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川(鎮江文廣集團)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下,各大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新聞信息融合圖片、視頻、文字多種形式而存在,為受眾提供快捷的新聞瀏覽渠道。對于新聞編輯來講,獲得新聞的途徑也更多,方式更加便利。新聞記者可以依托不同媒體平臺獲取新聞信息,但是,需要注意新聞信息的真實性,發揮記者專業能力,以敏銳的洞察力對于信息真偽進行辨別,把握新聞內容。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模式可能受到融媒體時代的影響,對于受眾觀看積極性、新聞報道形式、新聞特色各方面造成各類影響。因此,在全新的時代,新聞編輯應該思考自身工作的創新路徑。
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現代媒體之間信息的深度融合,在新媒體的支持下,讓主流業務能夠尋找到更多支撐,同時,對于新聞編輯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部分傳統媒體、新媒體之間業務能夠深度融合,將相似新聞內容投放到新媒體網站當中,可有效拓寬新聞內容傳播途徑。與此同時,部分傳統媒體也借助自身權威性優勢,和新媒體之間融合。但是,二者之間的融合尚處于發展階段,未來,隨著融合深度的增加,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也會發生諸多變化,無論是編輯記者的思維方式,還是新聞內容的傳播方式,或者新聞信息的組成結構,都能和新媒體融合,讓新聞信息也能深度融合[1]。
在融媒體時代,各類視頻、音頻、圖片和文字等信息融合為更多新聞信息,上述信息成為新時代主流。人們更愿意通過新媒體途徑獲取新聞信息。這樣,對于傳統媒體,像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都帶來了極大挑戰。對于新聞編輯來講,媒體融合能夠為新聞信息的獲取和傳輸提供更多途徑。在掌握受眾閱讀習慣基礎之上,新聞編輯可以對新聞內容和報道方式進行創新,運用融媒體思維探索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路徑。因為融媒體時代,新聞信息深度融合,加上新聞機構多介質流通,讓新聞內容、規模、形式多個方面融合程度更高,能夠為高品質新聞的制作和傳播搭建良好的平臺,新聞信息傳輸渠道更加寬廣。
隨著新事物的發展,對于原有事物必然會帶來沖擊和挑戰。在媒體融合時代,新媒體發展迅速,各類客戶端和門戶網站為獲取新聞信息提供諸多便利,人們更加習慣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新聞信息,這一現狀為電視新聞信息的傳輸帶來更高挑戰。由于更多人習慣通過移動設備觀看新聞信息,使得電視新聞收視率不斷下降,為新聞編輯相關工作的開展也帶來更多挑戰。
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時長有限,而且需要播報的新聞類型也相對較多,因此,也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詳細為受眾呈現詳解每一條新聞。同時,電視新聞大多數是利用專業化語言為受眾傳播新聞內容,一成不變的報道形式可能難以激發受眾的觀看興趣。電視新聞和新媒體新聞內容播放形式不同,如果傳統新聞編輯對于新聞的播放模式創新缺乏考量,那么長期下去,必然不利于受眾觀看熱情的培養。
除此之外,電視新聞在受眾心中具有權威性特點,因此,電視新聞編輯的專業素養都相對較高。但是融媒體時代,要求電視新聞編輯不但要掌握專業的新聞播報和編輯方式,還需要掌握融媒體運作方法,這樣才能從多個角度對于新聞信息進行報道,讓新聞傳播形式更加符合受眾需求。
電視新聞報道新聞內容類型多樣,每條新聞都蘊含著不同的價值。然而,大部分現代新聞受眾對于熱點新聞有著濃烈的觀看興趣。因為電視新聞大部分是會議新聞,還有部分社會新聞,受眾可能觀看興趣不高。同時,在觀看不同新聞內容時,不同受眾的觀點各有不同,通過新媒體渠道,受眾利用評論區能夠發表自身觀點,還能在收看節目的同時發送彈幕,讓新聞編輯快速了解受眾喜好,在后續新聞編輯過程當中能夠靈活調整播放角度或者播放形式。但是傳統新聞、信息屬于單向輸出模式,受眾意見讓編輯知曉較為困難,這一情況不利于電視新聞的發展,也需要電視新聞編輯思考新聞報道的創新思路[2]。
部分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雖然報道新聞內容種類多樣,但是地方新聞數量相對較少,地域特色不明顯,對于本地受眾的收看興趣可能造成影響,使更多新聞受眾轉向新媒體平臺當中閱讀新聞信息。新聞內容特色缺乏,也是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面臨的又一挑戰。
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需要注意工作理念的創新,迎合時代發展,既要“守正”,又要“創新”,逐漸探索自身工作的轉型路徑。從新聞編輯工作理念方面分析,正所謂“茍日新,……又日新”,在任何時候,創新都是行業發展的首要動力源泉。特別是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創新思維不可或缺。作為新時代的新聞編輯人員,應該及時摒棄傳統刻板的新聞傳播形式,切勿帶給受眾千篇一律之感,取而代之的是要樹立全新的工作觀念,在新聞內容、傳播方法以及表現形式多個方面都要融入創新精神,使電視新聞節目能夠帶給受眾“眼前一亮”的觀看感受,進而產生主動觀看新聞的熱情。同時,新聞編輯還需要注意新聞傳播形式的創新,巧妙利用融媒體時代的資源,善于借助互聯網優勢,適當將網絡語言添加到新聞內容當中,讓受眾感覺電視新聞更“接地氣”,在新聞傳播和受眾接收的過程當中,讓新聞信息引發受眾共鳴[3]。
從內容創新角度分析,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電視新聞“內容為王”是永恒話題,新聞內容是新聞的根基所在。作為新聞編輯,應該目光如炬,善于尋找新聞素材中的“亮點部分”,利用媒體融合信息傳輸途徑,從新聞題材的選擇方面到新聞制作方法方面,再到新聞播放形式方面都應該做足功課,用“繡花針”功夫將新聞稿件寫好,保證新聞視頻、圖片的精細化程度,使上述新聞要素之間能夠融會貫通,新聞材料整體帶給人交相輝映之感,讓新聞信息形象生動呈現出來,使用全媒體方式報道新聞,為受眾帶來“大珠小珠落玉盤”收看感受。
