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影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咨詢中心,北京 100083)
專利檢索是從海量專利信息資源中迅速而準確地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專利信息或文獻線索的方法和過程。專利檢索是實現專利運用的基本手段。專利檢索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研發階段的專利檢索來確定技術方案是否已經被他人申請專利或者已經被他人取得專利權;(2)通過專利申請前進行新穎性檢索,以確定技術方案是否可以提出專利申請;(3)通過侵權檢索分析,排除所制造或銷售的產品落入他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可能性;(4)通過無效程序中的證據搜集檢索,獲得影響對方專利權新穎性或者創造性的證據。所以,專利檢索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專利權人、企業和社會公眾可以運用檢索到的專利情報,來調整專利布局和研發方向,進而獲取直接或間接收益。
由于檢索對象的不確定性,檢索的方法需根據個案情況靈活調整。追蹤檢索策略以有限的信息為基礎,利用有效線索層層突破,具有更高的檢索效率和更優的檢索結果。在常規檢索過程中,可以根據專利申請的案情及特點補充追蹤檢索,從而準確、快速地檢索到高度相關的對比文件,以提高檢索效率和檢索質量。
檢索審查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案例情況,選擇基于專利數據庫、非專利數據庫或者二者結合進行追蹤檢索。下面將通過具體案例說明基于專利數據庫和非專利數據庫,采用追蹤申請人和參考文獻的追蹤檢索方法。
在檢索審查時,會遇到一些篇幅超長的權利要求,對于此類案件的檢索,首先要確定檢索目標的技術方案,深入理解發明,快速確定發明點和檢索范圍。檢索前,可以根據被檢索對象的特點和檢索目的,制定合適的檢索策略。一般的檢索策略包括塊檢索策略、漸進式檢索策略、檢索降噪策略和特定對象的檢索策略等方式[1]。其中,塊檢索策略是檢索實踐中最廣泛應用的檢索策略,尤其適用于檢索要素多、檢索要素間關系復雜的情況,對于超長權利要求的案件,采用塊兒檢索策略有更好的優勢。
例如,某案包括兩個獨立權利要求,權利要求1為:“一種大氣腐蝕檢測系統,主要包括用于獲得大氣腐蝕電流的電化學探頭、用于將所述大氣腐蝕電流轉化為數字電壓信號的電流傳感器、以及用于接收處理所述數字電壓信號的數據處理單元……”;權利要求4為:“一種大氣腐蝕監測方法……”。上述兩個獨立權利要求均為超長權利要求,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再贅述。專利權人所聲稱的發明點是所述電流傳感器模塊利用多檔位采樣電阻模塊對大氣腐蝕情況進行不同檔位的調整采樣,以提高檢測精度。
在充分理解發明的基礎上,收集和整理檢索要素[2],根據權利要求的要點和發明構思確定“腐蝕監測”“電流采樣”和“電化學探頭”為基本檢索要素,并采用關鍵詞與分類號對基本檢索要素進行表達。
考慮到本專利實際的發明點是采用多檔位電阻模塊的電流傳感器模塊,而對于大氣腐蝕監測系統,應屬于本領域的現有技術。通過對技術方案的初步理解和分析,采用塊檢索策略結合追蹤檢索策略進行檢索,以快速、準確的了解發明人的在先專利以及現有技術。基于基本檢索要素表構建檢索表達式:
申請人 and 腐蝕 and (監測 or 測量) and (探頭or 探針)
基于上述檢索式在中文摘要庫中進行檢索,獲得2篇同日申請和2篇在先申請。通過對上述檢索結果的分析和追蹤檢索,最終確定一篇對比文件1(CN105758787A)。對比文件1充分公開了包括電化學探頭和電流傳感器模塊的大氣腐蝕監測系統,但未公開本專利中所述的多檔位采樣電阻模塊及其檔位切換方法。
根據確定的對比文件1,確定對比文件2的檢索方向為:檢索到利用多檔位電阻模塊進行電流測量的電路系統,以及基于多檔位電阻進行電流測量的方法,所述系統和方法的目的是提高電流檢測精度。基于G01R19/25、G01R19/252、G01R19/255、G01R22/00、G01R22/06、G01R22/08、G01R22/10等表示“電流檢測”的分類號結合“量程”“變”“調”“切換”“電阻”等關鍵詞進行檢索,未檢索到合適的對比文件,但獲得兩個關于“量程可變”的檢索要素的分類號G01R15/09、G01R15/08。
