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梅,莊 瑩,陳玉明
(1.廈門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2.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新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成果顯著,人才培養方式與水平上了一個大的臺階。自國家啟動“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高等教育又迎來了“雙一流”高水平大學建設[1]。“雙一流”建設旨在履行大學的根本職能,培養卓越拔尖人才[2]。特別是在“雙一流”的背景下,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3]。專業建設和實踐教學是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兩大法寶,專業建設提高了應用型人才的理論水平,實踐教學則增強了應用型人才的動手能力,使得應用型高校不斷向實現“雙一流”的目標邁進[4-5]。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資產的購置與投資、資本的融通與籌資、經營中現金流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專業是一門綜合性管理型學科,研究與實踐如何通過價值形態對企業資金運動進行決策、計劃、控制和管理,是高校金融類專業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要建設一流財務管理學科,應用型高校必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為此,隸屬廈門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的財務管理課程組對所承擔的財務管理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管理機制等方面做出了改進,并應用于實踐教學當中,成為一流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嘗試。
為適應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針對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結合目前信息技術新發展趨勢,財務管理課程組構建了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以滿足新時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與軟件是財務管理的得力助手與有利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強信息技術教育是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內在需求與外在興趣。課題組及實驗中心也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計算機實踐,讓學生掌握辦公軟件、財務軟件的使用方法,適應財務信息化的發展需求;讓學生熟練使用常用搜索工具,增強財務資訊的獲取與分析能力。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是新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兩大趨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如何適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與變革的社會環境,是財務管理教學需要面對的迫切問題。傳統的財務管理軟件已經不適應企業財務大數據的發展,涌現出新的云計算體系下新型的財務管理軟件。量化管理與量化投資是信息技術發展與財務管理結合的產物。實踐教學環節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接觸新的財務管理軟件、財務資訊采集軟件、量化金融軟件,學會使用并綜合應用,培養學生的投資理財、數據驅動、量化管理等財務管理實踐能力。
財務管理與公司運營密切相關,公司運營決策的重大失誤造成財務指標惡化、現金流斷裂,甚至公司倒閉;反之,通過財務管理實踐,對公司財務困境進行早期預警,有助于公司運營戰略的及時變化與調整,使得公司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因此,課題組將企業管理人員作為學生的實踐指導教師,每周三下午不給學生安排課程教學,讓學生去公司實踐,了解公司運營與管理的模式,體驗財務管理與公司運營的互補與融合機制,增強其財務管理的實踐能力。
為了加強財務管理的實踐教學,讓學生體驗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現金流量等財務指標與公司發展狀況關系,指導學生成立虛擬公司,模擬企業運營過程。學生扮演公司管理及財務總監等崗位職務,設置公司運營特殊環境,比如遇上財務危機、公共危機、產品危機等,讓學生具體推演公司的財務變化、決策變革等進程,增強其風險與危機意識。
除提供豐富的實踐教學內容外,課程組還嘗試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強化學生主人翁精神與集體榮譽感。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的黑板板書教學已向多媒體教學轉變,并呈現網絡化、多元化的趨勢。為了讓學生能夠提早預習與課后復習,課題組使用信息技術,預先錄制先導實踐課,通過QQ群、微信群等流行網絡通訊工具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對實踐的內容和方法有所思考與準備,增強實踐效果。實踐教學期間,錄制實踐教學過程,課后及時分發給學生,鞏固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設置公司運營場景,讓學生理解財務管理知識點,體驗財務管理的實踐教學。場景內容課前布置,學生預先分組,準備道具,以學生為本,增強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融入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結合公司實際運行過程,模擬與實踐企業財務管理方式與方法。
財務管理與公司運營關系密切,因此,將財務管理拓展到公司運營管理知識點教學。講授與公司運行相關的知識點,包括公司運營模式、企業盈利模式、企業產品生產過程等。財務管理與投資學密切相關,因此,將財務管理拓展到證券交易與投資領域。實踐教學過程中模擬證券交易市場,讓學生模擬股票交易過程、期貨交易過程,體驗風險投資過程,增強財務管理的實踐能力。
課題組制訂了多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多層次管理機制,促進實踐教學的長效發展。
廈門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實驗中心負責整個學院的實驗與實踐教學,實驗中心主要由計算機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客觀上為增強財經類專業學生信息技術實踐提供了教學條件。財務管理專業課題組教師則主要有金融財務專業背景。實驗中心與課題組緊密結合,建立互幫互助機制,一起指導與培養學生的財務管理與信息技術實踐能力。
互評是指參與評價的雙方既是評價主體又是評價對象,促使師生相互激勵,共同發展,利于人才培養。師生互評的核心是引發心與心的交匯與共鳴,形成和諧、明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師生共同追求發展目標,促進師生共同提高。經過多年的實踐,逐步形成了特色的師生互評運行機制。實踐證明,師生互評對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學校似為學生的父母,給學生鞭策與關愛;企業是學生發展的平臺,促學生成長與高飛。企業與學校的互動有利于人才培養,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校企合作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高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中要建立互動機制,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培養學生。企業成為學生的實習基地、實踐鍛煉與提升的最佳場所,高校則為企業培養和輸送合格的人才。
財務管理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學科,而公司運營事務與其有著密切的聯系,財務管理與公司運營事務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已成為學生實踐活動需要考慮的環節。信息技術的發展,軟件工具的使用給傳統財務管理實踐帶來新的革新,通過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雙一流”背景下一流財務管理學科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