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長葛市實驗中學中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信陽師范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查閱大量有關中學生運動損傷的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設計調查問卷,并在長葛市實驗中學隨機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問卷進行測試檢驗、記錄,測試檢驗結果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對問卷進行分發、回收、整理。共發放問卷150份,初一50人,初二50人,初三50人,其中每個年級男生30人,女生20人。
1.2.3 訪談法
跟學生和有經驗的體育教師以及任課教師等進行交流收集需要的信息。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學生運動項目的調查
可以看出中學生參加最多的兩項運動項目是田徑和籃球,他們分別占40.0%、26.7%。主要是因為對于初中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中招體育考試,他們所從事的體育項目也多與此相關,所以他們平常進行較多的項目就是田徑、籃球和足球。但是對于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還有一些其它的運動項目。從事足球項目的比例只有10.3%。原因是女生不喜歡這種激烈的運動項目,男生參加足球運動主要是因為考試。
2.2 不同項目發生運動損傷的調查
學生參加最多的項目為籃球和田徑,綜合表2來看,發生運動損傷最高的兩個項目也是籃球和田徑。有58.6%的學生在田徑運動中發生運動損傷,有46.2%的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發生運動損傷。
2.3 運動損傷率的調查
可以看出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率非常大,達到69.7%。男生發生損傷率比女生要高19.4%。具體是由于大部分的女生不喜歡劇烈的體育活動,而女生在注意力方面也會比男生集中。但女生在體力、耐力等方面與男生相比要差很多,所以女生的運動損傷率也很高,達到57.9%。
2.4 運動損傷發生部位的調查
中學生運動損傷最嚴重的兩個部位為腿部和踝部,比例分別為35.7%、32.4%。主要在田徑和籃球項目中受傷最為嚴重。籃球運動需要有較強的體力耐力、良好的反應力、彈跳力等。但中學生體力有限,經常會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所以會經常發生運動損傷、踝關節扭傷、大腿拉傷等各個部位的損傷都有可能發生。同時,在田徑運動中,學生可能會因為技術動作錯誤,熱身不足等原因產生運動損傷。
2.5 放松情況的調查
每次進行體育訓練后學生進行簡單拉伸的占42.1%,沒有任何放松的人數占35.9%,而能夠進行有氧運動加全身拉伸和按摩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只占2%。中學生每次進行體育活動后都非常累,然后著急回班上課,而忽略了運動后對身體肌肉的放松。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中學生參加較多的運動項目是田徑和籃球;發生運動損傷較多的兩個項目是田徑和籃球;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率高達69.7%,男生發生運動損傷率比女生運動損傷率高19.4%;運動損傷發生較嚴重的部位是腿部,其次是踝部;運動損傷發生的性質主要是擦傷和韌帶拉傷。其中,骨折發生的概率最低;35.9%的中學生在體育訓練后沒有進行放松。
(2)中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是準備活動不足,其次是場地器材、服裝及氣候因素;學生自身身體素質以及心理原因;運動負荷強度過大;對抗與沖撞;技術動作不合理等。
3.2 建議
(1)加強運動損傷預防意識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和訓練中,教師和學生應充分了解運動損傷給學生帶來的傷害,不斷努力學習和掌握預防運動損傷的相關知識。
(2)加強自身身體素質訓練
中學生身體素質的練習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活性、敏捷性等,也是技術發揮和戰術執行的基礎,只有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提高中學生參與各項運動的運動效果。
(3)規范技術動作,提升運動水平
在體育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對技術動作有較高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中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應注重規范技術動作,以正確的技術動作練習為核心,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4)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內容
體育教師要嚴格遵循教學常規,課前檢查學生的運動著裝情況,確保學生運動著裝的正確性。在體育訓練內容開始前,體育教師要安排準備活動,一般10-15分鐘左右。準備活動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應明白做好準備活動對學生的意義,并且讓學生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讓學生可以安全高效地上好體育課。適度的熱身可以使肌肉粘滯性降低,并且能使肌肉得到一定的伸展,增強關節的柔韌性,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
(作者單位: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