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教育作為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有十分積極的指導作用。幼兒游戲是幼兒成長的主要活動,如何在幼兒游戲中貫徹生活化教育的理念,也是當前幼兒教育的重點研究問題。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將生活滲透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從生活化教育的內涵出發,將“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兒游戲教學中得以應用,從而增加幼兒游戲的生活化。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兒游戲
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這一理論,在幼兒教育進程中都有一些體現。此理論闡述了教育要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將幼兒教育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系,并且能將生活教育用于實踐,使教育回歸生活。在課程游戲化日漸推進的今天,生活教育對如今我們的幼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幼兒園生活中,幼兒最主要的活動類型是游戲,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也是最有利于幼兒各方面發展的活動。為了讓幼兒游戲更契合生活教育,我們教師需要踐行生活化教育,從生活出發,讓幼兒游戲活動更富有生活化,進而提高幼兒游戲活動水平。
一、“生活即教育”的意義及內涵
生活化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種教學思想與教學策略,他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生活即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如何讓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那就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生活實際出發,挖掘生活化的要素和各類資源,并符合幼兒的年齡及認知特征,讓幼兒能更好地理解與接受。因此,將生活化教育與游戲相結合是需要不斷探索與思考的。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兒游戲活動中的應用
(一)課程游戲的生活化開發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其實就是將教育生活化,幼兒教師致力于探尋幼兒游戲活動內容,不妨就可以從生活中尋找。組織學前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就是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可以在游戲活動中主動開展生活化游戲,這也是開展生活化游戲的前提與基礎。幼兒進行這些生活化游戲時,能更好地理解與接受,從而提高游戲水平。
就比如,春季是幼兒身體與認知快速成長的季節,也是游戲活動開發的好時節。生活的變化也包括自然界的變化。春暖花開,萬物復蘇,花草間的一些小蟲子逐漸多起來,這就吸引了很多幼兒的注意。順勢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自然探秘游戲,在開展游戲教學前,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認知特征、興趣等來做好活動前設計,同時與幼兒一起商量游戲場所、所需材料及制定規則。在游戲活動時間,讓幼兒結伴,帶上工具,共同去探索草叢里的快樂。他們感受花草的變化,也會捉一些小蟲子進行觀察,還能總結出如晴天與雨后出沒的小蟲子是不同的等經驗。在這個游戲過程中,能讓自然界的一些變化具體化,幼兒也能在游戲中探索發現到一些自然現象、氣候變化等,利用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教育,使得幼兒對這些自然規律有了一定的感受與了解,讓游戲更加生活化。
(二)游戲材料的生活化利用
材料是幼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游戲材料在游戲活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觀察,盡可能的選擇適宜幼兒且幼兒喜愛的材料。把它們充分加以利用,進而激起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所收獲。
幼兒都喜歡接觸大自然,如一些自然材料,就一直存在于幼兒生活中,比如:樹枝、鵝卵石、松果、樹葉等,這些經常能看見并隨手可得的材料,其實在游戲活動中不可或缺。幼兒對這些材料相對比較熟悉,它們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增強了幼兒的游戲熱情。在收集這些材料的同時,幼兒都會主動去發現這些生活材料的出處,這個過程無疑也是增加認知的過程。幼兒會在游戲中加入這些生活材料,如用樹枝和樹葉進行創意拼搭,或小人或房子,這些常見生活自然材料的妙用,使得幼兒在游戲中積極性更高了。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真的很有前瞻性,在倡導垃圾分類的今天,我們教育幼兒要學會垃圾分類,其中一些廢舊材料就完全得到了利用。幼兒學會了垃圾分類,一些可回收物就得到了有效地分類,那么這些生活中的可回收物就更便于收集起來了。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蓋子、紙箱、紙卷芯等廢舊物,洗干凈或者消毒后,把這些物品分類擺放到幼兒隨處可得的地方,如區域里、游戲角等,這樣生活廢舊材料一下子成了大家眼里的寶貝。教師在平時工作中,要挖掘更多的游戲材料,讓游戲材料更具生活化,用這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廢舊材料等,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促進游戲活動的開展。
(三)游戲環境的生活化創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學習與游戲的空間都需要有適合他們的環境。生活化的游戲環境是根據幼兒的年齡及認知發展等特點,結合各方面的內容,將幼兒一日生活的各方面滲透融合進來,創設出適合幼兒游戲的生活環境。在這些自由多多、趣味滿滿的生活環境中,幼兒通過游戲活動,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不同游戲環境的創設,能讓幼兒自由地選擇游戲,從而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
例舉我們班,在小班上學期剛開學時,對于幼兒來說,面對陌生的地方,難免會有一些抗拒或者害怕的情緒。因此,我們在開學前就創設了幼兒相對熟悉的角色游戲情境。比如娃娃家游戲的環境創設,我們布置溫馨且與幼兒家庭相似的環境,如可愛的娃娃及推車,色調柔和的小床,豐富多樣的廚房用具等;同時還在教室其他角落布置了蔬果店和理發店,讓幼兒走進教室后能發現平時在園外相似的生活環境,從而增加親切感,慢慢接受教室里的環境。很多幼兒對于幼兒園生活的初印象可能就是娃娃家游戲,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他們可以燒飯、洗碗、喂娃娃吃奶、購物和理發等。在這樣的游戲生活環境中,不僅能讓幼兒更投入地進行游戲,也能促使幼兒彼此間的交流。
三、生活化游戲的多樣性
幼兒園里的游戲類型有很多,如區域游戲、角色游戲、戶外游戲等,那么除了在園里的游戲,園外的游戲其實也很多。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解放幼兒的天性,讓幼兒能通過自然生活實踐更好地去認知世界。民間游戲的融入、親子游戲的加持,都使生活化游戲豐富起來。
民間游戲具有傳承性,豐富的內容、多樣趣味性都是它的特點。較其他游戲來講,民間游戲有獨特的吸引力,在幼兒園游戲中加入一些民間游戲也是不錯的選擇。民間游戲還非常具有生活性,簡單易學,能促進幼兒諸多方面的發展。扔沙包、挑花繩、滾鐵圈等,通過這些游戲,幼兒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讓他們愉快地成長。
幼兒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如今家庭教育日漸重視化,家長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所以家園共育在幼兒教育中尤為重要。親子游戲不僅能拉近家長與幼兒的距離,還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春天一同踏青、夏天玩水嬉戲、秋天共享豐收、冬天暖心烘焙,這些親子游戲都促進了家園共育。幼兒園也要合理開發利用家長資源,與教師共同營造親子氛圍,讓家長參與到游戲中,從而豐富生活化游戲的類型,實現親子游戲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以生活為出發點,教師應該認真鉆研,進一步了解陶行知理論,了解幼兒的生活發展變化,引導幼兒一起了解生活。熱愛生活,喜愛游戲,在生活中解放幼兒的天性,在游戲中解放幼兒的雙手和大腦,使他們在生活中游戲,并從游戲中得到真正的來自生活的教育。讓游戲活動生活化,與生活相融合,與幼兒生活相貼近,促進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01).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郭雪芳.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真生活[J].才智,2018(8):10-12.
[4]楊月凡.小生活大精彩——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幼兒游戲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9):207.
[5]汪靜.基于“幼兒生活價值教育的游戲與情景創設”的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5(17):64-65.
張家港市景巷幼兒園 陳潔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