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嘉儀,李智高,傅志銘,馮 凱
(肇慶醫學高等??茖W校,廣東 肇慶 526000)
依靠大數據技術和網絡平臺,完善的智慧校園為高校的教師以及學生帶來了更多優質的服務。能夠有效順應新時代教育變革和校園信息化發展趨勢,實現傳統學校的數字化轉型。所以,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學校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高校的智慧校園系統。從而不斷豐富教育資源,為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基礎。
智慧校園不僅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還能夠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使智慧校園系統更加全面、精準、完善,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和分析,尋找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教育決策,為教育管理和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提供數據支持。數字校園需要更完整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和設備,才能滿足數字校園運行過程中的大數據分析需求。
數字校園建設后,現階段信息技術與教育缺乏深度融合的原因有:①數字校園采集數據整合不足、利用率低?,F階段的數字校園建設更多的是從應用層面將系統進行整合,但是在數據層面還是分散在各個應用系統中,沒有真正形成教育大數據,無法加以利用。②信息技術人員與教育管理人員融合不足。數字校園建設既有技術問題,也有業務問題,需要大量既懂技術又懂業務的管理團隊方可將數字校園的作用發揮出來。
數字校園的建設實現了設備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病毒問題給學校的網絡安全帶來了隱患。隨著系統不斷整合,安全對象不斷擴展,為病毒迅速傳播提供了渠道。
近幾年,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大數據已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發展的速度。各個行業的發展也因為大數據的到來而更新換代。但是,由于數據信息資源雜亂,傳統的數據系統分析已然不適應當代的發展。傳統的數據信息處理很難在短時間內過濾出有意義的數據信息,從而不能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所以,針對這種現象,大數據技術便產生了。大數據技術的到來,數據的復雜性對大數據來說并沒有什么干擾。數據的復雜程度越高,數據的精準度越高。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智慧校園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學生學習情況等大規模數據資源,如日常生活、休閑活動等,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數據資源和技術支持。
通過對各系統、各應用的數據級別的整合,實現基于大數據的智慧校園建設。智慧校園每天會產生各種數據。通過對日常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才能整理出更多有用的信息,透過數據發現或預警潛在問題。比如,每天在學習平臺上都會有大量的學生學習網絡視頻課程,利用大數據分析處理,能梳理出學生點擊的規律和習慣,通過數據指標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校園管理平臺能夠了解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學習過程中的基本動態,及時預警校園管理過程中的各類潛在問題。
中國大部分高校的校園建設正逐步從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轉變。通過對各系統數據的整合,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利用大數據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有效梳理和分析后,就可以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優化方案。
傳統的智慧校園建設,通過系統整合,從應用層面集中提供服務,但是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層面沒有關聯,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專業技術人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分析用戶的行為和服務需求。當智慧校園能夠利用大數據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和組織時,就能綜合地了解用戶的行為和需求,并根據數據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由于大數據的優勢在于通過大量跨系統的數據整合、業務數據統計的分析,挖掘過去難以發現的有效信息。因此,高校必須首先確保數據的豐富性和準確性。學校應根據學校教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將智慧校園建設得更加完善。在智慧校園建設中,設計好關鍵的數據指標和唯一的數據來源,并推動以數據分析作為教育決策、優化教育過程的依據,從而實現從源頭采集數據,避免數據沖突。
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開展廣泛的研究工作,以滿足信息化教學的需要,為教學和學術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提高教學和科研效率。過去,數字校園的建設更多關注在業務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方面,對教學信息化的建設,更多的關注在智慧課室等硬件建設方面。如今,各高校逐步開始重視教學過程的信息化,尤其是疫情之后,更凸顯了在線教學平臺、在線課程建設的重要性。教育大數據的采集,原來的業務系統的數據采集外,又新增加了教學過程的數據采集需求。而且,相對于其他教育管理系統的數據,教學過程大數據體量更大、覆蓋面更廣、維度更多,所體現的價值也更高。大數據將為大學個性化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和技術支持。同時,智慧校園為信息化教學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也可以為師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平臺,以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教學效果。
在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校園的設計應基于學校的各種需求構建統一的管理平臺,以全方位的服務為起點,實現信息和數據的交互和高度共享。一般來說,智慧校園的總體框架由智能感知層、網絡層、數據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中,智能感知層由相機、傳感器、移動終端和各種應用程序設備組成。這些設備主要用于收集各種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可以感知學校師生的學習活動。這些設備是建設智能園區的物質基礎。智慧校園網絡層的功能是使用無線網絡技術進行數據傳輸。數據層的功能是分析、挖掘、整理數據,然后將數據處理結果發送到應用程序支持平臺,為校園教學和管理提供數據參考和基礎。智慧校園的應用層主要通過應用系統為教學提供智能應用服務和科研管理服務,從而使教學管理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
服務層的構建和服務是智慧校園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學校應全面梳理校園服務設置,加強網絡服務系統建設,構建網絡信息平臺,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利用互聯網感知和智能感知技術對學校教學、后勤和安全進行智能管理,并利用網絡進行監控。對教學樓等重要區域進行動態監控,為師生提供安全的校園環境。在此基礎上,學校應積極整合各種資源,以提高校園學習和生活環境的便利性。
大學智慧校園建設中缺乏主要的創新建設人才。如今,許多大學的管理者對信息時代的了解程度不高,缺乏利用信息化、大數據進行管理的思維和能力。與此同時,信息化行業從業人員對教學管理的業務需求也不太了解,導致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難以開展。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通用型的技術,已經逐步變得易用、普及。要建立強大的智慧校園管理團隊,還是需要從現有的熟悉高效管理的業務骨干中培養,培養其系統化思維和應用能力,才能有效推動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
大數據技術已經在社會各行各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高校需要順應這一趨勢,使用更多的新技術來有效地收集、加工、使用教育教學大數據。通過建設智慧校園,高校可以實現對大數據的管理,節省管理時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但是,由于目前智慧校園的人才和資源建設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設速度,因此大學需要加強對相關內部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本文在大數據背景下探索得出大學智慧校園建設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研究和分析將在未來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