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政務新媒體的出現就是為了服務人們、方便人們,使人們能夠及時了解政務信息,發表自己對某個問題或事件的意見和看法,使政府部門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人們的想法與社會實際情況。因此,在政務新媒體應用與發展的背景下,在政府治理社會過程中積極運用政務新媒體,能夠實現政府治理的現代化發展目的,使政府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近幾年,隨著人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意識、參與公共事務管理意識與監督政府行為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政務信息公開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必須積極探索政務信息公開的途徑,以滿足公眾的需求。因此,政府推行政務新媒體,能夠彌補傳統政務公開方式的不足。一方面促使政府主動向人們推送信息。另一方面,人們也可以定制自己需要的信息;當前,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的就是確保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互動。這也就對政務新媒體的應用提出新的要求,因而,各級政府部門紛紛開通“兩微一端”,政務新媒體逐漸成為政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
近年來,政府治理能力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快速、科學地作出決策,預警、預判突發公共事件,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公共服務,實現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良性互動。傳統的媒體形式,如報刊、電視新聞等,由于其存在傳播速率低、受眾群體少的特點,很難達到快速傳播、提前預警的要求。而政務新媒體具有新媒體的屬性,不僅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還能實現對信息的實時傳播,這也與上述需求剛好相適應。人們希望能夠獲取更多、更便利的社會公共服務,因而,政府在運用政務新媒體時,要考慮到新媒體是否具備普及性、易用性等特點,以使人們能夠獲取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體驗。
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指出,需要發揮微博、微信、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等新媒體的網絡傳播力與社會影響力,才能確保宣傳引導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這就可以看出政務新媒體需要承擔重要的社會責任。例如沈陽市人民政府打造的政務新媒體平臺“沈陽政務”,專門設置了政務公開欄目,重點發布對相關政策的解讀、法規公文等信息。此外,新華網也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開展“千家互聯網小鎮行動計劃”,為黨政與全國各級政務部門提供了公開政務信息的平臺。
社會發展中,民生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政府部門的關注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因此,政府部門必須重視民生工作的開展。當前在民生方面雖然存在交通、醫療、生態、居住等問題,但是隨著政務新媒體的出現,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服務能力得到創新,能夠有效解決民生問題。例如,為解決交通擁堵等問題,大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創新性地利用微信處理交通事故,通過移動互聯網更加快速地為人們解決交通事故,人們只要關注了“大連交警”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利用政務微信平臺快速處理輕微的交通事故,大幅度提升了道路事故的處理效率,從而有效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
政府形象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投資環境、社會穩定等有緊密關聯,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如果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較高,投資方會十分樂意投資;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較慢,會使投資方放棄投資。在有些地方,由于對政務新媒體的應用不夠重視,仍然采用傳統的媒體渠道來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人們往往也是被動接收信息。政務新媒體的應用可以實現政務信息的高效傳播。
政務新媒體的發展快慢、發展程度的高低,都能夠反映出當地的經濟、行政與文化等發展的程度。例如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主辦的政務新媒體“上海發布”就是現代高效政務新媒體的代表,在“上海發布”平臺上,人們可以獲取公交實時信息,也可以查詢路況信息;還可以辦理出入境證件、公積金查詢等業務。該政務新媒體的應用,在提升政府辦事能力的同時,為人們提供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務,塑造了高效的政府工作形象。
政務新媒體的出現,加強了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通過運用政務新媒體構建黨、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溝通機制,確保黨和政府充分了解民意。
例如,大連市西崗區365市民大樓服務中心所創辦的“大連西崗365”政務新媒體,除了發布日常的政務信息外,也會發布一些外來務工人員需要了解的就業信息,這不僅使外來務工人員能夠快速融入當地,也促使政府及時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大大拉近了人民群眾與政府之間的距離。
綜上所述,政務新媒體在政府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政務新媒體的出現和應用,不僅促使政府實現政務信息的公開,也創新了社會治理模式,加強了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互動,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因此,政府必須重視政務新媒體的運用,確保通過運用政務新媒體,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的公共服務,拉近人民群眾與政府之間的距離,進而實現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