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佳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100876)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有學者提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導致民事訴訟增加,而且對人際關系和經濟的影響最終將引起訴訟“海嘯”。因此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狀態下維持司法系統正常高效運轉,其必要性可見一斑。
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各行各業正常秩序。具體到司法領域而言,以法院為例,新冠疫情對司法正常運轉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人與人無法見面情況下如何開展訴訟活動,當事人和律師無法到法院現場進行立案、庭審等環節,法官無法到法院現場辦案,信息系統維護人員無法到現場對信息化系統進行運維保障。二是涉疫案件的恰當審判。在司法領域運用信息化手段應對疫情,盡最大程度確保司法訴訟正常運行。
近年來,中國法院高度重視司法信息化工作,將信息化和司法改革放到“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的高度,積極推進“網絡化、陽光化、智能化”智慧法院建設。因而在疫情爆發后,中國法院迅速作出應對,業務層面形成指導規則,應用層面迅速適應在線訴訟場景,技術層面不斷挖掘數字化技術在司法領域應用從而促進創新。
發布疫情期間案件審理指導性文件。2020年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指導妨害疫情防控案件審判工作。2020年2月18日,最高法院發布《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積極引導各方訴訟主體依法有序開展在線訴訟活動,規范疫情防控期間人民法院在線訴訟相關工作。重慶高院于2020年2月14日發布《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為依法防控疫情與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提出依法嚴厲打擊涉疫情相關犯罪,為依法防控疫情與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在線訴訟平臺廣泛應用。以中國移動微法院為代表的在線訴訟平臺在疫情期間獲得廣泛應用。人民法院移動端在線訴訟平臺以中國移動微法院作為總入口,現有的訴訟服務平臺接入中國移動微法院。疫情期間,形式多樣的在線訴訟平臺主要提供網上立案、遠程庭審、網上簽署調解協議、證據交換等訴訟服務。
網上立案。中國移動微法院提供跨域立案功能,全國四級法院進行統一跨域立案,提供立案材料上傳、立案結果反饋、文書材料打印等服務。
在線調解。最高人民法院建設了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以實現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解。依托3萬余個調解組織和16萬余調解人員等解紛資源進行協商、評估、調解、訴訟等多元化解紛,覆蓋證券期貨、金融、銀行保險、勞動爭議、涉僑、價格爭議、知識產權等糾紛領域。
在線庭審。庭審是案件審理的關鍵環節,傳統案件審理一般要求訴訟參與人到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互聯網法院的在線庭審進行了規范和指引。很多法院運用不同軟件實現了在線庭審,例如“中國移動微法院遠程開庭”“支云庭審系統”等。這些庭審軟件操作要求和方法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其功能可以概括為庭審參與各方身份驗證、法庭調查、證據展示和質證、庭審筆錄語音轉寫、庭審直播等,最高人民法院也發布了相關技術規范對在線庭審系統應當具備的功能提出了具體要求。
其他在線訴訟服務。中國移動微法院和其他在線訴訟平臺向當事人和社會公眾提供了在線訴訟咨詢、交費退費、電子送達、聯系法官、申訴信訪等多種在線訴訟服務,基本上覆蓋了案件的全部訴訟流程,疫情期間有效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
法院工作人員遠程辦公。疫情期間,除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無法直接進入法院參與訴訟活動外,很多法官或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員也隔離在家,無法進入法院現場開展工作。很多法院建設了移動辦公辦案平臺,法官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專用設備在任何地理位置安全地接入法院專網訪問辦案系統,方便法官出差期間或在家查閱電子卷宗、辦理案件。移動辦公辦案平臺也因此在疫情期間為法院干警居家辦公辦案起到了很大作用,極大促進了疫情期間案件正常審理。
互聯網法院積極探索新型訴訟規則。2017年8月,根據中央統一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在杭州設立了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2018年9月,又先后增設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除在線開展全流程訴訟活動外,互聯網法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虛擬法庭、智能化審判等方面進行突破創新,取得很多成效。
虛擬法庭。廣州互聯網法院基于視頻分割技術,將模擬三維法庭場景與攝像頭拍攝人物活動圖像進行實時合成,實現法官和陪審員不同場域同臺開庭。北京互聯網法院“虛擬法庭”可將法官所處的任意環境更換為包含國徽的法庭背景,屏幕上“一鍵點擊”能夠敲響電子法槌。
智能化審判。杭州互聯網法院針對專業化金融司法需求實現了立案全程自動化,互聯網訴訟平臺自行審查符合立案審查標準的起訴,對無法判斷的問題自動標注并推送給立案法官進行審核。在判決書制定方面,依托智能化審判系統自動提取數據并智能化生成包含判決主文在內的結構化裁判文書,提升法官工作效率。廣州互聯網法院建設了“類案批量智審系統”,符合標準的案件可導入批量系統進行快審,具有示范性調解、示范性庭審、交互式審理、在線聯審四種審理機制,推動低成本的糾紛源頭化解。
從無紙化、數字化到智能化,互聯網法院正在逐漸成為數字技術司法創新應用的實踐者和領跑者,互聯網法院案件全流程網上辦理為全國法院在疫情期間開展訴訟活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樣本,同時也為常態化開展在線訴訟提供了經驗與啟示。
如何持續保持在線訴訟生命力。疫情期間,人民法院主動推出一系列在線訴訟服務以最大限度確保訴訟活動正常進行。如何總結在線訴訟成果,保持在線訴訟生命力,讓網上訴訟服務從疫情期間被迫用轉向訴訟參與人常態化的首選訴訟方式,切實通過信息化手段減輕人民群眾訴累,成為一個重要的命題。
創新所帶來的問題仍然有待解決。疫情期間的創新活動催生了數字化技術在司法領域的應用。與此同時,創新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在操作層面,各地法院信息系統繁雜影響用戶使用感受。例如各地法院在線庭審系統不同,其操作方式也不相同,當事人在不同法院開庭需要安裝不同軟件、用不用方法操作,影響用戶體驗。在隱私層面,電子化訴訟如何確保信息安全,保障公民訴訟隱私亦是一個重要問題。在使用人群層面,對于不具備電子訴訟能力的人如何完成訴訟,線上線下訴訟的銜接及在線訴訟在不同人群中的推廣普及仍需要關注。
配套技術規則完善。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布了《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制定了從起訴立案到宣判執行等主要訴訟環節的在線程序規則,為在線訴訟提供了程序指引。《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出臺后,相關的訴訟平臺建設配套標準規范仍然有待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