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凱樂(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金鼎山西煤機有限責任公司精密鍛造分公司)
當今時代背景下,科技在企業中的含量不斷提高,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如何將頂尖人才吸引到企業名下,將人才的潛能激發出來,發揮人才的優勢為企業創新服務、提升競爭力?這是當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如今,市場復雜多樣,企業面臨的外部形勢難以預料,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困難重重,國有企業如何在市場中尋找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除了需要強化內部管理外,還應當采用科學的激勵機制,完善人力資源組織結構,對人力資源實行差異化的激勵策略,才是激發員工潛能的最優辦法。國有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管理現狀,對人員結構進行全面分析,按崗位職能的不同設定差異化的薪酬標準,將員工與崗位進行配比,輔之其他的激勵措施,構建多層次的激勵體系,對員工進行科學引導,促進國企人力資源效益全面提升,推動國有企業良性發展。
激勵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激發、激勵;向外延伸即用利益引導某人完成某項工作。如今,激勵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激勵方式較多,總體上講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種。
激勵理論是利用特定的方式調動員工的激勵管理體系,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企業通過激勵機制的運用將員工心理和生理需求激發出來,為既定目標努力,從而激發員工潛力,調動員工積極性。這一理論認為,人在社會中有著多方面的需求,渴望幸福生活,希望個人價值實現,為實現目標愿意付出努力。激勵策略的運用是因員工需求希望得到滿足,并以此將員工積極性調動起來,進而達到組織目的。
激勵機制,是企業通過多種手段讓管理者與被管理對象產生相互制約,并就二者的行為從物質或精神上給予鼓勵與回報,激發被管理者積極性的一種管理機制。
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應有利于調動人才的工作積極性、開發人才的潛能。在制定完善激勵機制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公平性原則。國有企業應當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制定激勵機制方案時要保證其科學性,遵循公平公正原則,對員工一視同仁,讓員工感受到被重視,沒有歧視,對企業有認同感。二是目標性原則。激勵機制的制定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根據國企各個階段的發展目標而采用不同的激勵策略,運用多種激勵方式將員工的潛能激發出來,達到企業預期目標。三是差異化原則。企業應當針對不同層面的員工、企業的運行特征等,對不同個體采用差異化的激勵機制方式,從而構建不同的激勵體系,實現激勵效應最優化,取得最佳的激勵效果。
如何有效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這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這就需要國有企業應當重視激勵機制的運用,采用多樣化的激勵機制,將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促進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提升,這對國有企業穩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可以不斷促進國有企業人力資源質量提升。企業發展源于員工的價值創造,沒有員工的付出,企業效益難以實現,而員工數量多,質量不高,就會影響到企業整體效益提升,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如今,許多企業存在招工難、員工難留、人才流動性大等問題,主要是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高,而人才對企業的薪酬制度等不滿意,企業與人才間的關系調和難度大。企業激勵機制的運用,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運用多種激勵方式對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激勵措施,從而滿足員工多方面的需求,這樣在保證企業用工數量的同時,還能促進員工素質提升,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從而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第二,可以加快國有企業發展轉型。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下,國有企業的運行體制僵化,員工缺乏活力,企業發展中的問題較多,效益低下,對企業發展帶來極大影響。這與企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有很大關系。激勵機制在國有企業中的運用,對國有企業傳統的組織結構及管理模式進行改革,需按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科學設計,實行科學管理,在經營活動中要體現效益這個中心,一方面,企業的人力資源要講效益,另一方面,企業要注重效益增長,人力資源效益與企業效益要保持同步。原有的人力資源運營模式急需變革,企業的運營要以效益為中心,實現管理模式轉變,從而進一步推動國企發展轉型。第三,可以促進國有企業戰略目標逐步實現。國有企業應當面向長遠,根據企業戰略需要構建長效的激勵機制,圍繞國企發展的戰略目標制定本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從戰略視角看待人力資源問題,做好人才戰略配置,加大人才引進、培養與開發力度,運用多層次的激勵機制,將核心人才綁定在企業發展戰略上,將人才的職業發展與企業同步,為國企戰略實現提供人才保障。同時,國企還應當加大人才挖掘力度,大力推行人才戰略,運用激勵機制將人才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為國企創新發展提供動力。
