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
新課改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到了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問題,體育課對于培養初中生的體魄,提高身體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時間變緊張了很多,而體育課作為為數不多的放松時間,教師更應當意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本文將圍繞項目式學習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教學實踐展開探討。
1 引入項目模仿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規范動作
體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筆者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體育運動感興趣。在課堂上,喜歡運動的學生會格外積極地參與課堂運動,而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也會敷衍了事,這直接導致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不佳。原本缺乏體育鍛煉的學生,即便是上過體育課之后也還是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鍛煉,這就要求要靈活轉變教學思路,促進所有學生的體育鍛煉。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大多數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模仿的性格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體育重點動作的時候,可以挖掘學生的模仿能力,教師通過單純演示體育動作,讓學生觀察在這些體育項目中分別存在哪些技術要點,積極引導其自主探索這些規范的體育動作。
例如:教學“太極”的相關動作時,如果是教師手把手教學,將每一個動作都拆分開來細致講解,學生反而會感覺教學節奏太慢,容易讓初中生感覺枯燥,從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教學這種整體性較強的動作時,教師實際上可以開展項目化的教學。
比如將第一小節的太極拳摘取出來,讓學生自主觀察教師動作的特點。比如:“同學們,這節課老師想考驗一下大家的觀察能力,接下來老師會給大家出一個項目題,老師表演一段太極動作,誰最先學會這段動作中的精髓,找到訣竅,就算是第一個完成了任務。”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在課堂上設置簡單的學習項目,讓學生自由觀察教師表演的太極動作,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跟隨教師的動作引導,模仿學習;也可以自由為在教師身旁觀察其動作的變化。如果學生發現教師的動作有任何奇妙的地方,可以及時記錄下來,并且和身邊的人分享,大家一起研究,找出教師這些太極動作中的特殊技巧。
這種觀察過程本質上也是在考驗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體育基礎水平,按理來說,具備相應武術基礎或者觀察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更加容易找出線索,不過教師設置的這一學習項目,不是單一要求學生擁有觀察能力或者體育基礎,而是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多方能力,將教師的太極動作精髓給學出來,這是極其考驗學生學習專注度的一種項目化教學。太極并不是機械地做動作,而是講究形神一體,學生在觀察的時候,除了模仿教師的動作,還要感受教師在打太極動作時表現出來的神情狀態,以及心如止水的心境,這是這一項目最大的難點。和教師機械地講解教學相比,這樣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激活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理,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就沉浸在了教師設置的教學氛圍里,在這種背景下,深入學習體育內容會更加快速高效。
2 引入互幫互助教學,適當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合作學習一直以來備受關注,但是運用過程中發現有很多不足,比如小組成員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對"后進生"的態度、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等,這就需要對合作學習進行進一步的改進。教師在正式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將班級內部的學生打亂,采用一對一互幫互助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球類運動,比如乒乓球和網球等項目時,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打亂,然后將學生劃分為擅長球類運動和不擅長球類運動的兩個大組,在兩個大組中隨機抽人組成互助小組,讓比較擅長打球的學生去教學不太擅長球類運動的學生?;突ブ倪^程中,學生會收獲珍貴的友誼也能夠獲取有效的體育鍛煉。結合這種教學方式的優越性,教師可以進一步設置項目化的教學內容。比如將“乒乓球雙人對打”作為一項體育課練習項目,讓學生先嘗試完成幾組乒乓球對打練習感受這一體育項目的難度如果兩名學生的合作對打比較順利,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在乒乓球臺上設置一些障礙,讓兩名學生繼續練習。當一名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另一名學生可以及時給予幫助,兩名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掌握乒乓球的關鍵技巧。在體育課堂上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又豐富了體育課的運動形式,讓學生收獲了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有助于綜合提升體育課的教學有效性。
3 總結
開展模仿項目教學,有助于適應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融入體育課堂,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項目教學中科學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小組內互助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技能水平,同時也為學生的交往、互動提供了條件,提高了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