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城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8)
中國特色詞匯在現在的國際關系和國際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特色詞匯作為我們國家對外宣傳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和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應該對她倍加重視,倍加珍護,使之能在對外宣傳工作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Verschueren,Jef.[1]和[5]楊平中提到,比利時語言學家Verschueren提出的順應論具有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湖南省發行的正式文件,代表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反映湖南省內一系列熱點問題的情況、分析成果、方針,因此將順應論應用到《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中是十分必要的。
在順應理論的應用中,有三大特性,分別是: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
變異性是所有語言都有的特質,說明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動態的,會隨時產生改變的。
意譯法
例1 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整治“拉款子”“打牌子”“提籃子”、串標圍標、涉砂涉礦涉股等突出問題。譯文:We will strictly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A post double duty system”,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in the government system,and resolutely punish such prominent problems a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uthority or influence of a leading cadre for personal gain”、forging bid and surround-bidding,and involving sands、mines and shares.
在嚴厲反腐敗的當今社會,“提籃子”和“打牌子”都代表著權力腐敗。例1中“打牌子”“拉款子”,指的是利用核心干部的權力或位置的影響和優勢謀求個人利益的行為。例句的翻譯示意非常明確,讀者在閱讀時花費很少的力氣就能理解文章,從而確保了交際目的的實現。意譯法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重要優勢,進一步增強了國人的制度自信。
加注法
加注法是采用文中注釋的方法來翻譯某些專有名詞。
例2 “四上企業”。譯文: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the enterprises of wholesale,retail,hotel,catering above limited amount,servic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real estate enterprises and qualifi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例2中“四上企業”是對規模以上工業、資質等級建筑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規模以上服務業等這四類規模以上企業的一個總稱。對于普通的外國讀者來說,要理解具有中國特色歷史文化背景的詞匯是很困難的,所以在這里加注解釋專有詞匯的意思,清晰的表達了原文的意思,積極地向外國讀者展現了中國的理論自信。
語言是具有靈活多變的特點的,不是像流水線工作一般固定不變的,是能夠根據情景而隨時發生改變的,是可以協調的。因此,譯者可以采用增譯法、直譯法進行靈活處理。
增譯法
例3 “兩供兩治,專項債券”。譯文:“two supplies and two treatments(two supplies refer to water supply and gas supply;two treatments refer to sewage and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and special bonds”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生活差異太大,雙方讀者有時候很難進行文化交流。用增譯的手法將詞匯隱含的信息補充出來,使來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在閱讀翻譯的文本后能夠準確理解原文的意思。例3中“兩供兩治,專項債券”,在翻譯時都采用了增譯的翻譯方法,為讀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識作為補充,能夠更好地呈現語境效果。
直譯法
例4 鞏固完善“一村一輔警”“城市快警”工作。譯文:Consolidate and improve the work of “One village with one auxiliary police” and “City Express Police”
例5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譯文: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例4中,輔警和快警都是從事警務輔助工作的人員,對這兩個名詞的翻譯采用了直接翻譯的手法,言簡意賅。
例5來自官方譯法,其中“Supply”意為供給、補給,“side”意為側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翻譯為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完全采用了直譯的方式。這樣翻譯使得譯文和原文在內容上達到了一致,外國讀者可以快速的理解其含義。
何自然[2]和宋志平[4]中提到,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不同的背景和場景,我們的語言也會呈現不同的變化。為了滿足各種情形下語言的恰當使用,我們會應用到順應論中的順應性。
社會文化的順應
例6 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抓手,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整治農業“大棚房”、農村“空心房”,完成117萬戶農村改廁任務,新建美麗鄉村300個。譯文:We took“One demolition,two changes,three clearings and four modernizations” as a key task,implemented the “Beauty of a thousand villages,ten thousand villages” project to renovate “Big shed houses” in agriculture and “Empty houses” in rural areas.And we completed the task of improving toilets for 1.17 million rural households and built 300 new beautiful villages.
在政務類文本的翻譯過程中,要想讓英文讀者充分理解中文所表達的意思,需要適應兩種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在漢譯英的過程中找到對應的英語詞匯。例6中開展“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是為了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建設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大棚房”是指將農業大棚改造成不合法居住的房子,根據這些中國特色文化對例6進行翻譯,遵守了順應論中對社會文化的順應。“空心房”和農村改廁同理。
語音層面的順應
例7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開展“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問題“回頭看”。譯文:We will strict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our continuances",carry out the "three implementations" "three precisions” "three assurances" and follow-up checks.
例7中“四個不摘”“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這四個詞語中每個單詞的結構都是相對的,它們都以動詞結尾。翻譯時,既要忠實于漢字的詞匯意思,又要盡量符合他們的律動之美。將其分別翻譯為"four continuances"、"three precisions” "three assurances",不僅能忠實于原始詞匯,還能適應原始詞匯的語境,使外國讀者在聲音和畫面上獲得雙重享受。
順應論指導下的這些翻譯策略都表明:在翻譯時盡量不要改變原文的文化色彩,要充分考慮外國讀者所處的文化背景,采用各種不同的手段進行翻譯,讓讀者更輕松地閱讀,從而更好地宣傳中國特色詞匯。在政府工作報告翻譯中,無論譯者使用什么樣的翻譯方法,這都是譯者與讀者之間有意識的語言順應和精神溝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