全面的把握,將社會實踐經驗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環節當中,實現教學質量的目標深化。
(三)積極轉化——推動技術創新型服務
產學研體系的又一大優勢在與推進教師群體的科研能力,引領教師積極參與到技術創新的社會服務當中。教師可以憑借自身的科研背景和對于行業的了解,依托學校的供給資源投入到一線技術項目的科研創新當中來。學校方面為教師的科研項目提供支持,堅持教師先行、課程緊跟、設備設施即建即用的管理原則,為教師的科研創新工作打造量化好景,鋪平道路。在以往的高校教育經驗當中,以高校科研部門牽頭、教師領軍搭建的科研項目以校企企模式進行運行,高校核心中搭建技術培訓、技術應用、產教協同以及一體化服務等多個服務終端,保障科研創新實力,推動教育教學跟上,鼓勵教師積極創新,進行自我提升,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李俊濤,李成平.基于產業學院的“雙師型”教師培養路徑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1,19(03):97-99.
[2]井紅霞.基于理想解法的“雙師型”教師指標體系評價方法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8):46-47.
[3]康健,唐欣.一體兩翼:基于科研項目驅動與翻轉課堂教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1(25):119-122+155.
培黎職業學院 朱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