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紅 陳瓊霞 張友安
目標理論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本文針對目標設置理論在校園羽毛球治理方面的作用發揮提出了要明確指導思想,設置羽毛球教學的總目標,開展教學評價,注意目標設置的明確性等,對目標理論在校園羽毛球治理方面的應用提出了研究策略。
1 目標設置理論的概念及內涵
美國馬里蘭大學洛克教授最早提出了目標設置理論。對于人們來說,目標具有激勵的作用,通過設置目標能夠激勵人們朝著目標的方向去努力。目標設置理論出現之后,在心理學領域進行了廣泛應用之后,洛克等將目標理論引入到了運動領域,并在后續過程中對該理論進行了進一步完善。
2 目標設置理論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應用的關鍵環節
2.1 指導思想的確立
把目標理論應用于羽毛球教學之中,首先要確定科學的理論,實踐服務的指導思想,要重視知識學習的實用性,還要注意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況和實際需求,利用目標理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期待心理,提高學生對羽毛球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還要注意積極引導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充分互動,促進羽毛球教學目標的實現。
2.2 教學目標的確定
把目標理論至于校園羽毛球教學,通常涉及到總目標和課次目標兩個層次。
2.2.1 目標設置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應用的總目標
羽毛球教學的總目標,實際上是指開展羽毛球教育活動過程中最一般意義層面的目標,也是羽毛球教學活動學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可以說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羽毛球教學的總目標,是整個教學目標系統的最高層次,位于整個羽毛球教學目標系統的最頂端,對于以下各個層次具體的教學目標具有指導意義。
2.2.2 目標設置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應用的課次教學目標
在設置課程教學目標時,要注意目標設施的循序漸進性,保證所設置課次目標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課程教學中某位同學在學習羽毛球發高遠球技術能夠做到30個高遠球實現有效區10次,那么,在制定下次課程的教學目標時,可以將刻字目標設置為發30次高遠球有效15次,并以此為出發點循序漸進的增加個數,最終使學生的羽毛球技能成績與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相一致。如果任教老師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下次目標設置為發30次高遠球有效區25次,那么顯然是不科學不合理的。過高的目標,對于學生羽毛球課程學習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如果設置的課次目標,學生經過努力仍然無法達成,則說明目標設置的難度過大,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原則,需要對目標進行調整。但如果發現學生很容易實現了目標,那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增加難度,使所設置的課時教學目標更加科學合理。
2.3 教學評價的開展
將目標理論應用到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在教學中開展評價過程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具體主要涉及到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三種評價方式。
2.3.1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主要指目標設置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應用初始階段,其目標是通過對學生的技能的測試和評價來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
2.3.2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將目標設置應用到羽毛球教學的過程中,形成性評價主要是用來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通過測試方向對羽毛球教學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行教學質量的反饋,并通過此來矯正學生羽毛球學習的活動。然后羽毛球教學系統形成一種自我矯正的能力。
2.3.3 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將目標設置應用于羽毛球教學過程時,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評價類型,主要目的是針對學生在羽毛球的學習成效方面進行全面的測試,并對學生最終的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核,采用技能測試的方法進行終結性評價。
3 目標設置理論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應用的基本策略
為了確保目標理論在羽毛球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針對目標設置理論在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注意目標設置的明確性,注意將目標和結果目標有機結合,注意鼓勵學生參與目標設置等應用策略。
3.1 注意目標設置的明確性
明確具體的目標能夠讓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和要求,便于學習結果的評價。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整體技能。
3.2 要注意將行為目標和結果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
行為目標主要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中的動作技能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而結果目標關注學生學習羽毛球的獲得名次。如果只設置行為目標,學生就因為長期只注意動作本身,對動作在高度和遠度方面的追求不夠重視。如果只設置結果目標,就會導致學生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能不牢固不扎實。所以學校在設置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應該把目標理論中行為目標和階段目標進行有機結合。
3.3 要注意鼓勵學生參與目標設置
在目標設置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能夠讓學生更好了解目標設置的目的和實現的路徑,從而提高學生。目標里面的認可度,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公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