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夏惠永 劉玖經
(鄭州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2)
為了更好地確保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我國應急管理部門提出了雙重預防機制這一概念,并在全國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推廣,同時將雙重預防機制和現行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融合,可以確保各企業今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發展中,需要深入探討雙重預防機制在不同企業運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對相關工作的開展與管理提供良好的建議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推動企業各類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雙重預防機制是指建立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中,重點強調建設高效應急救援體系,通過加快安全生產的相關救援建設工作,才能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預警機制[1]。在雙重預防機制風險分級辨識、評估中,排查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各種隱患,從源頭上識別風險、管控風險,將隱患消滅在事故發生之前。
安全管理體系分為安全生產標準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以及化工過程安全管理這3個部分。在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過程中,提出了將雙重預防機制與現行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融合要求,然而雙重預防機制本身來源于安全生產標準化,同時又高于安全生產標準化,是為了更好地突出風險安全管理的最終要求。但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中,通常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中存在的其他風險進行管理時,往往會設計到對危險源等風險的評價方式,制定出對應的消除危險源和健康安全風險,從而排查風險治理內容。針對化工過程安全管理中,從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控制、風險監控等方面增加雙重預防機制,提高安全管理體系。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建立在現實職業健康安全為方針的管理體系基礎上,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職業健康安全提供必要的風險框架。因此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防止預期結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傷害,同時為安全工作場所提供必要的職業健康環境[2]。對相關組織而言,通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和保護措施,能夠更好地消除存在的危險源與風險,所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主要是以危險源管控作為出發點進行的體系管理,這也是側重于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安全風險。
安全生產標準化通過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后,實現企業全員參與的過程,只有更好地建立并保持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才能更好地全面管控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為實現安全健康管理系統化、崗位操作規范化實現持續改進。在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建設中,致力于建設貫穿于企業安全管理的整個過程中,可以做到可持續、完整且系統的管理模式。
雙重預防機制和安全生產責任之間具有緊密相關的聯系,這是因為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在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過程中起到了建設和運行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落實生產責任的一種方法。只有將安全生產責任制涵蓋到企業的相關部門和崗位中,才是規定各組織崗位對自己職業范圍內安全相關事項負責的制度。雙重預防機制通常會要求企業全員、全組織、全過程參與其中,從而能夠有效理解將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進行排查,所以這也是一種組織和崗位落實的安全生產責任方法,通常從不同的層面對其進行分層管控,有利于更好地體現出安全生產責任層級的體現。在隱患排查治理中,在風險管控措施及風險控制閉環管理環節,責任部門或者責任職責不清的情況,會造成原來安全生產責任相悖,最終也會造成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發生。安全責任清單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各個部門、崗位工作的相關職責,通過對相關部門和崗位所需要的遵循的安全法律制度、文件、資料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從而構建出安全責任清單的基本內容要求。并在雙重預防機制中根據安全職責,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風險管控清單過程,這也是最終的職責要求。
雖然雙重預防機制和現有體系內容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雙重預防機制包含現有體系內容,并且是對管理風險和隱患方面的細化與規范。通過對現有標準和體系設備的有效完善,從而辨別出相關的操作規程、應急措施,對各個階段中的安全條件進行排查,做好設備、作業、變更的檢查,有利于更好地完善隱患排查治理流程。
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落實責任主體,需要在各級管理人員的帶領下建立全員重視安全的局面。在隱患安全的體系思維中,將固有風險和動態風險進行區分,同時做好日常的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可以保障雙重預防機制的有效落實[3]。企業在安全生產中應該主動從多個方面開展各體系的融合,使相關可操作性與日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實現有機結合,有利于更好地促使企業實現個性化的雙重預防機制要求。
安全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社會團隊中,采取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拓展針對不同行業而進行的雙重預防機制。使相同行業之間搭建出對應的技術交流平臺,為了更好地推廣先進的經驗做法,需要不斷持續改進,才能更好地幫助和指導企業以及有關行業領域開展安全風險管控與隱患的快速有效排查治理。
雙重預防機制防線對風險的分級管控和對隱患排查治理中做到互相協調與同步,可以很好地構建出預防屏障。在企業生產中,要求相關生產人員對生產活動以及細節進行檢查記錄,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則應該立即上報,并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處理,有利于確保生產環節的安全性。然而在對風險的分級管控中,企業必須及時結合實際的生產情況和企業的生產類型,全面分析生產安全隱患中的問題,并將安全風險進行分級化處理,從而實現對各級風險管控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與懲獎措施,最終保障分級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
在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中融入雙重預防機制,需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落實,首先是嚴格管控措施落實中,企業內部需要構建出安全隱患治理的清單,并為企業內部構建出風險管控的清單,有利于更好地提供安全管控方向[4]。其次是主體責任落實的過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涉及企業內部每一個員工自身的利益,為了更好地保障相關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就需要提高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并做到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進排查。最后是將信息化落實,在現代化的生產環境下,信息化為各行業各業而帶來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再加上信息化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使得數據計算變得更加快速準確,最終為實現對企業安全的動態化和自動化管理提供了足夠的安全管理質量效果。
將雙重預防機制和現行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有效融合,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排除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相關安全隱患,為推動企業的安全管理建設和運行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幫助,促使企業向著健康良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