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隨著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逐步發展,國家的經濟總量顯著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們對于參與體育活動的需求隨之提高。網球作為一項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在高校體育教育網球學習中對主項的訓練有了更高層次的學習教育要求。對于高校網球課來說,同學之間的網球技術參差不齊,步伐凌亂導致擊球不穩定現象比比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個體之間對步法訓練的重視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步法能力在現代網球比賽對抗過程中越來越展現出它的重要性,它為各項技術動作的銜接以及擊球動力鏈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本文論述了當前高校網球專項教學的現象、問題,簡要分析高校網球教學中步法訓練對于網球主項學生訓練效果作用,以此促進網球運動員對步法訓練的完整認識,并明確步法訓練對網球運動生涯的重要性。
1 引言
網球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舶來品”運動,近年來被我國人民群眾作為一項健康積極的體育項目,得到跟多的認可。高校體育教育網球主項同學作為未來社會網球運動傳播教學的主導力量,對其具備的網球理論技術及比賽對抗中展示的實戰性技能有了“更高更強”的要求。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目前仍是以網球專業技術為主流教學方向,某些程度上稍有忽視步法訓練對網球技術的奠基性作用,就會造成網球基本功不扎實、專項技術提升不明顯等問題。相關研究結果證明,網球技術通過不斷地自我發展與完善,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系統的技術體系。在這一系統中,靈活的移動是完成各項技術的關鍵。換句話講,所有技術的來源都是依靠腳步移動來實現的。在專業的網球運動隊中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當下競爭激烈的比賽,教練員和運動員也對步法移動訓練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且越來越多的專業網球隊教練組認為加強移動技術學習與相對的步法訓練是所有網球技術的基礎,是學習網球的根本。高校體教網球主項在參與網球運動基本屬于無基礎,所以加強基礎性技術練習更為重要。
2 高校網球步法訓練與學習現狀
2.1 網球教師
由于網球運動的獨特性使其上手難度遠大于其他運動項目,使網球教師能力與專業性對學生的影響十分重要。目前高校的網球老師存在受專業訓練有限、對于網球技術認知不全面等問題,忽視了步法訓練于網球技術的重要性,在教學專業網球時并沒有系統的進行教學。造成高校網球主項班學生大多技術不穩定,步法與場上運動能力有限。步法訓練完整性的缺失也一部分造成了學生體力不足,網球比賽一盤就可能達到一個小時,對于體力的要求是嚴格而高標準的。步法在場上的作用不只是使學生在擊球時利用步法技能較快的高質量回球,日常步法訓練的另一個重要性目的就是維持網球比賽場上長時間、全過程的穩定步法運用。所以對于高校的網球主項老師不僅要重視本身的技術水平,對于網球系統教學的完整理論認知程度也應成為一項網球主項教育水平優劣標準,其次更要重視教師本身的長期訓練與教學經驗,促進步法訓練成為網球主項課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對于大多是剛開始接觸網球的高校網球主項班同學們進行步法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網球步法訓練應注意循序漸進,步法內容安排應與網球擊球技術特點結合,由淺入深,逐漸提高難度。在學生網球技術能力形成的初期,可盡量多地安排步法訓練,用以穩固學生運動基礎和提高身體素質,相應的促進學生正確擊球技術的形成。在學生技術能力形成后,可適當減少專門的步法訓練內容,適當采取與擊球技術相結合的步法訓練,提高實戰中步法的運用能力。
2.2 網球學生
雖然網球在中國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運動員尤其是女性運動員在國際上取得了優異成績,大大提升了網球項目的國民影響力和運動知名度,使網球在學生團體中并不陌生。但是我國的網球水平與世界一流水平仍有差距,尤其是同階段的我國高校學生團體網球水平層次與歐美日等國家同層次差異大。許多高校網球主項班同學作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選擇網球專項前并未具體接觸過網球,導致網球技術水平基本屬于初學者階段。初學者大多不注重網球技術的基本功,更愿意把球歪歪扭扭打起來以此獲得相對的樂趣,忽視“網球是名副其實的腳下運動”這一基本理念。長期來看,良好的步法訓練是一切網球技戰術發揮的基礎。體育教育網球主項同學們,不僅要有把網球技術練好的學生職責,更應有傳播網球運動技術的思想理念。尤其要重視步法訓練。
3 高校網球教學課堂中步法訓練方法的應用
3.1我國高校中網球步法訓練方法及相關因素
