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倫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融媒體中心,河南 信陽 465350)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是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新媒體基于新的數字和網絡技術,使傳播更加精準化、對象化,具體形式如互聯網、手機、移動電視、IPTV等。
國內外有一些較為典型的新媒體的定義。對于“新媒體”這一概念的定義可以追溯至40多年之前,1967年戈登馬克最初提出了“新媒體”(new media)一詞。之后美國傳播政策總統特別委員會主席羅斯托在向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提交的報告中再次提到此概念。“新媒體”一詞就這樣在美國普遍開來,很快擴展到全球。
一般,將“新媒體”這一概念作兩種界定,分為廣義與狹義。“新媒體”的廣義定義為:通過運用網絡數字技術及移動通信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網、寬帶局域網、衛星和互聯網、等渠道,通過手機、電腦、電視作為最終輸出終端,向使用者提供語音數據、音頻、在線游戲、遠程教育、視頻、音頻等合成信息及娛樂服務的全部新型傳播形式與手段的總稱。“新媒體”的狹義定義即為“新興媒體”。
在互聯網的助力下,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建設不斷完善的今天。新媒體的覆蓋范圍開始不斷地擴大。僅以手機為例,目前,我國已經開通的移動4G及5G網絡,只要憑借一款智能手機,就可以經由網絡來進行相關信息及資訊的上傳與分享。在我國移動手機用戶的數量已經突破億人,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地上升。
在網絡的快速傳遞下,很多新聞或者事件可以在瞬間就完成信息的全球發布。在如此快速的傳播條件下,實時的現場直播已經成為可能。同時,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相關的資訊并借助于網絡來表達自己的相應與觀點。例如,通過微博、微信等資訊媒體就可以實現這一點。
在過往的媒體中,信息傳播的單方向性是其主要的一個特點,同時也是一個不足。在新媒體時代,每一個媒體的參與者,一方面可以接收相關的資訊;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資訊的創作者,將身邊的大事小情通過新媒體來進行推廣。同時,這個過程當中,媒體的各個參與者可以展開實時的互動。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在進行新媒體的使用中,很容易由于監管不力或者網絡操作的匿名性而導致一些不良的或者虛假的信息進行網絡傳播。由于新媒體所具有的超大的覆蓋范圍,其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也是具有很大的破壞性的。
這種世界性的互聯網絡,將這個世界納入了一個共同的網絡空間,在這個空間,雖然參與者有國籍及政治立場的不同,但是網絡的資訊互享卻是沒有國界的。這種世界性的網絡的發展,對減少地區之間的新聞傳播理念的差異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中,由于國家在地理位置及國土分布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在這一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地緣新聞在很大程度,很長一段時間成為地區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一種新聞發展外顯的層面。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滲透與影響范圍不斷變大的趨勢帶動下,將這種帶有一定的地域性的新聞,演變為或者說是惡化為一種較大地區,或者較廣范圍的一種沖突。網絡力量讓網絡新聞傳播的發展呈現出了不同的發展態勢。
網絡新聞的發布者及共享者是有著自己的主觀思考與立場判斷的個體。他們可以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發出真實的文字、圖片與視頻的思維的表達載體。這種虛擬與現實相統一的網絡新聞空間,在賦予參與者更大的自由與靈活度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網絡新聞的穩健發展埋下了隱患。很多帶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的資訊及思想內容,在這種虛擬的空間中快速的傳播,其對現實中的新聞發展所起到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一個不起眼的新聞事件,在網絡空間的作用下,很容易演化為一種群體性的事件,其對社會的發展所起到的影響,將是未來大眾生活和諧發展中所要考慮到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子。
在現實的生活世界中,由于個體在教育及發展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在身份的平等性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每一個網絡的參與者,可以在網絡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立場,也可以經由自己的判斷來發布相關的信息來進行自主的表達。在這種人人平等的環境中,網絡的民主化特征將會更加凸顯。當然,隨著主流網絡參與者的介入,網絡參與者的平等性會受到一定政治政策的影響,但是其最終的發展本質將會是呈現出很大的穩定性的。
隨著國家政府部門,網絡辦公及政務信息平臺的不斷完善,很多網民可以在第一時間對相關的時事問題進行直接的意見的表達。需要指出的是,在網絡辦公及政府網絡平臺的不斷完善下,網絡成為政府與大眾互動的重要介質與平臺,這一點在今后的發展中,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彰顯。特別是,隨著全球互聯網的興起,世界正在這種虛擬的網絡中悄然發生著變化,面對撲面而來的網絡資訊狂潮,新聞傳播的發展呈現出了新的趨勢與動向。
