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寶榮(膠州市洋河鎮人民政府)
農村經濟發展心系著國家和人民,唯有實現農村經濟的持續、科學、全面發展,才能夠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科學、全面發展。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實力顯著提升,但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其中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否則將限制到整個農村的建設與農村的經濟發展。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中,需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在工作中持續探索科學的工作思路、科學的工作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好農業經濟管理,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要與市場發展規律、市場發展要求相統一,這樣才能夠體現出農業經濟管理的價值,才能夠通過農業經濟管理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要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和趨勢來制定管理策略,做到市場需要什么,農業經濟就發展什么,市場缺少什么,農業經濟就發展什么,這樣才能夠持續推動農業經濟增長,實現農村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能力,實現農業經濟的穩步增長,為廣大農民謀取利益。因此,農業經濟管理要始終以實現經濟效益為根本原則。這就要求在農業經濟管理中,一切工作都要圍繞經濟效益原則來開展,要想方法、定對策來切實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經濟效益。
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因此,農業經濟管理也需要牢牢堅持這一發展目標,一切以實現最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和實現廣大農民的共同富裕為宗旨。農業經濟管理中,唯有實現了農民致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水平提高、經濟持續增長才能夠成為可能。
近年來,“鄉村振興”“統籌城鄉發展”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可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是多么的緊迫和關鍵。因此,只有實現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全社會共同富裕目標才能夠完成,而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夠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速。首先,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持續提高農民的思想,讓農民能夠在農業生產、種植、加工過程中,建立現代化的思路和方法,農民思路打開了,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自然就會加快。其次,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會加強對各種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會持續深化農業產業化改革與發展,拓寬農業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持續推動農村經濟快速增長與發展。
農村經濟想要發展起來,必須要想辦法讓農民致富,只有農民致富了,農村經濟才能夠持續發展下去、循環發展下去,而做好農業經濟管理有利于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能夠確保農業經濟發展目標明確,這樣能夠少走彎路、多走捷徑,更好地引導廣大農民致富。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一些不足和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這些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保證農業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這是廣大農民致富的基礎和根本保障。
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朝著可持續化發展的目標去努力,這樣農村經濟發展才能夠更加長久,而想要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而做好農業經濟管理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間的平衡。以往農業經濟發展中,由于受觀念、技術等的限制與影響,存在大量生態破壞現象,農業經濟雖然搞上去了,但是生態卻遭到了破壞,這會降低農民的幸福指數,各種極端環境會嚴重降低農業產量和質量。通過實施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對農村經濟發展進行布局與調整,并制定一系列保護環境的制度和政策,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間的平衡。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有顯著的差距,且農村經濟發展中,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教育醫療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正是在這些差距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到城市之中,希望通過自身的打拼創造更好的生活,但農村人口的大量流失,導致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嚴重、留守兒童增多。這些問題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不僅不利于農村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國家對此也非常重視,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等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必須要實現農村經濟的振興,而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則有利于在持續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上,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如,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通過持續深化農業產業化布局與發展,農村經濟將實現持續增長,這將有利于解決勞動力剩余問題,還能夠通過招商引資將外部資本引入農村建設中,從而可以更好地將技術、專業人才等引進到農村當中,農村富足起來了,在外漂泊的年輕人會逐漸返鄉,這對解決農村老齡化、留守兒童等問題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各類人才的保障,而人才緊缺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經濟管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首先,農村與城市確實在各個方面有著明顯的差距,其中影響人才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生活條件和生活保障不如城市,尤其是很多年輕人,往往認為農村生活不便利,保障遠不及城市,所以不愿意投身到農村建設與發展當中。其次,農業經濟管理中需要技術類人才、管理類人才、建筑類人才、設計類人才等,但目前每年社會中各類人才的輸送量和保有量,遠遠無法滿足農業經濟管理的需求,各類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速度和質量仍需進一步提高。最后,部分農業經濟管理相關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態度不端正、工作責任心差,即便深知自身在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與問題,也不愿意通過學習、實踐等來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構建完備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是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與根本保障,但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首先,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仍然采用的是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這種農經管理制度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在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雙重管理的現象,這樣很容易導致在工作中無法劃分清楚責任,容易出現工作推諉的情況。其次,有關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健全,在實際管理中經常會出現無法可依的情況,農業經濟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力度仍需持續加強。
農業經濟管理與農業經濟發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農業經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構成內容,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需要農民的支持與參與,而當前很多農民的信息化意識并不高,能夠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農民更是少之又少,這不利于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技術推廣、政策普及等。另一方面,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管理方法的根本性改變,已經實現了系統化管理和數字化管理,但隨之而來的信息化風險卻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信息化風險將逐漸成為影響與制約農業經濟管理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據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可知,想要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必須要持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人才儲備與人才實力,以及構建完備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和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因此,探索農業經濟管理發展出路,需要從這三方面著手。
為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必須要保證農業經濟管理相關從業人員的整體實力。首先,農業經濟管理中要盡快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為此,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要加快推動農村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并持續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以及為相關從業人才提供更加全面的待遇與福利保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吸引外部人才涌入到廣大農村,農業經濟管理中才能夠獲得充足的人才保障。其次,農業經濟管理中要加強人才培養,對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要及時跟進做好培訓工作和考核工作,通過系統完善的培訓與考核,切實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相關從業人員的工作素質與工作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勝任農業經濟管理工作。
構建完備的管理制度,是做好農業經濟管理的根本保障。首先,農業經濟管理中一定要劃分好工作中的責任與權限,防止農業經濟管理中出現多重管理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保證基層農業經濟管理效率。此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要梳理好上下級關系,要將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重點放在建立并完善數據的統計制度上,形成一套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數據統計體系,并且要在數據統計中落實好相關的責任人。其次,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發展,離不開政策與法律的保障。因此,各個地方政府要根據本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狀況、需求等,制定有針對性的發展措施或政策,以保證農業經濟的規范化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論,以便制訂工作計劃,而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會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且不能夠保證工作質量,唯有信息化的農業經濟管理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因此,要大力推進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一方面,要普及農民的信息化意識,讓更多的農民學會使用信息化技術,這樣在農業生產、農業種植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更好地保證農業產量,實現農業增收。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樹立信息化風險意識,做好信息化風險防范,這樣才能夠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安全的網絡環境。
農業經濟管理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和客觀需求,因此,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必須要做好農業經濟管理,要及時解決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文章對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能夠對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建設有積極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