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巖 周玉琴
(1.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2.昆明醫科大學)
創建便捷的互聯網信息平臺,并發放相關熱點信息,使得網民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更加集中化,是一種新型的發展理念。為了讓互聯網信息平臺更好地發展,網絡運營商必須與其他主體進行良性競爭,發現別人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推動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此外,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變化,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也更加頻繁和激烈,高強度的競爭環境導致產生了互聯網信息劫持行為,這不僅損害了經營者、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的利益,也破壞了市場競爭的正常秩序,形成過度競爭,從而發展成了一種不正當的非法行為。
對于在互聯網領域存在的這種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不正當競爭內容以及相關概念對其難以解釋,因為其有自身的新穎性,導致不能完全融合到不正當競爭法中。與此同時,互聯網信息是技術創新的產物,對促進市場競爭,發展社會整體經濟有積極的作用。所以,互聯網信息如果發生劫持行為,如何運用相關的法律來規范它,已成為在競爭法領域的一大難題。
互聯網信息是依托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傳導而產生的信息,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發送信息,查找信息,也可以與他人一起共同完成一項工作,來共同娛樂,更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廣告宣傳和購物,這些都屬于互聯網信息的范疇?;ヂ摼W信息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我們可以通過這類信息在數字知識庫里尋找自己學業上、事業上的所需,從而幫助我們的工作與學習。
互聯網信息也是一種知識信息,可以為個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也是商家立足于市場進行發展的有力武器。法律采用一種更加寬容的態度來保護它,就是采取合理且適當的保密措施,使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在不違反信息公開制度的前提下,盡量保持其秘密性,這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互聯網信息的持有人應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維護他們所擁有的業務信息,但不能排除其他人通過自主開發獲得同樣的技術和信息的權利。
一般情況下,互聯網上的信息,往往很容易被從事相關工作或者從事相關服務的人認可,而且這種認可是普遍的。又因為它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所以合法控制該信息的管理人員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來保護它,特別是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其定義以及相關保護策略作了詳細的規定。
網絡信息劫持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劫持賬戶、流量、程序等無形的信息的行為;也指利用互聯網手段或者技術措施使屬于另一方的網絡信息歸屬于本人,導致他人遭受一定損失的行為。無論如何定義,這種行為都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隨著互聯網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互聯網信息的劫持將不斷變化。同時,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變化可能會導致在一個階段內大量的有價值信息被摧毀,這助長了互聯網信息劫持這種新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形成,在實踐中還很難找到可以適用于各種網絡信息劫持行為的統一的標準來對它進行規制,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本任務是使競爭有活力、有動力,同時維護市場競爭中的公共利益,并確保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形成。由于時代的變遷,社會在進步,互聯網技術也在飛速發展,因此在原則上,互聯網信息不與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相互干擾,除非是為了保護公共利益確有必要如此,才可以通過合理的限制來作為保證。但是,動態的互聯網服務信息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猶如一個活體,隨著環境的改變會有所變更,這是必須要意識到的。從進入到市場的競爭者的角度來看,在有限的市場份額和稀缺的資源面前,大家都在奮力前行,想去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以確保自己能夠生存。
由于互聯網行業領域廣闊,在有些方面自然也容易形成壟斷,所以要《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來進行規制。如果新的運營商不能與其他運營商保持平等競爭關系,這將是不利的,也將干預更好的商業模式的形成,或徹底扭轉現有的商業模式,使市場發生巨變,自然也會對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但從競爭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新的人來競爭,會使市場失去創新的動力,無形中在消耗著發展的力量,這是不利于行業發展的。
從整個市場的角度來看,經濟競爭力和創新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在競爭壓力面前,如果競爭者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沖擊者,他必須不斷保持創新,以此來獲得優勢,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經濟繁榮并保持整個社會進步。
綜上所述,競爭法應當做到有的放矢,要有針對性,不能管得太寬,更不能管得太嚴。只有當外部競爭嚴重危害競爭對手時,影響競爭秩序時,或者使消費者的權益受損時,法律才能進行干預。如果競爭的損害可以忽略,或者是小于競爭的積極作用,則可以不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來調整。在保持相關行為的競爭性的同時,法律的規范行為不能太過火,能保證該出手時才出手,才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經濟發展的真正價值的體現。
我國的互聯網信息保護法律體系主要是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主,并以民法、民事訴訟法為基調而形成的一種輔助保護模式,但太過于分散,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種與網絡信息保護有關且完善的法律體系。從實踐經驗來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律零星分散且數量過少的特征導致不能有效地保護互聯網信息安全。為了更好地保護網絡信息合法擁有者的利益,互聯網信息保護制度必須要向更系統、更全面的方向發展。所以互聯網信息保護的法律路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
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一般是基于向消費者提供類似的產品,在傳統的商業環境中,這種情況尤為突出,或通過相關平臺,在某些領域發布類似的服務信息,形成一種信息之爭。商品信息或服務信息之間的替代關系使它們之間的競爭具有較高的相關性,所以這時可以用狹隘的思維來理解競爭的概念。然而在互聯網時代,跨區域、跨行業競爭變成了可能,商家紛紛通過為用戶提供免費的信息服務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但還是會受到原來的行業信息的沖擊,所以需要改變以往的思維模式,以創新包容的思想去重新認識競爭。
在這種變化面前,不能把競爭關系限制在同行業之間,這樣的理解太過狹隘了,同時以這個作為解決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的先決條件也已經過時了。互聯網行業越來越發達,網絡信息量也越來越大,其對社會其他行業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因此模糊了各行業之間的界限,行業競爭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廣泛。在這些條件的簇擁下,混合競爭時代來臨了,因此對競爭關系的認識要有更廣泛的標準。
從《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角度看,自由與公正的競爭秩序是誠信的商業道德的表現,因為從法律傳統上來講,道德對競爭行為合法性的認定是必不可少的?;ヂ摼W行業發展迅速,還未形成完整的互聯網行業間的道德規范,所以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一個行業暫時缺乏商業道德的情況下,對不正當競爭糾紛的處理,就只能通過相關機制來平衡了。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明文指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其立法目的之一。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經多次修改,但保護消費者權益這條一直沒變。在筆者看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可以通過最大限度地努力去提高消費者的福利,這恰好是對反不正競爭法的最好詮釋,也是它追求的目標。因此,要以互聯網信息劫持對消費者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為基礎,來確定其是否構成信息劫持,從而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互聯網信息的保護程度,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跟是否建立了嚴密的網絡交易載體息息相關。在實踐中,互聯網公司應該積極進入互聯網行業的各個環節,更好地加強信息保護。同時,有關部門也要堅持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基準,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公平競爭,從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