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功強 李營 白青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寧夏銀川 750000)
2016年4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可以探索搞揭榜掛帥,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實行重點攻關項目“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直白的話語,指向精準、內涵深刻,釋放的信號也很明確,要建立一種制度,要打破繁文縟節和條條框框,想盡一切辦法把創新能力搞上去,為新形勢下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供了指引。
揭榜掛帥,就是引導科技創新聚焦“四個面向”,以成果轉化成效為衡量的標準,通過市場競爭機制激發創新活力,調動各方的資源,培育一流創新型企業、學術和科研院所;就是敢于瞄準基礎研究,瞄準顛覆性技術和底層技術,建立健全人才評價機制,聚英才而用之,在全世界引進具有重大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科學家,對從事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大平臺和重點機構以及重點人才給予長期穩定的支持;就是建立一套選賢任能、讓能者脫穎而出的科研項目組織管理體制機制,破除論資排輩的“老框框”,讓經過檢驗的團隊、領軍人才有機會“揭榜”,有機會掛“帥”,產生鯰魚效應,提升整體創新活力[1]。
近年來,“揭榜掛帥”已從理念層面進入實操的階段,從科技部組織中國創新挑戰賽到工信部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再到廣東、山東、浙江、寧夏、蘭州、沈陽等地的一些部門和地方,已經嘗試通過“揭榜掛帥”方式解決產業領域和地方產業發展的難題。實踐證明,通過張榜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解決方案,以“揭榜比拼”的方式,集聚全社會創新資源,促成技術需求與解決方案的精準對接,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服務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培育和發展科技型企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的有效方式。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通過“需求征集→梳理凝練→智能分析→發布需求→精準對接”5個實施環節,也就是采取揭榜掛帥的方式,聚合全國優勢創新資源,匯集精銳力量,全力突破技術難題。3年來借助中國創新挑戰賽平臺,通過“揭榜”“比拼”方式,以“西部所需”對接“東部所能”。
3.1.1 揭榜掛帥成效不顯著
從我區實際來看,作為科技創新供給端主力軍的高校院所,與作為技術需求端主體的企業之間,科技成果供求間尚存在較明顯的脫節和錯位,科技和經濟“兩張皮”問題還很突出。一方面企業技術創新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大量高校院所精銳科研力量卻難以發揮巨大創新潛能的現象十分普遍。
3.1.2 兌現榜單政策力度不夠
現行政策對企業以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的方式購買科技成果階段后續中試熟化階段進行了支持,對張榜且有人揭榜的項目沒有相應支持,要獲得支持還必須走申報項目的老路,造成企業張榜積極性不高,敢于掛帥者意愿也不強烈。
3.1.3 需求榜單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些企業對需求改革工作認識不到位,有觀望應付的心態,公布的榜單不真實;還有一些企業雖然上報了需求,但在揭榜人出現的時候,出于資金、投入風險、收益等各方面的考慮往往打退堂鼓。同時,部分市縣(區)、園區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對本區域產業發展現狀、前景、技術難點不掌握缺乏對關鍵核心技術需求的高度凝練,致使榜單質量不高。
3.1.4 成果轉化效率相對低,揭榜掛帥生態尚未形成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特別提出要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說明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問題突出。其一是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缺乏,黨中央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決定當中提到了五大要素市場,就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市場、技術市場和數據市場。國際上比較有名的比如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所有的工作人員就是科學技術的經紀人,研究所把善于做轉化的人和有技術專利的人進行結合,轉化成功,收益上發明人有70%,轉化人分享30%,形成這么個格局。第二個環節是法律體系不健全,美國的拜杜法案在幾十年前產生,當時這個法律規定,任何美國的科學技術發明,1/3歸知識產權投資的。發明人占1/3,把發明轉化為生產力的人,他也占1/3,這樣三個的1/3。由于有了這個概念,硅谷可以說有了上百棟各種各樣的別墅小樓,一個個里邊都是搞轉化的。
3.2.1 建立一整套切實管用的揭榜掛帥制度
要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出發,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從頂層設計、政策供給、能力建設、協同融合、要素支撐等方面對制約“揭榜掛帥”制度的問題展開全面梳理,研究突破路徑框架和對策體系,營造良好科研生態,依靠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為揭榜掛帥制度建設提供強大組織保障。
3.2.2 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需求端、供給端、中間端、金融端“四端發力”,即聚焦九大重點特色產業發展所需,確保科技供給綿延不斷。包括吸納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在寧設立分支機構,建設可轉化科技成果項目庫,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評估手段、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員激勵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2]。深挖需求端,專家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包括選派擁有創新成果的科研能力強的科技人員擔任“科技專員”,到企業深度挖掘、梳理凝練企業及產業需求,提高需求榜單質量,吸引國內外帥才揭榜。發力中間端,彌補科技供需之間的鴻溝。包括建設寧夏技術轉移研究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數據平臺、科技企業庫、科技成果價值評估與供需匹配系統等互聯網產品生態+支撐工具。推動以“企業畫像—診斷評測—解決方案—服務對接”為主要鏈條的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依托金融端,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養活“初創期”項目,養大“成長期”項目,養壯“成熟期”項目,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資金瓶頸問題,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3.2.3 強化資金和人才支撐
一是要對促成技術交易的各參與方給予普惠性補助,將需求挖掘和凝練納入對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獎補范圍;對“揭榜掛帥”成功的,納入自治區重大專項給予支持;二是探索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科技中介服務或者委托技術經理人對企業開展技術輔導,幫助企業凝練出“卡脖子”技術需求并張榜公布;三是積極承接科技成果直通車活動,圍繞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開展科技成果常態化路演,引進一大批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來寧落地轉化為生產力。
3.2.4 加快推進新平臺建設
針對性的政策扶持、穩定持續的聯合攻關需求、能夠調動多方積極性的科研項目和基礎條件支撐是建設新平臺并不斷壯大的關鍵[3]。要完善科研聯合攻關的領導組織體系、多元化的支持投入機制、風險和利益共擔機制、目標導向的評價考核機制、開放流動的用人機制、高效的成果轉化機制等,探索形成由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的攻關機制,簡化創新的鏈條、消減中間的環節、縮短創新的周期。探索運用新機制,對揭榜掛帥和創新聯合體等新模式新機制,要重視配套針對性搶的政策扶持和基礎條件支撐,根據不同類型的產業需求采取分類激勵機制。開發基于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科技服務平臺,加速破解制約協同攻關以及融通發展的新舊問題。
若贏了“頭彩”,更要始終出彩頭。“榜單”質量如何,服務能否高效,資金支持怎么兌現,是“揭榜掛帥”最終取得實效并持續開展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