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毛
在目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體育教育也在不斷的引進新型教育理念。本文以終身教育和體育教學的概念為起點,結合大學體育終身教學理念的必要性,對如何開展教學改革提出相應的建議,以通過終身教育理念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以望借鑒。
由于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效果等問題,導致大學生對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認知不足,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體育院校都著力于終身教學的改革,有些院校也開始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終身教學理念,更是掀起了社會上全民健身的熱潮,因此,學校應適當的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1 終身教育理念導向下大學生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增強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
體育教學與其他傳統學科的教學不同,在保證知識理論和技能傳授的基礎上,還要促進學生體育運動對其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進而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教育的意識。這樣不僅能讓大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理論和體育技能,還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體育知識。在學校開展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有計劃的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能鍛煉大學生的堅強意志。只要學生能領悟到學習體育給自身帶來的健康效果,就更能加深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教育理念。
1.2 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觀念
大學生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順利的開展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因此,要激發學生對體育教育的學習興趣和自主鍛煉的積極性,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首先,學校要積極開展多樣性關于體育終身教育的講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掌握體育訓練的方法,擺正學習態度,延伸更多的體育教學知識;另外分享一些真實的體育教學案例,以此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并形成終身體育教育理念。其次學校要加強體育教育宣傳,利用新媒體等途徑開設校園體育廣播,舉辦運動節目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在校園營造學生喜愛參與的氛圍,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
2 終身教育理念導向下大學生體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2.1 提升學生意識
要使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除了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外,還需要學生自身不斷的強化,應該轉變過去不愛鍛煉、不愛參加體育活動的思想,更不應該為了考試合格才進行鍛煉,要明確體育鍛煉是為了自身的身體健康而運動。過去的體育教學中,只是教師不斷向學生灌輸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理論,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因此,大學生首先要加強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自覺參加學校的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積極配合教師的體育教學,將學習體育變成一種興趣,并找到合適自己的鍛煉方法。長此以往,既能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也能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最終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2 增加運動項目
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校也要與時俱進,要不斷更新新型的體育項目。根據學生的身體特點,在過去的體育運動項目上進行創新改革,并根據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適當的調整,將一些專項的運動項目引入到體育運動中,例如:開展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球類的項目,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或者對抗類運動,像跆拳道等;也可以開展田徑,瑜伽,核心力量訓練等運動項目;并請專項項目教師進行授課;讓大學生意識到體育運動不只是為了提升學習,還能增強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2.3 培養運動習慣
讓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是終身體育理念的目標,可以根據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傳統一周一次的體育教學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要經常開展體育訓練、早練、體育社團活動、運動會及文化節等,通過常態化的校內體育活動,使大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4 堅持教學理念
受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沒有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教學內容也過于單一陳舊,缺乏科學性與實效性,造成大學生無法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沒有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因此,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要堅持將終身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中,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激發學生體育熱情的興趣之時,還能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來開展體育教學,例如運動會、體育比賽等;讓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的同時,既能學習也能感受體育的魅力,在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理念。
3 結論
學校要加強校內終身體育教學氛圍,經常開展講座,舉辦運動會和比賽等,拉近大學生與體育運動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能積極的參與到各項體育運動當中,提升主觀能動性,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和學習,逐漸的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作者單位:武漢工程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