盡管新媒體已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傳統媒體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視。因為不管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有其核心受眾群。所以,新媒體應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在內蒙古地區建立獨具特色的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首先,當前的廣播、電視和報紙都已開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其影響力還遠遠不夠。伴隨著微信的出現,對微博的沖擊力也比較明顯,但微博還是應該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目前各家媒體的微博依舊是內容同質化嚴重,盡管在網絡環境下很難做到獨家新聞,但卻可以做到獨家觀點。這就要求媒體的微博從業人員的素質應有所提高,不應該單純追求“發稿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做到“質”的保障,這樣才能讓大家去關注微博。其次,微信已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每天刷朋友圈與看微信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所以,各家媒體應緊緊抓住“微信公眾號”,及時推出獨具特色和觀點的新聞,并且做好與受眾的互動。只有充分了解受眾的需要,才可能逐漸做出定制類的公眾號。同時,每家媒體都應把自己的專長做進微信公眾號里,在內容上一定要進行深加工,盡量避免內容的同質化,做到具有特色的內容和鮮明的觀點,進而才能做出“精品”的公眾號,以期獲得更多的受眾關注,同時也推廣了自己。最后,目前的新聞客戶端已比比皆是,但以受眾為區分的客戶端還相對較少,要想做出特色鮮明的“兩微一端”,就必須要充分的了解受眾,針對受眾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內容,才能逐漸走出自己的特色。
1.新聞報道應與自媒體融合。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融合自媒體,將提高新聞傳播的互動性與傳播主體多樣性等。所以在時代發展不斷加速的今天,在新聞報道中融入自媒體因素,創立“大眾感受”等自媒體板塊等,將為網友提供信息發布的空間。另外,該板塊也需要專業的新聞編輯進行管理、負責,做好具有高價值、重大意義的新聞核實與開發工作,對于上傳發布的新聞,編輯一定要做好新聞的審核,為受眾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信息。對于核實后屬于真實的新聞信息,應該給予發布者一定數額的物質或者精神獎勵等,從而吸引更多的有責任心、有正義感的人一起參與新聞報道的活動,促進自媒體新聞模式的發展與完善。
2.對深度深價值高的新聞進行報道。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新聞同質化問題變得比較突出。所以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很多新聞機構都會使用嘩眾取寵、措辭激烈、想法偏激的新聞吸引大家眼球,從而使新聞行業出現了詬病。所以,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中必須做好新聞傳播模式的健康創新工作,應選擇有深度、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三有新聞進行報道,引導受眾獨立思考問題,闡述正確觀點,而不是劍走偏鋒通過偏激言論吸引受眾。首先,記者和編輯要有發現有價值新聞的能力,堅持報道對人們生活有切實影響、對社會發展有現實意義、對國家發展有一定作用的新聞,避免一味地通過各種奇聞軼事來刺激觀眾的好奇心。其次報道的新聞必須有深度。挖掘新聞的深度,將有效地激發受眾的思考能力、對受眾的實際行為產生影響、使其產生對社會的不同感受。所以,報道的新聞必須具有深度,在新聞的播報中應實事求是,有一說一,在了解新聞的真正發生原因與處理情況如何后在進行跟蹤的報道分析,引導有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從而完成自己的新聞傳播使用。
3.發布的新聞與讀者的閱讀習慣需要緊密結合。當前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所以出現的新聞數量比較多,從而給讀者在選擇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進行新聞發布的時候必須基于受眾的閱讀習慣進行創作,從而減少受眾在篩選新聞上花費的時間,吸引更多的受眾。首先要做好發布新聞的分類,將新聞按照時間的種類、發布的時間等科學分類,從而提高新聞的針對性,增新聞閱讀的訂閱量,提高新聞的閱讀針對性。其次發布的新聞內容要清晰簡短。在新聞發布的時候可以采用標題羅列的方式提高新聞信息的直觀展示性,讓受眾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興趣進行新聞的內容的選擇,節約讀者瀏覽新聞的時間。最終,在播放的相關新聞的結尾部分應穿插專題新聞的相關新聞鏈接,幫助讀者拓展信息閱讀范圍。因此在新聞的設計中要采用標題-內容頁-相關專題-相似新聞鏈接的創新模式對新聞進行整理發布,從而在滿足受眾攝取新聞信息的基礎上,節省瀏覽時間,擴大服務人群。
當前大部分的新媒體從業人員是之前的傳統媒體從業人員,甚至很多人并沒有接受新媒體方面的培訓,只是在用傳統媒體的老思維在創辦新媒體,這就等于是一個貼了新媒體標簽的傳統媒體。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要求新媒體的從業人員必須轉變觀念,需要深入研究新媒體的規律和特點,才能真正做好新媒體。首先,必須要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在這個時代,知識更新得日益迅速,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媒體從業人員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要有虛心求學的學習態度。不僅要做全面了解傳統媒體的人,更要成為一個與時代同步伐,對新媒體“了如指掌”的人,只有充分了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才能尋找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在這一點上,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從業人員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要想成為輿論的推動者和引領者,就必須從原有的傳統觀念中轉變思想,樹立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動傳播、互動發展、相互依存的全媒體發展觀。從理念上要引導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運用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媒介,引導新媒體從業人員要發揮出傳統媒體的精髓與價值,共同推進全媒體的發展。最后,新媒體從業人員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這就要求其必須具備敏銳的新聞洞察力,因為縱觀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借勢營銷已成為新媒體日常運營的基本手段。所以,就要求新媒體從業人員要在新聞熱點出現的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在時間和內容上占得先機;要求新媒體的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快速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面對當今時代的信息“大餐”,先要全盤接受,然后再精挑細選;要求新媒體的從業人員必須具備永不停歇的創新思維,只有不斷給受眾創造驚喜,才能贏得受眾的關注。這就要求新媒體從業人員要具有不斷創新的能力,給受眾帶來新鮮感與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