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曉東
(汾陽市自然資源局,山西汾陽 032200)
土地利用規劃以及社會發展規劃等活動在城鄉建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城鎮開發建設步伐的推進以及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規劃沖突以及規則冗余等相關問題愈發突出,不僅導致了資源利用效率的下降,也對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環境的健康、持續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國土空間規劃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國土空間是關系到城鄉建設以及社會經濟運行的必要條件以及推動力,而國土空間規劃則是一項統一的、責權更加明確以及更加科學有效的規劃體系,一方面提倡在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城鄉生活空間、各行業生產空間以及生態空間進行科學規劃,另一方面則強調從整體層面對國土空間開發以及保護行為進行謀劃與約束,從而促進綠色、節能、環保生活環境以及生產環境的建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以及協同發展。
特別是隨著我國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加強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貫徹以人民為中心以及高質量發展理念,不僅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與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國家發展戰略有序開展以及提升國家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之一,更是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步伐的必然要求之一。
國土空間規劃是一項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為入手點的規劃體系,各個區域、各個層級以及各個階段的空間規劃工作,都應考量到國家的時代背景、經濟環境以及發展方針,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國土空間規劃的時代特征及其內涵進行賦予,想要做到這一點,應從思想觀念的轉變入手,對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鄉村振興等一系列中央精神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除此之外,國土空間規劃還需要從全局角度對城鄉空間的融合進行研究和規劃,并系統地把控好各個地區之間的國土空間協調工作,從而保證國土空間規劃能夠更好的為各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鄉鎮振興等發展戰略服務。
國土空間規劃為我國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間基礎以及支撐力量。我們要認識到國土空間規劃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一方面需要不斷收集、整理和分析歷年來的國土空間相關數據信息,為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工作提供重要參考資料,另一方面還需要結合現有相關數據信息以及國家政策方針和發展戰略,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國內形勢以及發展趨勢進行科學、全面、精確的研究和預測。
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過程中,還應緊密貼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和相關標準,根據時代特點以及生態與經濟之間的和諧發展需要,對國土空間規劃和實施方案進行科學、靈活的調整,確保能夠為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工作制定正向秩序,并對相關產業以及經濟活動的正常、有序發展提供指導和支撐,從而保證高質量發展戰略能夠得以貫徹和落實。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各級相關管理部門在國土空間方面的事權存在重疊、冗余等現象,不僅容易造成相關資源利用效率的下降以及工作成本的提升,還容易引發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工作協調性較差等問題,從而對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工作成效造成較大影響。而新時期的國土空間規劃應當注重多元協同工作模式的開展,從國土空間相關事權角度而言,并不是對相關事權進行拆解、劃分與調整,而是對各級管理部門的目標、步調進行統一,實現各級相關管理部門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工作的政令合一以及高效協同開展,這不僅需要各級相關管理部門及其管理系統的縱向協同,還包括各級相關管理部門與其他同級單位的橫向協同,最終打破原有的層級、區域以及部門間的壁壘,構建更加多元、立體的協同機制,并促進國土空間的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城市與鄉村之間還是各個地區之間,國土空間都是統一、聯系緊密的整體,使得城市現代化建設與鄉鎮振興戰略也應進行融合優化以及統籌開發,這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想要滿足這一任務要求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加大以城鄉建設或土地改革等名義亂批亂用建設用地等不當行為的監督和懲處力度,保持鄉村建設發展的良好秩序;其二,深入研究及正確理解城鄉融合發展的內涵,切實認識到城市以及鄉村各自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城市與鄉村自身的特點,以整體視角分別規劃城市與鄉村的空間開發和保護方案,避免出現為了發展城市而損害鄉村的利益等現象,而是應當協調好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融合關系、互動關系,從而提高城市空間和鄉村空間布局形態的優化效果,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
國土空間高品質規劃以及高質量開發,除了需要貫徹國家利益優先、生態安全優先、經濟安全優先等原則以外,還應科學設置并不斷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底線及其下線,應綜合考量并切實落實生態保護、永久基本田保護以及城鄉開發邊界等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以及約束指標,加強國土空間管控機制的建立與健全,并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在生態環境治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從而推動城鄉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我國有著悠久、璀璨的歷史,每個區域、每個城市甚至每寸國土都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符號,同時,文化自信作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后的重要時代課題之一,具有更為基本、更為廣泛、更為深厚以及更為持久等特點,而將文化認識合理融入到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當中,不僅有助于我國民族精神以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這要求在國土空間規劃的制定和落實過程中,一方面應加強古人智慧精華與現代技術手段的有效結合以及綜合應用,另一方面還需要做到尊重史實以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并加強對各個地區文遺的保護力度,從而真正實現城鄉發展規劃與傳統優秀文化傳承之間的融合。
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不僅具有提高國土空間開發質量以及保護成效等重要作用,更是承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的基本條件之一,科學、系統、完善的國土空間規劃能夠產生極大的效益以及經濟發展推動力,而規劃失誤以及反復規劃同樣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這就要求相關部門以及參與者具備更加全面的使命認識,其一,應當在相關方案的規劃以及制定過程中貫徹和落實責任觀念;其二,在相關規劃方案的實施及其監督工作中應保持敬畏觀念;其三,在國土空間開發以及保護工作中應當堅持守法觀念。
國土空間開發工作與保護工作之間既存在矛盾與沖突,也存在和諧、統一之處,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健全以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的完善。一方面需要對以自然換資源等陳舊思想觀念進行轉變,貫徹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國家發展方針,加強綠色、節能生產方式和生活模式的構建;另一方面還需要秉持可持續發展觀,強調國土空間保護標準的提升、開發效能的提升以及治理水平的提升,在把握好底線、底數和底蘊的基礎上,加強對規劃目標以及相關任務的明確,從而以高質量發展視角探討和開展國土空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