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勇
當前,盡管高中體育教學和以往相比,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分析了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討論了田徑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當前的教育強調學生的綜合發展,體育作為高中學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其中田徑教學正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認真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更好的提出一系列必要的解決方式。
1 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沒有統一的標準
雖然新課標在體育課上有相應的制度,但相對而言只是一個比較粗糙的框架,具體的教學內容取決于體育教師。不同的體育教師對該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會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看法。但是很多高中體育教師因為沒有更為詳細的內容,所以對于必學的和選學的內容不清晰,每一個項目要達到的程度也不明白,并且因為田徑教學過程中的意外事件頻發,種種原因使得教師不再培養學生的田徑項目,因此并不能實現新課改要求的內容。
1.2 對田徑教學沒有足夠的重視
雖然新課改對高中體育田徑教學有要求,學校有培養高中生田徑項目的規劃,但在平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實還是較為困難。另外,有的學校并沒有涉及高中生的田徑教學,在組織的公開課當中,技巧類和球類的學習方面比較寬闊,這導致學校田徑項目變得越來越少。我國在田徑比賽方面有很強的實力,并且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所以,高中教師一定要對田徑教學保持高度的重視,這樣才能保證能及時地輸送并儲備田徑體育人才,這是高中體育教師的任務。
2 田徑教學過程中產生問題的原因
2.1 教師觀念的不同
因為很多體育教師認為開展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教學才是最重要的,學生喜歡什么就讓學生玩什么。眾所周知,田徑運動相對于其他運動來說比較辛苦,若繼續保持教師這一想法,那么學習田徑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少,這使得教師對田徑的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
2.2 教學模式缺少多樣化和主動性
高中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田徑教學時,并沒有把將體育課堂變得更有趣放在首位,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師將注意力都放在了怎樣傳授技能上,這就造成田徑課堂氣氛比較枯燥。另外,整堂課都是教師在把控,學生一直處于被壓迫的狀態,沒有站在主導地位。自己練和被迫練產生的區別是非常巨大的,被迫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己學,所以,高中生的田徑技能掌握不太完善。
2.3 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和對體育的興趣
所有學習的基礎都是對某一知識的渴望,并對某一知識保持熱烈的興趣,興趣是走向成功的最基礎因素。由于田徑項目相對于其他體育項目來說較為枯燥和疲勞,所以很多學生對田徑運動提不起興趣;另外,如今的高中生出生在和平年代,意志力不強,缺少吃苦的精神;還有很多人認為田徑運動以后的就業狹窄,對自己的事業不會有較強的提高。正是由于這種種因素,使得田徑運動這一項目變成了大家不會選擇的選項。
3 解決田徑教學中問題的方法
3.1 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
如今,高中體育課已經把田徑教學作為比較重要的內容,原因是在高中階段能夠使學生快速提高身體素質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田徑運動。雖然新課改規定要降低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方面的要求,但并不說明田徑運動要受到忽視。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過程中對田徑運動項目的態度,同時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新課改的內容。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田徑教學課堂效果。
3.2 提高學生對田徑的興趣
在傳統的田徑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要根據教師的安排來進修田徑運動,但教師在制定運動目標時,并沒有采納學生的意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體育教師一定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在如今多媒體快速發展的時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和田徑有關的電影和視頻,更直觀地讓學生體會到田徑的魅力,并且通過觀看視頻,教師可以更詳細地向學生進行動作指導,提高對田徑教學的有效性。
3.3 增強學生田徑技術
為了貫徹新課改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技能,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田徑水平,使學生不至于被困難的動作或技術打倒,而降低對田徑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較為簡單的基礎動作,當基礎動作完成后,學生不僅獲得了心理上的成就感,也獲得了身體上的滿足。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田徑技術水平,也逐漸讓學生發現田徑的魅力。
3.4 將健康作為最重要的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視體育成績,但對學生的其他方面沒有很強的重視。隨著新課改的推行,體育教師要將學生健康放在首位,要制訂較為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和教師的互相評價,能讓學生自己發現長處和短處,并能因此取長補短。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從而更好地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田徑項目,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從而鍛煉好身體。
4 總結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體育教師要推陳出新,對傳統的田徑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把學生的體育技術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