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傳統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生產需求,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寫作素材的有效開發,讓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積累寫作素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構建完善的知識架構,為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本文簡單分析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寫作素材積累不足的原因,結合筆者實際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素材積累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素材;積累策略
引言:
寫作是表達觀點、抒發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這是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重要前提。當前,許多教師在推動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創新的過程中,嘗試融入多樣化的寫作素材,但是由于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不夠充分,導致作文教學的實施效果相對有限。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必須不斷轉變教育思路,嘗試在多個方向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教育和指導,讓學生能夠有效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寫作素材積累不足的原因
(一)作文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當前許多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時采用的方式過于死板,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時的表現不夠主動,這直接影響到了作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從積累寫作素材的角度來看,許多教師通常只是關注對寫作技巧方面的教學,通過布置大量的寫作,練習強化學生的寫作技巧,而沒有真正考慮到寫作素材方面的基本需求,這就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位置,學生知識儲備量明顯不足。此外在教師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影響下,學生很難保持對作文的學習熱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指示為了完成任務,而沒有真正重視對寫作素材的積累,缺乏學生參與的寫作素材積累活動難以實現應有效果。
(二)學生未能養成良好的素材積累習慣
學生是初中語文課程的主體,在開展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同樣具有一定的功利化色彩,進行寫作訓練只是為了考取高分,而沒有真正考慮到自身在知識儲備量方面的成長與進步。在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下,許多學生錯誤的認為學習語文知識就是為了考取高分,在參與寫作方面的學習活動時,通常只關注寫作技巧方面的應用,而沒有真正考慮到日常學習中對素材的積累。由于學生自身思想觀念沒有得到充分轉變,對寫作素材的積累不夠重視,導致作文教學中關于寫作素材方面的材料難以得到有效應用,最終也影響到了學生素材積累的效果。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一)在課堂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
初中語文作文課堂是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平臺,在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和應用,讓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主動積累作文素材,并且學會靈活運用作文素材。實際上初中語文教材中本身包含了豐富的文學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有效解析,讓學生能夠積累好詞佳句,了解更多人文故事,為寫作奠定一定的基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精讀與閱讀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一方面通過精讀對優秀的文章段落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學會直接引用優秀的文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對課文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夠快速梳理故事情節,并且直接引用故事說明道理。教師在課堂上的積極影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素材積累習慣,并且為寫作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在生活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
初中語文本身是一門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為了有效落實積累寫作素材的教育目標,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課外實踐的同時積累寫作素材,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經驗教訓,還是在課外閱讀中獲得的實踐感悟,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積累素材的途徑。教師首先需要開展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活動,根據課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選擇適當的拓展性讀物,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外時間不斷積累文學知識,并且在教師組織的讀書交流會等活動中做到靈活運用知識,確保知識儲備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此外,教師還應積極開展其他形式的寫作素材積累活動,根據語文教學的相關要求,組織多樣化的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此外,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比如電視上播放的廣告語、在外出游玩時接觸到的美好事物,這些都能夠成為有用的寫作素材。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能夠真正學會留心觀察生活,并且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強化學生寫作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格外關注對素材的合理應用,讓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曹斌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7):70.
[2]羅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式探尋[J].求知導刊,2021(05):59-60.
六安皋城中學 安徽 皋城 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