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君
(太原羅克佳華工業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目前中國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人們的經濟水平也隨之提高,進而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智慧社區中的弱電智能化系統占有重要位置。在當前社會,為了達成社會發展的目標,需要將弱電智能化落實。本文研究了應用智慧社區的弱電智能化系統建設相關情況。
智慧社區是應用先進的智能技術,結合現代通信技術,將人們居住環境周邊的生活、交通、教育、信息等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的資源和內容整合起來,進行統一管理的一種現代社區體系。智慧社區以信息服務平臺為核心,應用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再與現代化的社區、小區管理相結合,讓社區的管理服務變得智能化、便捷化。
在投用弱電智能化系統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保證穩定性,不能出現故障或沖突問題,特別是不可以影響其他系統環節的正常運行。所以,在智慧社區背景下設計弱電智能化系統時,要遵循可靠性原則。
在設計系統的過程中,要體現出系統功能的多樣性,既要給社區用戶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也需要給用戶帶來優質的生活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智慧社區的全面構建和持續發展,更有實效地發揮弱電智能化系統的作用[1]。
網絡時代下的大數據、移動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給智慧社區提供了良好的信息采集與數據處理能力,促成了智慧社區在運行中的高性能。移動網絡和萬物互聯為智慧社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智慧社區中,大部分服務業務都離不開數據信息及相關技術的支持。
利用移動的高速有線寬帶技術和無線網絡技術,能夠將社區服務和弱電系統結合起來,同時向社區提供優質的智能化資源。這些技術都可服務于社區內的居民,為其提供更多的具有教育性質和娛樂性質的內容。還可以應用移動IDC和移動源技術,讓智慧社區弱電智能化系統在運算能力和儲存能力上得到支持,給社區內的家庭提供云儲存空間,并為社區中的無人巴士、無人機等設施創造了良好的應用環境。這些技術都加快了智慧社區在未來發展中的腳步。
在應用5G網絡的時代,會出現共享空間、共享飯堂等開放式的平臺,在社區內生活的居民,社區內食品供應的商家,或者相關的食品專家,可以基于互聯網圍繞飲食健康的相關問題展開交流討論。此外,還會出現社區內閑置物品的交換平臺,從而達成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的目的。社區中還可構建出共享閱讀的平臺,建設便利的文化交流渠道,在平臺上將書籍發布出來,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提升智慧社區的文化建設水平。
5G時代,智慧社區會普及遠程教育的技術方式,應用互聯網將社區與學校聯系出來,開發出社區獨特的教育機制,讓智慧社區能夠成為共享性的終身學習場所。在5G網絡技術的支持下,還能夠實現智慧醫療,發揮其時延性低、通信速度快的特點,讓遠程問診甚至遠程手術得到落實。5G技術在建筑方面也可以被廣泛利用,應用此項技術推動社區數字化的發展,建設屬于社區的綜合性能源管理系統,創建出新的節能模式。
在智慧社區建設時進行線路設置,需要注意傳輸網絡要具有靈敏性。智慧社區中,社區中對線路的綜合管理也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進行設計線路時,一定要注重提升線路的靈活性,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設計方式。綜合管理線路的問題是社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進行線路的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提升線路的靈活性,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和要求進行設計。
在建設智慧社區時,還需要根據社區的自身性質來更改實施的方案,從而讓社區有一定的良好發展空間。
進行智慧社區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增加對監控設備的設置。綜合性的管理制度能夠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提高,但同時也要做好分散性的管理工作。弱電智能化系統的建設過程還包括很多方面,但安全管理的工作始終應處于重要位置。
設備控制系統包含了社區內的每一個自動化系統。該系統進行控制管理的范圍涉及社區內的空調、防火、防電等。現階段對自動化系統的管理控制系統主要使用的是集散型計算機控制系統,這種系統能對個體設備進行獨立控制。
在智慧社區弱電智能化系統的前期設計中,如果專業的設計師進行合理指導,可以顯著提升智能弱電系統的設計質量,更有助于社區智能化的推廣。
目前在中國從事弱電智能化系統相關工作的人才較少,難以滿足智慧社區的設計與構建需求。所以,為了提高控制系統在建設過程中的整體質量,就需要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綜合性專業人才的充分培養,為智慧社區的建設運行夯實人力資源基礎[2]。
智慧社區的建設要以居民為目標,保證智慧社區的建設始終服務于人民,將社區居民現有的資源條件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根據社區基礎設施體系進行統籌和規劃,設置合理的布局,最終搭建出一個綜合性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將社區內的治安管理、便民服務、家政服務、充值繳費等業務統一整合起來。這樣一來,能使社區服務模式實現多元化,讓社區的治安、公共交通、商戶和物業等聯動起來,以此提升智慧化的管理水平。
智慧社區的建設還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要結合實際情況分別進行指導。政府部門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能力,在規劃、政策和法規等方面制訂相應的標準,讓社區中居民和各個單位都能夠投身到智慧社區的建設中來。
智慧社區服務體系所包含的領域有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出行、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它關系到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食品安全、醫藥安公共安全等居民生活與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由此,可以將社區的建設思路總結為如下三點:構建出能夠持續擴展的開放性平臺;實現各種業務的有效對接;將多種資源進行整合,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
將智慧社區的建設理念和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相結合。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建設智慧社區才是基本的要求。智慧社區的智能化弱電系統建設利用了系統集成、數據融合、智能應用、大數據分析等多種技術方式,以實現安全、智能、運營等目標。社區的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是由信息通信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建筑設備設施管理與監控系統、家居智能化系統以及智能化基礎設施等構成。
通信系統包括有線網絡、無線網絡、信息平臺以及其他的信息通信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包括監控、出入的門禁、周邊警戒、安全管理等。設備設施管理與監控包括設備監控,廣播、信息的發布、停車場的管理、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等。家居智能化包括家居安全防范、家電設備監控、家庭多媒體系統、家居集成系統等。智能化基礎設施包括弱電間和各類機房。搭建智慧社區的綜合性信息平臺離不開這些基礎系統。此外,還包括智慧物業管理、電商服務和智慧養老服務。智慧社區基礎設施的建設離不開以上所述的智能化弱點系統,這些系統也作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環節。除了以上的內容,還要對智慧社區服務平臺進行優化和完善,包括建筑數據庫的優化和房屋管理信息的完善。同時,需要對城市的空間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進行調查,建設一個包含社會公共信息的智慧城市平臺,整合現有的社區工作系統,統一進行信息資源的采集和管理。需要統一各個社區的智慧平臺建設標準,并制訂出規范的接口設置標準,避免智慧平臺建設中出現數據孤島、系統沖突等不良現象,以實現數據在不同部門之間的有效聯通[3]。
智慧社區的建設主要是對社區內各種多樣的服務,例如信息服務、物業管理、安全技術防范管理等進行系統整合,從而建設一個綜合性的智慧化服務體系。文章分析了智能化弱電系統建設在智慧社區中的應用,希望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在建設過程中,要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在智慧社區設計時選用科學有效的技術方式,更好地促進智慧社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