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岳張集鎮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安徽淮南 232174)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期治國理政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貫徹執行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及省、市、縣各級政府有關政策和文件規定,立足于本鎮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提高水產養殖業生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以改善塌陷區的生態環境為前提,以改善和提高塌陷區水面的利用水平為突破,通過政府推動、群眾廣泛參與、市場引導、項目帶動、科技支撐,采取“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充分利用”的方針和“農、林、牧、漁”相結合,突出重點,優先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模式,來制定本鎮的沉陷區治理與利用規劃方案,爭取把我鎮境內的塌陷區建成生態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完善、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的區域,使之成為我鎮新的經濟增長點[1]。
我鎮沉陷區水域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以《漁業法》《土地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為指導思想,本著“實事求是、合理規劃、尊重歷史、照顧現實、保持穩定、促進發展”的原則,保護好生態環境,保障養殖水域及沉陷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升水產養殖產品質量和養殖經濟效益,提高水產養殖技術水平,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技術,增強產業競爭力和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依法明確塌陷區的所有權、使用權、承包經營權等權屬問題,并對其進行劃分和依法確立,這是開展此項工作的根本依據和前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以及國務院有關行政法規和實施細則,以及省、市、縣相關法規政策的相關規定,針對塌陷區水域資源,可比照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模式來進行確權劃分。沉陷區資源的所有權歸國家所有,管理和支配使用權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擁有,這樣以來塌陷區的治理利用與發包工作以各行政村為單位進行水面的劃分、確權、發包和管理以及發包收益的支配使用等[2]。
我鎮沉陷區分布范圍廣、地形復雜、涉及的行政村及自然莊多,境內溝渠、道路、鐵路、村莊、泵站、圩堤等縱橫交錯,造成了沉陷區面積分散、不穩定,這使得界限復雜,難以劃分和管理使用。我們要結合本鎮實際,立足長遠,從大局出發來進行確權和劃分。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尊重歷史、照顧現實、保持穩定、合理開發、綜合利用、便于管理”的原則來進行。
對于重點水域、地形復雜、涉及面廣的區域,應從便于管理和使用的角度出發,結合各種因素來進行界定和劃分。一村之內涉及多個自然莊的,由村、支兩委統一管理和發包;涉及幾個村的由鎮政府統一協調指導進行劃分和發包。
沉陷區水面界限、權屬劃分和確定之后,由各行政村自主對外發包,發包工作應“公開、公平、公正”,同等條件下要做到“四優先”:(1)發包水面所處地原耕地承包戶優先;(2)村內水面、本村群眾優先;(3)村際水面,涉及的各村群眾優先;(4)具有一定養殖經驗、技術、并已從事開發利用水面的群眾優先。另外,對于我鎮境內一些重點水域,鎮政府應引導和支持各村引進外地一些具有一定資金、技術實力和先進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渠道的企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投資,承包開發,通過他們應用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引進“名特優”養殖新品種養殖,能夠引導和帶動本地區水產養殖業生產的發展。
鎮政府在規范和整頓沉陷區治理與開發利用工作中,應結合本鎮實際,制定并出臺一系列獎勵扶持政策,合理引導和規范土地流轉,鼓勵廣大群眾參與沉陷區的治理與開發利用,對在治理與開發利用工作中成效顯著,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獎勵,通過政策支持、扶優扶強,推動本鎮水產養殖業生產和沉陷區失地農民轉產就業,促進本鎮社會穩定和經濟全面發展。
我鎮采煤沉陷區面積大、范圍廣、地形復雜,怎么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選擇適宜的養殖生產模式是關鍵。對此我們根據沉陷區的不同情況制定以下幾種發展思路[3]:
(1)沉陷區內已經形成穩定的大水面深水區,由于水下地形復雜,不利于捕撈作業,養殖生產建議以鰱鳙魚等慮食性的上層魚類為主,捕撈方式可采取趕網捕撈作業的方式,同時養殖不需要投喂飼料等魚種,通過魚類慮食水體內的浮游生物等營養物質,也可以起到凈化水質、改善環境的作用。另外,為增加水面使用效率,可在大水面深水區合理設置適當比例的網箱,引進一些適宜的名特優水產品養殖。
(2)在沉陷區邊緣拉動區,土地下沉傾斜、不利于耕種的,可合理引導農戶進行土地流轉,支持單位和個人投資進行低洼地改造,開挖集中連片精養魚塘,發展集約化的池塘養殖模式,從事苗種養殖和名特優新品種引進養殖試驗示范生產。此類生產模式適宜在采煤沉陷區的外圍,并且是已經穩定的區域進行。
(3)對于受到采煤沉陷影響,土地正在下沉,灌溉渠系受到破壞,尚未形成穩定的水面的區域,應通過技術支持和合理引導,適當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具體可因地制宜,發展稻蝦、稻蟹等綜合種養模式生產。目前我縣經過幾年來的推廣示范,已經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加以引導就可產生很好的產業發展效果。
在開展沉陷區的治理與開發利用上,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以產業發展為目標,以全鎮鄉村振興(產業振興)大局為重,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區別對待,大力發展“農、林、牧、漁”相結合的綠色生態循壞農業模式。對于涉礦鄉鎮的采煤沉陷區的綜合治理,優先發展水產養殖業,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見效快的綠色產業。在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同時,注重推廣應用新成果、新技術,將現代漁業科技成果轉化到水產養殖生產中,推動水產養殖業生產邁向科學化、規范化、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最終實現涉礦鄉鎮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全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