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銳
(廣州華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00)
高校輔導員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在高校育人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任務艱巨且意義重大。新時代對高校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開展工作。高校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整條線都有可能會斷片。然而,目前高校輔導員工作存在缺乏職業認同,工作模式粗放,工作抓不住重點等諸多問題,致使育人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各高校要重視輔導員工作,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與學習,提高其思想認識;為輔導員發展提供必要的平臺,提升其職業認同;輔導員自身也要創新學生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能力與工作效率。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首先,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主流思想,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情感。其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管理者和服務者,會盡己所能幫助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讓學生盡快完成一個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而在轉變過程中,輔導員起到輔助的作用。最后,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對于學生的引導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伴其成長,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如果能遇上好“導師”,那么學生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輔導員可以督促、引導學生規劃一個完美的學習或職業生涯,讓學生能在相應的人生階段少走彎路,加速自己的成長。二是作為學生的知心朋友,為學生排憂解難,處于這個階段的大學生有很多方向選擇,輔導員會對處于迷茫,無助狀態的學生給與點撥,做好指引,好的引導足以改變學生的一生。
概而言之,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僅是傳授知識與學習方法,而是更多的向學生傳遞思想,開拓學生眼界,認知已知世界,去發現未知世界。輔導員通過傳遞思想、塑造精神、影響靈魂,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當前,由于高校規模日益擴大,招生人數遞增,給高校學生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而輔導員深處學生工作第一線,首當其沖。輔導員一直在負重前行。由于職業待遇低和職業發展受限,致使很多輔導員缺乏職業認同。據統計,廣東省輔導員職稱總體偏低,初級職稱的比例達到60%,中級及以上職稱比例不到一半。由此可知,多數輔導員處于職稱最底層,職業收入偏低,很多輔導員工資收入勉強維持基本生存,更談不上發展。另外,很多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一直把輔導員當作工作的跳板,每年輔導員崗位流動性很大,公辦高校輔導員流動比例達到10%,民辦高校更嚴重。以筆者所在的獨立學院為例,近兩年來,我校輔導員流動比例達到了20%,遠遠高于公辦院校。輔導員崗位的流動過大,更換頻繁,導致“將不識兵 兵不認將”,這嚴重制約著高校育人的成效。
高校輔導員工作存在很多難點與痛點,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工作模式單一粗放,遇到問題時,解決方法過于簡單粗暴,沒有建立系統有效的處理機制和對策,結果是:大家都很累,都喊冤,而且易導致互相埋怨,推卸責任。輔導員經常抱怨: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白加黑,5+2 更是工作常態!“由于輔導員工作點多面廣,工作內容瑣碎雜亂,被瑣事所困是其職業能力提升的一大障礙。”如何才能“把輔導員從日常繁重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使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學生情況,總結工作經驗,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這是擺在各高校面前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都有這么一種感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工作千頭萬緒,無從開始,往往會形成“狗咬刺猬,無從下手”的局面,尤其是對于新輔導員來說,由于缺乏工作經驗,亦無工作抓手,往往是一頭霧水。教育部頒發《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43 號令)中規定輔導員工作有九大職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這九大職責就如同九條主線,要找出其內在的邏輯與聯系,找出重點,找出抓手,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這樣,輔導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會掛一漏萬,事半功倍;才能使輔導員在工作時從繁重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擺脫身體病患,精神煩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貢獻自己力量,讓每一個輔導員都能在育人過程中將自己的責任與愛最大化發揮出來,以實現人生價值。
輔導員工作,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輔導員而言,都要做到:腳下有分寸、手中有方向、眼中有目標、心中有愛。輔導員工作如果沒有把握好分寸,使得方向偏差,嚴重制約人才培養質量與成效;如果對學生缺乏愛心,也會使其職業倦怠。因此,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輔導員工作成效,一要心細,但凡學生工作,需心細,心細處則事順;二要創新學生工作模式,要多思多想,既要有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三要多走動,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多去兄弟院校交流學習;四要發揮老輔導員的傳幫帶作用,新同事要多向多老同事請教學習;五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思政開展工作,專業導向,主抓課程思政,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在育人過程中的作用。
天天講學生工作,天天做學生工作,輔導員都是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如何科學的衡量輔導員工作?如何加強輔導員職業認同,克服其職業倦怠?這一系列命題擺在高校管理者的面前,成為各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高校、輔導員兩個層面加強輔導員職業認同:其一,輔導員應自覺強化對職業角色和職業價值的認同。輔導員要有這樣一種使命感與神圣感,通過一言一行,大處著手,小處著眼,用心,用情,用行動,用溫暖來影響學生,改變學生,這是最好的生命教育,處處彰顯生命的美好,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輔導員工作便是:靜待花開,偶爾給予陽光,雨露、除草和施肥,讓他們慢慢成長,一點一滴的成長,從容的成長。
