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慧
(惠州工程職業學院 廣東惠州 516000)
為深入推進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近年來,教育部頒布一系列重要文件,2011年頒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13年頒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計劃(2013—2017)》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擇優推廣計劃”實施方案》[1]。要想真正的緊跟國家的發展步伐,對高職院校的教學做一體化建設提升一定的高度,就一定要將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進行轉換,形成教育的合力,促進教育的發展進步,進一步形成教育的動力,促進思政教育在高職院校的長足發展[2]。
在新時代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和教育專業水平發展中要想真正的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堂中趟出一條新路,就一定要以實際操作為主題,培養學生們的實際操作能力,讓理論作為教育的發展基點,而職業技能訓練作為教育發展的核心力量,突出展示學生技能的同時,也要提升學生們的實際操作和實踐訓練能力,真正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發展,并不是一直空談,而是需要學生們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在理論的基礎上拓展實踐內容真正的實現以人為本,促進教育進一步發展。
“以人為本”,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主體目標。“教學做一體化”是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實現的,因此,在現代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只有真正的落實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們建立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性,這是學習和教學的基礎,也是在自主學習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重點保障的。學生們通過“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逐步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措施,能真正的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主動探究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實現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教學做一體化”就要保障學生們的主體性,在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鼓勵學生們全程參與、重點參與,實現教學的目標和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
解決傳統的理論和實踐脫節問題,實現真正意義的“教學做一體化”。理論和實踐在教學的過程中,一直都是被教師和教育者所提倡的教育形式,在課程中增加理論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們打牢基礎性的知識,將系統化的知識內化于心;而實踐則是幫助學生們在理論的學習基礎上逐步深化學習的內容,通過踐行,幫助學生們將訓練的內容和實踐的基礎想關聯,與崗位的設計相匹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今后走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快速的適應實踐的環境,促進學生們課內外知識的銜接,真正的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利用創新化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目標。創新化的形式一直是教育課堂現代提倡的形式,因為在現代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體系發展的過程中,要想真正的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們廣泛參與到思政的教育大潮中,就首先要根據教師的教學風格設計相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相結合,設計多種教學方法和吸引學生們的教學內容,通過模塊化教學或者實踐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等不同的形式,促進學生們能參與到思政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促進思政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形成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教學做一體化”目標的實現。
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凸顯新型教學模式。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在根本上起到變革作用的內容,只有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逐步的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才能切實改變傳統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在教學改革中樹立屬于自己院校的旗幟。因此,在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首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并且逐步的擴大教育理論知識向實踐內容的轉變,真正的以市場的需求和發展為教育導向,在傳統死板的教育內容中加入更多具有活力的因素,并且能真正的倡導學生們有效學習,以學生們的學習意識作為今后教育的主要針對點,開展效率化的學習。“教學做一體化”就是要讓“教”“學”“做”本身比較分散的教學內容融為一體,利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堂加強互動的形式、模擬社會和實踐的形式、微課視頻教學的形式等不同的教育模式開展與生活相聯系的教育教學模式,切實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實現落實,最終再次改良教師的教育觀念,做出適合社會發展的貢獻。
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促進教學手段多樣化。在當代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首先,要對硬件設施進行改善。這是教學改革的重點環節,也是為今后實戰教學形式的重要后備力量。例如,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思政教學中,已經不能傳統的利用以往的黑板、粉筆進行單純的教學,一定要利用好現代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設計,做好備課工作,并且充分發揮新時代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視頻、音頻、文件或者圖片的形式,通過直觀的多媒體展示在學生的面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真正的在思政教育課堂中查出思想的火花。同時,教學體系進行改革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可以讓學生們作為學習的主體自己來講課,并且制作相關課件。這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學生們開展思政學習的重要舉措。在學生們自主備課、自主講課的過程中,不僅了解了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同時,也能分小組進行學習。真實的準備課程的過程中,也是他們了解吸收和掌握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們來當小老師,這也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因為老師和學生之間有了一定的年齡差,也許在交流上有一定的障礙。但是,學生和學生之間則無障礙交流,這不僅能讓全班同學更多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共同參加體現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拓展課堂教育方式,打開思政教育新大門。在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堂過程中,要想真正的拓展課堂教育方式,將思政教育的大門充分打開,就一定要充分融合“教學做一體化”的工作,真正將做落實到實處,例如,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專題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們在思考討論交流以后得出總結和答案,真正的開動學生的腦筋,而不是單純的讓教師一味地灌輸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而且要通過教師靈活的課堂運用方式,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接受新時代的新學習思路,打開思政教育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新體系。例如:《概論》課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3]。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課程,在課堂中展開交流,可以詢問學生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中國化?這個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們的思考,還能在討論中得到答案。學生通過教材中可以找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過程。他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學生們可以清晰地通過課本找到答案。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究竟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呢?教師進一步的提問還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通過尋找答案和思考交流的模式,不僅知道了中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必要性,也明白了這是一個開放、發展動態的科學體系,是豐富的論斷,只有我們有效地運用才能真正的和中國特色相結合,促進中國的穩定和發展,學生們通過交流和討論,不僅將教學的內容吃透弄懂,還能真正的落實到今后實踐的基礎之上,促進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進程發展。
促進“教學做一體化”的社會實踐。教學做一體化的社會實踐,不僅能幫助思政理論課程真正的落實到今后的學生實訓、社團活動或者工作之中,還能相互延伸,形成育人的合力促進育人發展,因此,教師要想真正的拓展思政教育的新理念,開展“教學做合一”的真實性,就一定要讓學生進行課后實踐,通過考察、調研、社會服務等各種形式的變化,讓學生去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研究思政教育內容落實“教學做一體化”的措施。比如,在開展相關社會奉獻等內容的思政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到社會中進行實踐,將自己的奉獻精神,通過社會實踐的過程來體現出來。在傳統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堂中,教師往往通過說教或者課堂教育的形式,讓學生在課本中學習社會奉獻相關內容,但是,針對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教師雖然可以融入一些關于他人社會實踐的視頻片段,來供學生們參考,但是,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的體會和學習到關于做的相關內容。由此看來,要想真正落實“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內容,一定要通過學生親自走入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的形式,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將“做”落實到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可以鼓勵本專業的學生,按照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到社會中進行服務和奉獻,以此來回饋社會,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做一體化建設是當前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師一定要強化對學生能力和實踐過程的培養,真正的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調動起來,促進教學做一體化理念的更新換代,更好的貫徹教學做一體化理念,推進思政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