從表達形式創新角度分析,處于融媒體時代,全媒體的新聞播報形式更多,無論是圖解還是海報,又或者VR全景和H5,還有原聲再現和手繪漫畫等報道形式,具有差異化特點,能夠適應不同受眾的需求。所以,新聞編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分析,用受眾喜愛的形式播報新聞,提高新聞傳播效果。新聞編輯應該善用新技術和新方法,讓新聞傳播過程趣味性更強,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果。
在融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的深度更強,但是對于電視新聞編輯來講,還有諸多“高山”急需跨越,面對影響電視新聞編輯和傳播的諸多因素,新聞編輯應該審時度勢,思考自身工作的轉型之路,不斷更新觀念,將工作思路加以創新,做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能在媒體融合的環境當中游刃有余完成本職工作。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要求。具體而言,新聞記者應該從如下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第一,政治素質是新聞記者必備的基本素養,報道新聞過程中新聞記者應該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樹立正確的新聞觀念,并將正確的觀念作為編輯工作重要綱領、導向,增強意識引領,這樣才能引領輿論導向,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以為人民和社會負責之態度對新聞信息進行篩選,傳遞正能量的新聞,讓新聞信息凝聚人心的力量作用得到顯現,助力社會的良性發展。
第二,從知識技能的提升方面分析,新聞編輯工作的開展需要編輯人員本身專業知識過硬,能夠掌握多個領域的知識內容,還要掌握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這樣才可在新聞編輯過程當中對于任何新聞稿件游刃有余地處理。因為新聞傳播質量和傳播技術的應用有緊密關聯,在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該樹立媒介融合工作意識,強化自身對于融媒體概念的理解,并將媒體融合的思想和方法應用在新聞編輯工作環節。作為新聞編輯,還需要掌握新媒體技術,能夠駕輕就熟地運用,利用全媒體形式完成新聞信息采集和制作,還可借助新媒體途徑展開新聞宣傳相關活動[4]。
第三,編輯人員信息整合能力十分重要,融媒體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新聞編輯獲取新聞素材提供更為寬廣的途徑。面對互聯網中海量的新聞信息,新聞編輯應該具備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從中篩選出價值信息,并對信息真偽進行鑒別,選擇真實的信息傳播。
為了保證新聞內容品質,需要電視新聞編輯具備融媒體思維和融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這樣才能高效完成信息整合,展開新聞的排版和編輯相關工作。如若新聞的風格可以抓住受眾興趣點,那么新聞信息的關注度就會不斷提高。所以,電視新聞編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應該習慣利用網絡途徑,運用信息技術和新穎的方法,完成新聞信息的編輯,保證內容具備創意性,突出設計新意,讓受眾在觀看新聞的同時,能夠體會編輯人員的超高素養。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掌握融媒體平臺新聞信息的挖掘方法,對于新聞內容展開深度挖掘,并對新聞信息存在高度敏感性。從新聞編輯工作本身特點分析,就是要保證新聞內容時效、真實。融媒體時代,新聞傳輸媒介更多,常常新聞信息發生的同時就在傳播,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具備實時獲取新聞信息的能力,利用技術手段完成新聞的采編播,必要時還可深入現場,實地挖掘,找到新聞信息的內在價值,對于新聞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保證新聞品質,透過新聞事件向受眾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此外,如果報道民生或者科技等類型新聞,還需要編輯注意新聞地域特色的體現,讓新聞能夠吸引更多當地受眾。
融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部分新媒體平臺為了搶占熱點新聞發布時機,沒有記者到現場采訪就盜用其他媒體平臺發布的視頻、圖片,甚至新聞稿件都是照搬他人作品,這樣的行為不但是對新聞工作的輕視,也是對自身工作的不負責任,更是對新聞受眾的不負責。對此,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引以為戒,不斷強化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法律素養,定期學習法律知識,樹立守法意識,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如若在新聞編輯過程需要引用其他平臺發布信息,那么應該事先做好溝通工作,并且征得他人同意以后,才可以適當引用,還需要提出全新的觀點,或者從其他角度挖掘新聞的內在價值。尊重他人權益是每個新聞人都應該堅守的法律底線和原則底線,在播報新聞時應該征得當事人同意,確保新聞內容真實,對受眾負責[5]。
總之,面對融媒體時代對于新聞編輯帶來的各項機遇和挑戰,要求新聞編輯工作過程樹立全新的觀念,改變傳統工作思維,不斷努力,學習更多專業知識,開闊自身眼界,創新新聞的報道方式,彰顯新聞特色。利用融媒體時代的平臺優勢,創新新聞編輯工作思路,彰顯新聞媒體人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