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嘉平
(綿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涪城區大隊,四川綿陽 621000)
消防產品按照公安部2012年12月24日下發《關于印發消防產品目錄的通知》(公消【2012】370號)的分類,其中對消防產品專門進行了分類,主要包括:消防車、滅火器、報警設備、氣體滅火設備、干粉滅火設備、建筑防排煙設備、避難逃生裝置、建筑耐火構件、防火材料及制品、消防通信設備等16個類別71個品種。而這些產品的好壞與否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救援效果以及對火災的處理情況,直接涉及公眾利益和居民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為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因此對消防產品的質量監管非常關鍵。
從1957年11月起,全國人大常委會86次會議中審議通過《消防監督條例》;1983年3月,批準實施《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暫行管理辦法》(83公發(消)26號);1984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等,期間經歷了多次修訂發展。一直到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消防產品監督管理規定》。
因此,國家通過完善《消防法》及相關消防產品監督管理的行政法規來規范消防產品市場秩序,加大各個監管組織的管理效應,確保這些監管措施的開展都有相關依據,由此逐步建立健全消防產品的監管機制。
當前國內消防監督執法人數非常少,在全國人口中占比十分低,和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和國內經濟發展也嚴重不協調。尤其是基層從事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工作的執法人員嚴重不足,筆者所在的支隊,均是兼職消防產品技術干部,除了日常開展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工作外,還要擔負“雙隨機”檢查、公共聚集場所開業前檢查、火災事故調查、消防宣傳教育和根據需要進行的專項檢查等任務,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難以積極、主動、創造性的開展此項工作[1]。
目前在消防產品的監督檢查中,消防監督人員根據《消防產品現場檢查判定規則》,對消防產品的檢查分市場準入檢查、產品一致性檢查和現場產品性能檢測3類。如果任何一項檢查不合格,在筆者所在省份可依據《消防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消防產品監督管理規定》第三十六條和《四川省消防條例》進行處罰。但對于廠家和銷售商,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雖然《消防法》第六十五條規定,消防救援機構應當將發現不合格的消防產品的情況通報產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于情節嚴重,違法違規的行為依法懲治。而在消防產品違法案件的調查取證中,生產和銷售都分散在國內各個地區,所以在調查和信息搜集時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并且還需要當地有關部門協助,容易遇到各種問題,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就導致很多違法案件往往不了了之。如此一來,消防產品監督執法的有效性大大打了折扣[2]。
部分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流于形式,只有在檢查時才會進行一定操作,而在日常的生產管理中根本沒有對各個環節實施嚴格的質量監管,缺乏詳細的監管記錄。有的企業想要獲得項目所有權,往往通過降價等各種不良行為來達到目的,甚至遠遠低于成本價,常常注重利益的謀取而忽視了產品質量,以權謀私,不斷降低成本來提高收益。有的商家企業,為了能夠減少成本支出,故意縮減各種消防設施設備的購置,或者低價購買一些質量較差的消防產品,完全不考慮后期的消防安全和實際應用效果。
一方面,很多單位內部對消防知識了解并不夠深入。所購置的各種消防產品僅僅只是為了能夠順利營業以及應對消防部門的監督檢查等,嚴重忽視了這些產品的實際使用效果,只在乎表面形式主義的體現。一些單位的采購人員也對消防產品不夠了解,在采購過程中不能準確選擇質量合格的產品,常常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另一方面,各種生產、銷售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生產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常常采用一些素質低下的員工,這些員工自身的素質和文化程度就決定了最終的產品質量。在實際銷售中,各個商販雖然在銷售各種消防用品,但是并不完全了解這些消防知識,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學習教育,只注重銷售利益的獲取,忽視了產品質量以及各種標準要求等,導致市面上出現大量的不合格產品。
現階段國內針對消防救援機構中消防產品監管的主要法律包括《消防產品監督管理規定》以及《消防法》[3]。消防援救機構自身的監管能力還需要繼續提升,因此需要其他外部組織機構共同協助,針對消防產品的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管理,同時建立健全相關管理機制,針對每個環節的產品質量嚴格把控,提高整體消防產品質量。首先是針對各個生產企業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掌握管理的主動權。這部分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要消防援救機構進行參與,同時還要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互協作,共同執法管理,對市場上的各個產品進行抽查檢驗,防止出現遺漏以及其他虛報信息的行為,嚴厲管控市面上所有生產的產品質量。然后是針對市場銷售的管理,需要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杜絕出現偽劣假冒商品。同時優化調整其他管理體系,提高市場銷售管理質量。其次是針對信息共享的管理,可以構建專門的共享平臺來加強信息交流,對于一些質量不達標的產品進行通報,及時將各種產品問題對外公示。最后是有效發揮基層公安機關的作用,加大消防產品檢查力度,協助消防執法人員共同進行產品質量監管。
在一些案件處理過程中,要求市場監督管理局、消防消防救援機構等各個部門相互協作,相互分工,有效行使自身的全責義務,及時公平公開相關信息動態,對于案例的處理情況和結果隨時通報,嚴厲打擊各種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提高執法力度,對于出現的問題以及情節嚴重的事件實施嚴厲懲處,提高法律威懾力。將市場上這些劣質產品徹底清除,提高市場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同時建立相應的懲處機制來隨時進行處罰,尤其是一些違法生產的企業,需要給予嚴厲的處分。
相關管理組織和參與人員需要定期進行學習培訓,提高自身的消防知識和技能,同時改善實際管理水平。對于一些消防設備需要定期檢查更換,及時采用最新的設施設備,與時俱進,積極引進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來提升內部管理質量。當前網絡有著十分顯著的優勢和作用,因此需要正確應用并發揮網絡優勢,建立產品數據庫,進行電子信息記錄管理,同時開設多種電子識別方式,提高使用的便捷性,能夠對產品信息及時查看、識別、管理。并且可以準確反饋問題,對于出現的違規違法行為及時上報處理,提高整體管理質量。
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對于假冒偽劣產品所帶來的影響和損害進行普及宣傳,同時針對一些違法生產的企業進行網絡通報,積極宣傳各種消防安全知識,提高群眾的消防意識,同時讓居民意識到消防產品的價值和作用,能夠在購買和使用時學會判斷產品質量,共同構成一種廣泛宣傳消防安全,全民參與消防產品質量監督的良好氛圍。
現代社會中,各種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消防產品的監管遇到各種問題。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協作共同解決,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步伐,同時建立健全相關管理機制,加強消防產品生產、銷售、使用各個流程中的質量管理。不斷提高人民消防安全意識,加強教育學習,加大執法力度,改善整體質量管理水平,進而提高我國消防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