通過將表示“電流檢測”的分類號和表示“量程可變”的分類號相與,結合關鍵詞和同在算符在中文全文庫中進行檢索:
“電流檢測”的分類號 AND “量程可變”的分類號AND (串聯 s 并聯) AND 電阻
根據上述檢索思路,獲得一篇公開號為CN204832328U的對比文件,該對比文件公開了本專利中利用多檔位電阻進行電流檢測、以提高檢測精度的技術方案,但未公開檔位切換方法。對所檢索到的對比文件(CN204832328U)進一步進行追蹤檢索,檢索到該實用新型的一篇同日申請(公開號為CN104849542A),該發明既公開了本專利中利用多檔位電阻進行電流檢測的系統,又公開了檔位切換方法。可以將該對比文件與對比文件1結合評價案例的創造性。
在檢索審查時,對于一些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申請的專利申請,往往理論性較強,權利要求的限定范圍比較小,在專利數據庫中往往很難檢索到合適的可以評述專利申請的新穎性或創造性的相關文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嘗試基于非專利數據庫進檢索,檢索時首先考慮基于關鍵詞的追蹤檢索策略。
例如,某案的權利要求1為:一種基于ThunderNet的目標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1:對攝像頭捕捉的圖像信息進行預處理,優選地,根據骨干網絡的匹配能力,確定進行預處理的最佳分辨率;A2:將已捕捉的圖像信息放入ThunderNet的Snet骨干網絡中進行目標檢測,提取特征值;A3:將根據特征處理后的數據流放入ThunderNet的檢測部分,利用CEM和SAM兩種策略對數據進行擬合并且通過RPN網絡進行監督訓練,以區分前景特征和背景特征,進行目標識別。作者所聲稱的發明點為:能夠充分利用ThunderNet檢測的優勢,精準高效地將捕捉的畫面中提取信息。
本案是一種目標檢測的具體方法,通過充分的理解技術方案和本申請的發明構思,很容易就抽取到了準確的關鍵詞“ThunderNet”,首先基于G06K9/00,G06K9/46,G06K9/62, G06N3/04,G06N3/08等分類號在CNABS、CNTXT、SIPOABS和DWPI等專利數據庫中采用關鍵詞“Thunder-Net”進行初步檢索,只檢索到不到20篇的文獻,經過研讀這些文獻,都不能用來評述本申請的新穎性或者創造性。
本案件的申請人為某研究院,所以嘗試在非專利庫中進行檢索。在CNKI中以“thunderNet”在“篇關摘”中進行檢索,只檢索到三篇相關文獻,其中論文《復雜場景下的車道線和交通標志檢測方法研究》詳細描述了基于thunderNet進行車道線檢測的方法,但是其所公開的內容不是很充分,不是很完美的對比文獻。通過研究這篇碩士論文,發現在文章正文中提到“本章針對復雜場景下的交通標志檢測任務,給出了基于輕量級的卷積神經網絡(ThunderNet[43])交通標志的實時檢測的方法”。進一步在參考文獻中找到了這篇編號為43的引文的名稱“ThunderNet Towards Real-time Generic Object Detection on Mobile Devices”,并在 ISI_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查找到該文獻。該文獻充分公開了本專利申請權利要求書中的大部分內容,可以以單篇文獻評述所有權利要求的創造性。
制定檢索策略時,需要結合被檢索對象的特點和檢索目的進行綜合考慮,找到最適合的檢索策略。在準確理解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首先采用有針對性的追蹤檢索的方式對專利的申請人、發明人、參考文獻、審查過程等進行有效追蹤,從而對申請文件的背后的信息進行深入地挖掘[3]。在數據庫的選擇上,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專利數據庫、非專利數據庫或者二者結合進行追蹤檢索。追蹤檢索不是檢索終點,檢索審查員可以結合常見的塊檢索、漸進式檢索等檢索策略,對各類檢索要素進行組合,動態調整檢索策略,在“檢準”和“檢全”之間達到平衡,從而提升專利檢索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