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巍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新聞敏感性不僅是其需要具備的基礎素質之一,同時也是一個永恒的衡量標準。但是新聞工作者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新聞敏感性?事實上新聞敏感其實就是從業者對新聞事實具備敏銳的嗅覺,對事物具備準確的判斷力和反應力,這也是新聞工作者業務能力的綜合體現。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會直接影響新聞最終的呈現效果。
對任何領域的工作人員而言,獲得發展的前提就是不斷學習。尤其是新聞行業的工作人員更需要不斷學習。但是目前來看,雖然大部分的廣播電視編輯記者都已經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但是并沒有將其嚴格落實,行動力較弱。由于日常工作內容繁雜,長期處在疲憊的狀態中,他們很少會有精力和時間去進行政治理論學習。所以只有幫助廣播電視編輯記者養成堅持學習政治理論的習慣,才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新聞敏感性,才能引導其養成良好的政治敏感性。除此之外,堅持政治理論學習還能為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提供多樣化的素材。與其他領域從業人員相比較,廣播電視編輯記者需要具備更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更強的政治觀察能力。他們需要在工作過程中從政治角度來進行問題分析,總結事件的政治意義,同時還需要針對群眾的關注重點來捕捉信息。
長遠來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一定要堅持學習政治理論,為后期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而言,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記者一定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充分了解政府的中心任務,熟知各政府部門的工作重點。只有經過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把握時代發展趨勢,養成較強的新聞敏感。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調查研究是其需要具備的基本工作能力之一。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在提升自身新聞敏感性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同時還需以實踐經驗加持,通過不斷的實踐采訪提升新聞敏感性。一般情況下,一個優秀的廣播電視編輯記者一定要善于將工作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深入基層群眾展開采訪。要知道新聞都來自于實際生活。很多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在工作中會出現抓不住關鍵問題的狀況,其實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人員在前期沒有進行深入調查與研究,采訪工作不到位。試想,如果一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的工作素材主要來源于他人提供的材料,對基層實際生活狀況并不了解,那么其肯定不能抓住新聞重點,也不能養成敏銳的新聞嗅覺。所以,作為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在工作中一定要不斷訓練基本功,深入基層實踐采訪,借助采訪調查來鍛煉自身的新聞敏感性。這樣不僅能幫助新聞記者充分了解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實際發展狀況,還能幫助其構建系統的信息網絡。一旦遇到新聞事件,可以利用信息網絡找到了解實情的人,能夠迅速了解群眾實際需求。除此之外,新聞編輯記者還需要懷抱赤誠的心,投入到基層采訪中,做到切實關心基層群眾的需求和意愿,真正與群眾相融合,做到心與心之間的溝通。其實新聞敏感性就如同作家的靈感,不僅需要用心積累,還需要做到嘴到、腿到、眼到、耳到、腦到、手到。
怎樣才能幫助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激活自身新聞敏感性,鍛煉出新聞眼?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在工作過程中多看、深看、高看。另外編輯記者還需要在工作時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以受眾群體的角度去看問題。在工作之余要養成看電視、看報紙、聽廣播的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去積極了解新聞,并及時作出分析。通過這些途徑幫助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掌握更多的新聞編排方式,取長補短,選擇呈現效果最好的編排方式。
由此可見,對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而言,不斷地觀察與思考也是鍛煉其敏感性的重要途徑。在工作過程中要做一個有心人,從細節入手。另外編輯記者想要鍛煉自身新聞敏感性還需要熱愛新聞行業,熱愛自己的崗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在工作過程中要保持強烈的采訪意識,尤其是對新鮮事物的追求意識。對新聞事件的采訪寫作需要抓住細節,提升自身交際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積累資料,保持強烈的求知欲。
另外,廣播電視編輯記者還需要多多學習時事政治、政策法規知識,還需要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對人民群眾所需所想所感,要處處留心,做到心中有數。要善于抓住典型事件,在接觸一個典型事件時需要迅速聯想到全局和同類型事件。
總之,作為廣播電視編輯記者,一定要意識到新聞敏感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也不是能從教科書中學會的技能。想要養成敏銳的新聞嗅覺,還需要腳踏實地,反復磨煉和學習。要知道新聞敏感性本就源于勤奮的學習和練習。無論是對于廣播電視編輯而言,還是對于廣播電視記者而言,想要養成良好的新聞敏感性,就需要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做到多學、多問、多聽、多看、多想。只要做到了以上內容,就一定能夠實現自我提升。本文主要針對現階段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新聞敏感性的養成展開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