網球步法一般指預判對手回球時所做出腳步移動到最佳擊球位置,控制身體重心和變換位置、方向、速度所運用的所有步法動作方法的總稱。在高校網球運動主要應用的步法有側滑步、交叉步、后退步、沖刺跑、小碎步(調整步法)、分腿墊步。對于網球初學者,步法訓練方式大多會以不持拍跑動訓練為主,通過進行步法移動技術,跑、跨步、交叉步、變相跑、跳停、側踏步等,各種動作所組成一套完整流利的快速移動球場運動過程,并且在移動過程中上肢加以協調配合。而高校中對于初期步法主要訓練方法一般會結合田徑步法共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基本動作流暢性為主,此時步法訓練往往是單一動作分批次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網球專業訓練,學生對網球步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對網球技術有了一定的球感與擊球技術。步法訓練會逐漸增加持球拍跑動訓練的內容,因為網球比賽是以無氧有氧運動相接替組成的,故高校網球老師會針對主項班學生采取更為專業性的類比賽型訓練,模擬并訓練比賽中體力急劇下降時持拍、揮拍擊球、隨揮上肩上肢動作整體的完整性和流暢度。同時少有部分經驗豐富的高校網球老師會特別注意培養學生高效的預判判斷能力,《后漢書·楊彪傳》最早提出“先見之明”中間的“明”指眼力。這個古文中的詞語于網球比賽而言是講擁有極高的眼力以及經驗,可以預判到對手來球的線路、擊球方式,擁有對球路的準確判斷是贏得比賽思維層面上的利器。在網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總是需要應對繁復的線路進行急迅有力的回擊,速度和力量是能否戰勝對手運動員的關鍵性因素。再者,動作之間的協調性是增加步法移動技術完整性的保障。一項運動技術總是多項技術動作的有機組合加以實現的,參與者各技術動作之間的協調性保證了這些若干技術動作有機組合。
3.2 國外高校網球步法訓練
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外網球強國對網球訓練已經有了比較完整且規律系統訓練方法,以美國為例。其網球氛圍目前優于我國,使大多數學生在青少年甚至幼兒時期就已經接觸了網球訓練(或有專業教練或跟隨家庭教育相伴)。幼時已經有良好的步法訓練作為網球訓練功底,大多學生成長至高校階段已經有了完整動力鏈,有了個人的步法理解和步法肌肉記憶。其步法訓練是以步法與擊球動作專業化程度為標準進行高強度的針對訓練與技術組合性訓練,往往以實戰性為首要考量,訓練也多以“以賽代練”為方式方法。不是主張用相對固定的動作和模式在比賽中使用,而是在建立起牢固合理的步法后使其在比賽中隨機應用出來。另一方面,國外網球技術更注重反應速度、敏捷性、平衡性和協調性等細微處,會對學生進行個人單獨的練習如拋球側滑步訓練、分腿墊步左右手接球等手眼協調和步法訓練。
3.3 高校中經過步法訓練于未經步法訓練學生差異對比
孫海潮在《網球步法訓練對底線擊球質量的影響》一文中通過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一家俱樂部的12名網球球員進行實驗調查。他通過八周時間對俱樂部球員的跟蹤訓練記錄數據,最后分析認為步法訓練對學生底線移動狀態下擊球、反手擊球效果的穩定性、準確性以及技術能力有顯著的提升效果。人們常說網球運動是“三分手法,七分步法”,良好的網球步法訓練對學生更好的理解不同步法在實戰場上的運用時機和技術特點,提升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擊球的穩定性與協調性。更好的手眼協調上下半肢結合能力,促進學生底線擊球質量的提高。
彭國雄在《網球步法移動對技術掌握的影響分析》中通過使用實驗數據對比分析的方法對暨南大學網球選修班學生采用不同方式距離擊球,并結合學生練球年限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對比,結果表明:選修班的學生在擊球過程中,擊球所運用步法的不同造成了擊球質量的高低差異。以此論證了步法對擊球造成的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網球的步法是使網球各項技術良好組合起來的重要保證,必須加強高校中對于網球步法訓練的重視程度。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對于高校體育教育網球主項學生一般僅有四年的全日制高校學習內容,高校學生在進行體育教育主網球主項班學習時少有或沒有網球訓練接觸經驗。步法訓練對于網球運動員的擊球姿勢穩定以及網球運動員的長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它對高校體育教育學生更為重要的作用是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與做好網球運動技能準備。
(2)提高學生對步法訓練的重視程度和訓練時間可以促進學生完整擊球動力鏈的形成和提升在網球比賽實戰場上的運動能力。提升體教專業學生網球教育學習的專業完整性及相關運動員競技水平和競技能力,從而促進我國網球整體的教育傳播理念發展更新。
4.2建議
(1)高校加大力度支持并提供網球步法訓練相應的運動器械與設備,使訓練設備逐步完善齊全。
(2)高校教練員應針對網球運動需要,及時開展相應的步法訓練內容。針對不同的學生與網球發展情況不斷更新完善步法訓練內容,加強步法訓練與反應速度、協調性的聯結型訓練。杜絕單調、盲目、不循序漸進的步法訓練。
(3)學生個體應明確步法訓練對個體運動技能提高的重要性,步法訓練是其他高難度網球技巧基礎性訓練。加強個人腿部力量鍛煉,在學習其他網球技術同時要結合步法訓練內容形成適合個人的步法移動方式,提高實戰中步法的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