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承帛 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
隨著時代發展進步,人類物質文明也在不斷提高,現代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向著綜合型方向發展,這使聲樂教學得到了廣泛重視。當前,聲樂教學已經成為音樂教育的重要部分,普通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也在努力嘗試運用聲樂教學的積極影響來提升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水平,聲樂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更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
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快速發展,成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真正取得顯著成績是在改革開放后。按照教學規章要求,高校聲樂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隨著多年的改革和創新,聲樂教學內容已經越來越多元化,教學層次根據時代環境的變化也有了多樣化趨勢。許多高等院校開展的聲樂教學多年來已經取得了諸多成績,為我國音樂人才培養、綜合型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1]。
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已經經歷了幾十年,取得的成績十分顯著。目前高校聲樂教學追求可持續發展,關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中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國家政策、教育法規、高校教學安排、社會影響、個體差異,等等,這些因素有時會產生促進作用,有時則會阻礙高校聲樂教學發展。總體而言,我國高校開展聲樂教學仍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進一步加強,才能真正提高音樂人才的培養質量[2]。
普通高校內開展聲樂教學是目前音樂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強調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普通高校內開展的聲樂教學相較于其他機構開展的聲樂教學有明顯的高層次、覆蓋面廣泛、綜合型特點。由于教育對象是全體高校學生,所以培養目標應具備一定的普適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這也意味著在普通高校內進行聲樂教學的重點不是提高學生的專業音樂技巧,而是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普通高校內開展聲樂教學應充分挖掘聲樂藝術的價值,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培養學生豐富的內心情感,使學生可以利用音樂這一藝術形式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使其形成一定的靈魂空間,讓學生能夠憑借聲樂的魅力,進一步理解各類藝術作品的內涵,得到情操上的熏陶[3]。
普通高校內開展聲樂教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課程重視度不高,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當前許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上,由于專業不同會呈現出比較復雜的情況,許多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素養,會增加課程安排。各類課程花樣繁多,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沒有充分重視聲樂課的問題[4]。一些普通高校由于教學任務繁重,缺乏對聲樂課的重視,導致教學硬件和軟件方面的配備存在著極大的不足,進一步影響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要想取得良好的聲樂教學成績,普通高校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目前高校開展的聲樂教學,普遍存在學習氛圍欠佳、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的問題,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一些教師也在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未能較好地鍛煉學生的聲樂藝術欣賞能力。還有一些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刻板單一,導致學生難以適應各類表演環境,難以有更高層次的提高和發展,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聲樂的興趣。
高校開展的聲樂教學往往不如藝術院校靈活多樣,大多數課程安排以集中大課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名學生的先天音樂特質存在不同,能夠進行的歌唱表達也各有不同,且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掌握與吸收也會表現出差異。因此,高校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必將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難以提升聲樂學習水平,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要想提高聲樂教學質量,高校必須加強聲樂教學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精準定位教學任務。高校只有明確聲樂課程定位,才能充分發揮聲樂教學的積極作用。高校應采取更為有效的教學措施,結合學生的需求和人才培養任務,有針對性地提高聲樂教學質量。普通高校開展聲樂教學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接收到恰如其分的高校聲樂教學,進而提高其人文素養,陶冶音樂情操,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一定的聲樂技能,更能受到精神與品格的教化,進而提高其綜合素質[5]。因此,在開展聲樂教學時,高校必須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加深學生對聲樂相關的知識了解。聲樂教師也需要加強對聲樂教學的重視。在進行聲樂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聲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不僅要向學生傳遞聲樂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還要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接受良好的音樂藝術教化,提高自身音樂感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修養。高校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傳統的聲樂教學理念進行創新,給予教師正確的引導,不斷提高高校聲樂教學的教學質量,使聲樂教學真正發揮在培養綜合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學校領導應深刻認識到聲樂教學的價值,加強組織機構建設,適當配備聲樂教學需要的各類教學器材,對教材進行優化升級,使高校聲樂教學目標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保持高度匹配。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6]。教師應靈活運用各類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可以運用各類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實現線上和線下課程相融合的方式,讓學生在線下進行理論學習,在線上進行實踐鍛煉,進而提高學習效果。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自身能力的機會。學生會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高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愿意積極學習各類聲樂技能,從而提高表演能力。學校應為學生組織各類藝術表演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平臺,在藝術表演過程中選拔優秀的聲樂歌手,并帶領這些學生參加社會上的各類聲樂比賽或表演。這不僅能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聲樂教學受到廣泛重視,還能向社會展示高校的聲樂教學成果。
普通高校開展的聲樂藝術課程是一項較為特殊的課程,由于每名學生的音樂素養、嗓音特質存在差異,且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和掌握能力也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在課程安排上,學校應突出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劃分,從而使課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7]。比如,學校可以設立不同的聲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嗓音特質參加不同聲部的聲樂教學,使學生的聲樂特質得到進一步挖掘,也能使學生學習更適合自己的音樂,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精神文明建設逐漸深入的今天,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越來越重要。在高校開展聲樂教學是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必須對聲樂教學引起重視,真正提高聲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