在傳統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下,國有企業主要是接受“政府訂單”,按需生產,與其他市場主體間并未存在著直接的競爭關系,企業薪酬體系與行政事業單位模式差異不大,甚至參照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工資標準,對激勵制度的運用并未關注,企業的責任只需保持生產正常運營即可。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推進,企業與市場全面對接,國企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面對多變的市場,面對核心人才的競爭,國有企業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薪酬模式,不推行激勵機制,將很難招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這對國企人力資源管理是個嚴重挑戰。許多國有企業認識到激勵機制的作用,一部分國企在內部進行了激勵機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激勵制度仍需完善,在應用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有的國有企業雖然推行了激勵機制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成就,而從總體狀況看,由于受管理體系與傳統重視理念的影響,目前的激勵制度仍然很不完善。如國企主要領導大多由政府國資委任命,干部來自行政部門,與其他企業相比,政府對國企管理較嚴,企業的激勵制度活力不足,缺少彈性。企業缺乏必要的權限制定激勵政策,企業薪酬標準由政府部門管控,參照了行政單位的工資模式,激勵作用有限。激勵措施與相關單位相似,國企中晉升渠道有限,職務升遷難,晉升才能加薪,沒有按貢獻度大小進行晉升。
國有企業在執行激勵政策時,并未按員工需求進行設計,在激勵方式上表現簡單,如對員工發放獎金或福利補貼等,大多按人均分,沒有按績效進行考核發放,優秀的員工得不到認同,出現差誤的員工沒有接受處罰,這就導致激勵政策沒有差異性,沒有針對不同的員工進行分別對待,難以產生積極的激勵效應。
在激勵制度中,薪酬分配非常關鍵,部分國企在薪酬制度設計上極不合理,如普通員工工資水平過低,企業管理層特別是高管薪酬高,高管與員工差距過大,部分國有企業在薪酬制定上由高管決定,員工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將所有業績歸結到高管身上,業績取得并非高管個人能力,而是憑借國企擁有的特權取得,因此,在薪酬分配中沒有真正體現出勞動力的價值,基層員工的作用被淡化,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同。基層員工工時長,勞動強度大,工資低,績效少。
在激勵項目方面,國企運用最多的是物質獎勵方式,如節日福利,為員工辦理意外險等,而在精神的激勵方面運用較少。評選先進、表彰模范等榮譽激勵逐步減少,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訓、提供進修等機會不多,對特殊群體給予關愛少,對員工的精神動態不清楚,沒有進行溝通交流,員工間的心理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員工間、員工與管理層間關系淡漠,團隊意識缺乏。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國有企業必須認清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重視激勵機制的應用。國有企業要想將優秀人才吸引到隊伍中,專心致志地為企業發展出力,就必須制定完善的激勵政策,對行業特點進行分析,對人才的市場價值進行科學評估,在此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激勵制度,保證激勵政策公平公正、科學合理,能夠在內部產生激勵效應,促進人才潛力挖掘,對國企發展起到推進作用。一方面,政府國資部門應當轉變管理觀念,從全社會角度做好國企領導人的選拔工作,培育一批職業經理人隊伍,運用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改變任命制的用人方式,應用市場化的薪酬管理方式將優秀人才吸收進來。另一方面,政府應適當放權,對國有企業的薪酬激勵體系給予指導,按市場規則運行,促進國企整體效益提升。
國有企業應當結合部門及崗位特點,按其職能分工做好薪酬檔次設計,根據不同部門的業務特點以及崗位分工的不同,合理確定薪酬的檔次。檔次設計要有差異,但相同層級間的部門、崗位上的差距不能過大。要確保設計科學合理,對員工能夠起到激勵作用。在薪酬體系中,薪酬標準應當與人員在部門、崗位上所承擔的責任相符合,責任大、薪酬標準高,反之則相對要低。保持薪酬上的差異化,是針對部門、崗位而言,而非個人因素,不能因人而異,在崗擔責則可享受相應的崗位薪酬,不在崗不擔責,則不能享受此待遇,使責任與利益充分掛鉤。要對員工薪酬晉級晉升的路徑進行科學設計,設置相應的晉升條件。對于優秀人才應當給予優先晉升待遇,讓優秀人才受到尊重;同時,對達到晉升條件的員工就應當給予晉升,不能人為設定晉升比例,人為限制員工晉升,使員工發展受到限制,影響員工積極性發揮。
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做好激勵機制的執行監督,對薪酬管理體系不斷優化,使薪酬管理與市場對接,符合本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國企薪酬執行情況的監督,主要是從薪酬總額、薪酬差距上進行檢查,對薪酬的合理性進行審核,特別是對高管的薪酬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要推行基本薪酬加業績考核薪酬模式,提高績效考核在薪酬中的占比,科學設計績效考核評價方案,員工收入獲取應當與業績相符,對管理層的考核應當全面,要公正、公開,管理層業績來自整個企業的匯總,要將企業綜合業績按個人能力與企業特權進行科學劃分,將企業因素剔除出來,歸集于企業團隊名下,對全體員工進行分配,而不能全部算到管理層身上,從而導致績效考核失真,收入差距拉大。為此,在薪酬體系設計中,應當設置最高上線與最低下線,保持薪酬體系相對公平合理。
除了運用好物質激勵外,國有企業應當對精神激勵予以重視,對員工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將國企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一方面,國企高層要與員工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加強溝通工作,增進管理層與員工的感情;另一方面,管理層應當關心員工工作生活,應當深入一線,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組織多種活動,為員工提供交流平臺,融洽員工間的感情。國有企業還要開展爭優活動,對于企業中的優秀分子要大力表彰,在企業中弘揚正能量,讓優秀員工的進取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得到傳播,激發其他員工的工作動力,從而產生積極的激勵效應。
國有企業對社會經濟建設的貢獻極大。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部分國有企業對激勵機制的應用未予重視,從而導致員工的動力不足,影響了工作效率提升。為此,國有企業應當認識到激勵機制的作用,引入科學的激勵理念,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構建完善的激勵制度體系,引入激勵機制,為員工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促進國企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提升,推動國有企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