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琪
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是多樣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結合多種信息形式完成綜合傳播,對傳統紅色影視教育構成挑戰。因此,教育者在此背景下需要重構教育路徑,借助多種技術創新教育形式,淡化“說教”模式,激發人們的思考認知積極性,為傳承紅色文化、提升紅色影視教育質量提供支持。
全媒體視域下,廣電媒體、平面媒體等領域均借助視頻、圖文等形式在各個平臺上進行信息傳播,構建全新的資訊傳播格局。在信息開放互通的背景下,紅色影視教育環境也有所改變。紅色影視教育的模式、內容、主體、范圍等有了變化。新時期全媒體視域下,紅色影視是弘揚紅色基因的主要渠道,而紅色文化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文化指引,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又為紅色影視教育提供新的呈現思路。因此有必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種技術拓展紅色影視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實現教育路徑的重構。
要想做好紅色影視教育,需要明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兩種身份,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發起人、引導者,而受教育者是接受紅色文化、參與紅色活動的主體,具有主體性。因此,全媒體時代重構紅色影視教育路徑需要定位教育主體,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在教育者心中樹立全媒體意識。由于全媒體時代信息的功能、形態和服務的多樣性較強,可以豐富資源空間和傳播形式,為學情分析、溝通交流和多元互動提供機會。因此,教育者需要增強全媒體意識,分析紅色教育特點,在紅色影視教育過程中靈活應用多媒體渠道,打破教育主體之間的交流障礙。
其次,明確被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全媒體環境中,由于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和虛擬化,會產生平等的對話氛圍,可以明確被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打破主體間的信息傳播障礙。網絡環境的交互性正逐漸使傳統灌輸式教育向多元互動模式轉變,使主體可以平等獲取信息,相互尊重、相互認同。
最后,激發被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即學習者思考、討論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有助于實現探討式教育,為受教育者發表自身看法提供空間,明確其主體意識。因此,教育者可以通過新媒介平臺增加互動頻率。例如,借助時光網、豆瓣電影、影視工業網、奇遇電影等平臺,帶領受教育人員參與電影分析、評論等互動活動,激發其表達欲望,實現多種思維和觀點的碰撞,為弘揚紅色文化提供良好環境。
①實現個性化教學。全媒體時代,教育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完成紅色影視個性化教育。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饋功能,找尋紅色影視中的文化內核,使受教育者通過觀看影視節目,體會其中人物蘊含的高尚情操和偉大精神。讓影視節目直擊受教育者內心,幫助其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彰顯紅色影視的價值。因此,教育者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個性化分層教育。例如,借助“智能導師”平臺模擬教師行為,實現“一對一”智能式教學。在進行影視教育前,該系統會收集受教育者的影視偏好、學習經驗、成果作品、自身認知、所處環境、互動情況、行為表現等信息,最終得出學情數據,為后續開展紅色影視個性化教學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術能劃分學習者的不同類型,向其發送適應性教學內容,進而完成個性化教育。
②自動生成教育內容。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借助當前流行的藝術形式對紅色故事進行再次演繹,通過VR、高速傳輸等技術提升紅色影視的直觀性和吸引力,進而構成多種影視傳播形式。比如,全媒體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提升了新聞稿件撰寫、審核、審查的效率和精確度,借助寫作機器人可以自動、快速完成新聞寫作和報道。因此,紅色影視行業也應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相關軟件,將教育者提供的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源,結合特定思路自動生成教學內容,側重學情分析,完成個性化教學。
①交互型教學。全媒體時代,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創新紅色影視的教育模式,將紅色故事、藝術、技術充分融合,結合時代發展特點開展教育。因此,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打造交互型教學模式,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釘釘平臺,并借助多種信息傳輸模式實現教學信息的交互。教育者需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調動受眾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帶領其思考、表達、討論。同時,可依托信息技術構建在線紅色影視教育系統,開發多種功能,為學習者提供學習便利。
②體驗型教學。體驗型教學模式主要通過虛擬仿真技術調動學生感官能力,使其身臨其境地學習相關內容并完成內化。此教育形式直觀性和立體性較強,會提升教學體驗感和真實感。例如,“虛擬體驗中心”“3D仿真實踐中心”等教學基地可以將英雄紀念館、革命老區、戰役發生地等場景引入仿真中心。學習者可以借助體驗型教學模式加深對紅色影視、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為弘揚紅色文化奠定基礎。
③敘事型教學。敘事型教學依托全媒體時代語音交互、觸覺反饋、視覺響應等新功能,創新敘事表達模式,突出其沉浸式、交互式特點,為紅色影視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例如,在音箱上播放紅色廣播劇;NRP使受眾借助VR模式觀看沉浸式敘事片段。因此,紅色影視教育領域也可以通過語音交互功能和視覺響應,完成360°全景探索,引發學習者產生共情,提供沉浸感和交互體驗。
①設置議題。設置議題是正向引導傳播的有效方式,由于紅色影視主要弘揚主旋律,因此需要把握信息的引導權和話語權。教育者應有效設置紅色影視相關話題,樹立正確的立場。同時,紅色影視教育者可以邀請專家、主持人參與討論,輸出觀點,并通過短視頻等平臺發布紅色影視預告、宣傳片和關鍵片段,進而擴大受教育范圍。
此外,建議在設置議題時整合視頻、圖片、文字等元素,突出立體感,積極引導學習者關注紅色影視,為弘揚紅色文化奠定基礎。
②推出紅色影視文化產品。新時期,文化創新是發展和弘揚文化的關鍵,文創產品凝結著人們的智慧,可以借助技術手段將文創產品與紅色影視要素相結合。當前文創產品發展空間較大,且有政策支持,有助于對紅色文化的創新探索。例如,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與相關單位聯合推出紅色文化主題的冰箱貼、筆記本等文創產品,使受眾感受紅色精神。因此,紅色影視領域應融入文創產品發展大潮中,挖掘影視內容中的紅色基因,將英雄人物服飾、物件、形象、場景等要素與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生產出彰顯紅色文化的文創產品,拓展受教育面。
全媒體時代,紅色影視教育可以和多個行業合作,利用人們的碎片化休閑時間,延伸教育內涵、滲透紅色文化精神。例如,紅色影視可以和游戲行業合作,開發游戲,將休閑和教育功能充分融合,使受眾能夠在游戲內獲取知識、收獲感動,借助場景體驗、角色扮演方式循序漸進地開展紅色影視教育。比如,利用VR技術開發紅色文化解謎游戲,增強學習者的歷史同步感,突出紅色影視教育的多元化,拉近受眾和紅色文化間的距離。
此外,在拓展教育空間的過程中,教育者需要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善于收集、定位、整合、篩選紅色影視數據,通過重組、分析,將數據和教育內容相結合,為紅色文化的弘揚提供數據支持。
綜上所述,全媒體時代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飛速發展,新興媒介不斷涌現,實現了教育的數字化,改變了紅色影視的教育環境,為其創新發展提供機會。因此,教育者應重新審視工作方式,依托全媒體思路,結合信息技術,細分紅色影視教育內容,突出紅色影視教育模式的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