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奇




2018年6月在四川成都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睍h為我國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奠定里程碑,具有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風向標的意義。2019年廣西頒布了《廣西高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桂教高教〔2020〕3號),主要宗旨是遴選建設一批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和服務發展能力。獨立本科院校作為本科教育的一種辦學模式,對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積極推進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2019年、2020年分別榮獲2門、5門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筆者授課《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在2020年榮獲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該課程是抓住區域位置優勢,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民族文化融合,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不失為傳承傳統文化的繁榮和復興、培養區域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力資源的一種積極措施。
1 獨立本科院校一流本科《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意義
1.1 有利于提升獨立本科院校的社會影響力
“高校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所受到的關注度以及影響力是評價‘雙一流’高校的重要指標,而作為一級學科的體育學,在這一建設過程中,對提升高校的關注度以及社會影響力也具有重要意義?!豹毩⒈究圃盒R涣鞅究平ㄔO《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把民族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相融合為突破點,利用區域位置優勢,整合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完成課程內容,聚焦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社會實踐、創新創業、民體比賽等,通過系列的教學實踐研究,打造本校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品牌,提升獨立本科院校在全國同院校及本區域院校的社會影響力。
1.2 有利于培養區域的民族傳統體育人力資源
“現階段,在人才培養理念上,地方普通本科體育專業以培養師資和社會體育工作為主體,呈現大眾化培養理念,特色辦學尚未普及?!憋@然沒有特色辦學理念限制了高校人才質量發展。以廣西為例,這些年一些地區中小學學校、地區體育中考都增設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021年南寧市體育中考就增設了拋繡球、踢毽子項目。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柳州市德潤中學、柳州市二十五中學等學校,都以民族傳統體育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項目的普及給高校就業提供了方向。獨立本科院校一流本科建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服務區域學校民族傳統體育人才的需求,為中小學培養可以培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人力資源。
2 廣西獨立本科院校一流本科《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現狀
以《2021年廣西高考指南招生計劃篇》(廣西壯族自治區招生考試院編)為參考依據,現階段廣西有11所獨立本科院校,筆者通過訪談法得知,一些學校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還是以應用型技能專業為主,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較少,只有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見表1)。廣西2019年開始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2019年、2020年共有5門體育類課程獲得一流本科課程(見表2),其中2020年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被認定為一流本科線下一流課程。
3 我校獨立本科院校一流本科《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經驗策略
3.1 《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目標定位
將《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作為線下課程開發,把區域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教學中實施,有利于推進傳統文化的繁榮和復興,孕育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沃土并落地生根。《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目標定位:熟知各民族傳統體育的特定內在結構、運作方式、社會功能和存在價值;掌握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各項目的技能、規則、制度、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內容。
3.2 《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發展歷程
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地區體育院校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于2007年開設。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而民族體育文化中的那種特有的價值觀,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它不同于其他體育教學。由于我國傳統體育教學重視技術的發展和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得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與現代化的體育教學毫無區別,因此,轉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已成為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發展的重中之重。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從2016年秋季開始,聚焦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圍繞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試點,經過四年多的探索和實踐,建立了“生態民族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模式。
3.3 《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及組織實施情況
3.3.1《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
《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是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共32個學時。主要教學內容有:三人板鞋、拋繡球、毽球、跳繩、舞龍舞獅、跳竹竿、滾鐵環、高腳馬、珍珠球等9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3.3.2《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組織實施
《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實施“任務驅動,四育一體”的教學理念,設計能夠組織“民體教學和訓練”“民體趣味活動”“民體競賽”和開發挖掘民體運動的學習任務驅動,通過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四個層面,遵循“做中學”的思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學習主動、合作、創新及應用等能力的培養,在合作練習與教學中演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執行能力、注重禮節、理解包容等品質。《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組織實施流程分別是:翻轉課堂、情景導入、練習探究、解釋答疑、學習評價、歸納拓展。(1)翻轉課堂:教師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發布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任務,學生課前探索、自主學習教學內容;(2)情景導入:通過教師與學生現場模擬真實的教學任務場景,引導學生思考民族傳統體育相關核心技術環節,發現問題后要進行應急處理,如運動軌跡不對、發力不均勻等,明白各技術環節的重要性,引出教學任務;(3)練習探究: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練習;(4)解釋答疑:教師點評學生的展示成果,運用講解與示范法進行再次展現正確動作;學生通過觀摩與積極思考后,老師引出本次教學的內容;(5)學習評價:從線下表現、專業目標和育人目標的達成三個指標進行學習評價;(6)歸納拓展:總結教學得與失,體能素質拓展。
3.3.4 《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課程評價
基于OBE思想的課程設計,是以學習成果評價體系來指導學生漸進式學習,每個階段的過程考核尤為關鍵,適當提高考核難度,體現“兩性一度”中的學業挑戰度。考核體系將從線下表現、專業目標和育人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設計。
3.3.5《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創新點
(1)堅持“任務驅動,四育一體”教學理念
以本區域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傳統體育”為例,針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職業能力及未來崗位需求,把組織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作為情景任務,以讓學生熟練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運動技術為軸線,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動作技能學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團隊協作的工匠精神。
(2)游戲化教學手段浸潤課堂,學生體驗民族傳統體育的快樂
以游戲化為教學手段,解決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技術動作中的重難點,重視課堂教學的游戲性與趣味性。通過游戲化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情境,讓學生享受民族傳統體育學習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達到高效的體育游戲化教學效果。
4 小結
《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指出:“要求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高校建設一流本科課程任務任重而道遠,為此,在體育學科的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上,深化體育學科教學改革,圍繞特色辦學理念、專業質量保障、教師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評價創新等方面為依托,實現新時代高校體育學科良性生態與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體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