其二,各高校要建立有利于提高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的工作環境,如建立激勵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加強專業培訓。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在輔導員進行職稱評審時,結合輔導員工作的特點,實行單列,不與專業老師一起評審。另外,要提高輔導員工作待遇,構建和諧的環境,提高輔導員的社會地位等。據學者研究,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學歷、不同職稱的輔導員對其職業認同有很大差異。因此,各高校要根據不同類型的輔導員采取不同的激勵機制與考核體系。
1.創造性開展工作,實施“五力”工作法
在新時代下,要高效地開展學生工作,輔導員要勇于創新,敢于實踐,實施思想“五力”工作方法:一借力,借助互聯網科技的力量;二用力,用好學生干部這支骨干力量,幫助輔導員更好的開展工作;三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教學形成合力,加強和鞏固教學與育人的粘合度;四張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張力表現為更人性化,更有趣,而不是困執和堅持;五是執行力,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最值得關注,也是最缺失與最激勵人心的一股力量,要充分發揮五力作用,凝聚人才培養的磅礴力量。
2.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思政教育
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在學生中開展思政教育。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學生們專注力也隨之轉變,現在被手機占據,輔導員要順勢而為,積極求變,利用科技手段掌握網絡話語權,讓學生明白,手機只是一個工具,是可以為學習而服務的,它沒有思想與靈魂。我們人類是工具的發明者,并賦予科技靈魂與思想。因此,只有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改變自己,改變世界,從而改變生活!
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地開展工作
輔導員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的管理要有所側重:大一定規則;大二教方法;大三重專業;大四講社會。每一個階段管理都要有所偏重,而首要的是制定規則,無規則不成方圓,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遵守規則;其次是方法,沒有有效的方法始終解決不了問題;第三是專業,無論未來是否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但專業背景一定要有;最后要講社會,講社會要講理想和現實,理想要有,但現實也存在。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遵循學生成長的自然規律,遵循教育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特點,不斷掌握教育的育人功能和育人理念,做一名合格的學生工作者。
輔導員老師,要時刻走在學生的后面,因為只有走在他們的后面,才能真正看清楚學生需要什么。在一個左右徘徊學生的身后,可以看出一個他的迷茫;在一個左右逢源的學生身后,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他的自信和陽光;在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孩子身后,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非常智慧和自由的“大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與不足,然后加以引導和糾正,讓閃光點更加閃光,讓陽光照進陰暗處。所以輔導員,一定要走在學生的身后,而不是將學生遠遠的拋向身后。
在工作中抓關鍵少數,抓牛鼻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方法論。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關鍵,抓學生干部核心素質培養這一“牛鼻子”,以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干部核心素質的培養:其一就是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即發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其二是學生干部的價值體現,學生干部的價值源于學識,能力和為人處事,而并非自帶社會習氣、官氣、浮躁氣,一個優秀學生干部的成長成才,可以引領示范帶動一大批學生比學趕超,爭先創優。輔導員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干部,既可以將其作為助手來用,也可以以點帶線,線面結合的帶動其他學生,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使班級管理更加有序、有效。不僅如此,輔導員要注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包括:學習素養、身體素質、心理素養、職業素養、專業素養、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素養。在大學里,學生最主要的核心素養主要有這六大塊。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按照這基本的六大塊進行培養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進入社會時,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有充分的適應能力及較強的競爭優勢,從而更從容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和不幸。
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要從現象看本質,從局部看整體,從出發點看落腳點。如從學生缺課、逃課現象中分析出該問題的本質是什么?教師對課堂教學氛圍的把握,教師對教學藝術的拿捏度,學生的興趣度與課程結構設置的科學性以及輔導員教育引導學生的關注度、重視度和有效性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暴露出輔導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這才是學生逃課的本質。透過這個本質,輔導員可以有針對性對逃課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同時與教務老師、專業老師進行溝通,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減少逃課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這是對學生工作較為形象的描述,但要做好,殊為不易。輔導員工作往大了說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知識傳遞知識;往小了說是培養學生的規矩與習慣。學生成長成才是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把握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然后去不斷塑造它、打磨它、感化它。這就需要輔導員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在思想上引領學生,而不只是簡單地事務性的幫扶,要堅持把“扶智”與“扶志”結合起來,為培養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