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宗,朱曉昌,王 爽,婁春艷
(1.宿遷市中醫院麻醉科;2.宿遷市婦產醫院麻醉科,江蘇宿遷 223800)
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全麻在無痛人流中的應用得到廣泛認可,但由于無痛人流術手術時間不長,對患者進行麻醉后,由于麻醉藥物殘留的作用,會出現呼吸抑制或蘇醒延遲,從而導致氣管拔管延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增加[1]。納美芬作為最新一代阿片受體拮抗劑,其作用時間長于傳統阿片受體拮抗藥,可對內源性和外源性阿片類物質進行阻斷,調節神經、內分泌、呼吸及心血管等生理功能,抑制、逆轉阿片類藥物引起的呼吸抑制,且不良反應較少[2]。基于此,本研究重點探討了納美芬用于拮抗舒芬太尼復合麻醉無痛人流術后呼吸抑制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宿遷市中醫院2019年6月至10月間接受無痛人流手術的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8~34歲,平均(27.3±6.4)歲;體質量指數(BMI)19.2~25.2kg/m2,平 均(22.3±1.7)kg/m2;孕 周4~8周,平 均(7.3±0.3)周。研究組患者年齡18~35歲,平均(26.9±8.3)歲;BMI 19.1~25.1 kg/m2,平均(21.8±1.4)kg/m2;孕周4~8周,平均(7.3±0.2)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納入標準:初孕或未經陰道順產的經產婦;術前血常規、凝血時間及心電圖檢查均無異常者;既往無嚴重肝、腎疾病史及藥物過敏史者。排除標準:人工流產史者;藥物過敏史者。研究經宿遷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室前均禁食8 h,禁水4 h,入室后常規開放靜脈通路,予以血壓、脈氧飽和度、心電圖監護,面罩吸氧,設定氧流量為5 L/min。給予對照組患者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256,規格:5 mL∶250 μg)0.2μg/kg,之后給予患者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360,規格:50 mL∶500 mg)2 mg/kg,均靜脈注射。研究組患者麻醉方法同對照組,但是麻醉前5 min先給予鹽酸納美芬注射液(遼寧海思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52,規格:1 mL∶0.1 mg)0.2 μg/kg,靜脈注射。待兩組患者意識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開始行人流術。術中通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采樣管檢測呼吸頻率,當呼吸頻率 <10次/min或者血氧飽和度(SpO2) < 94%時認為發生呼吸抑制,予以托下頜給氧,必要時采取加壓面罩給氧等措施;心率 <45次/min時給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江蘇悅興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466,規格:1 mL∶5 mg)0.3 mg;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出現呻吟或者明顯肢體反應為發生體動反應,此時可追加丙泊酚1 mg/kg體質量。術畢,患者呼之有反應,能基本按照指令要求完成簡單操作認為定向力恢復。
1.3 觀察指標 ①將兩組患者意識消失時間、丙泊酚用量、體動次數、術后15 min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3]評分,其中VAS評分分值范圍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強烈。②將兩組患者呼吸抑制、面罩給氧次數進行對比。③記錄兩組患者開始靜推舒芬太尼時(T0)、睫毛反射消失時(T1)、擴宮時(T2)、術畢時(T3)的心率、舒張壓、SpO2,采用生命體征儀進行監測。④將兩組患者蘇醒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文中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 兩組患者意識消失時間、丙泊酚用量、術中體動發生次數、術后15 minV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注: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
?
2.2 呼吸抑制、面罩給氧次數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呼吸抑制、面罩給氧次數均顯著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呼吸抑制、面罩給氧次數比較(±s,次)
表2 兩組患者呼吸抑制、面罩給氧次數比較(±s,次)
?
2.3 心率、舒張壓、SpO2水平 與T0時比,T1~T3時兩組患者心率均呈下降趨勢,舒張壓、SpO2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趨勢,但兩組患者各時間點心率、舒張壓、Sp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率、舒張壓、SpO2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心率、舒張壓、SpO2水平比較(±s)
注:與T0時比,*P<0.05;與T1時比,#P<0.05;與T2時比,△P<0.05。SpO2:血氧飽和度。1 mmHg=0.133 kPa。
?
2.4 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均顯著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比較(±s, s)
表4 兩組患者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比較(±s, s)
?
目前無痛人流的手術具有創傷小、無痛、手術短、恢復快等優勢,而在手術中麻醉技術與藥物的使用是成功的關鍵因素。經典的阿片受體分為μ、δ、κ 3種受體,其中μ受體介導的鎮痛作用最強,可激動μ1受體產生強大的鎮痛作用,而激動μ2受體時,它能通過降低呼吸中樞對CO2的敏感性對呼吸產生抑制作用,使呼吸頻率與潮氣量明顯降低。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在門診的無痛診療過程中雖然得到了廣大麻醉醫生的一致認可,由于舒芬太尼是一種μ受體激動劑,全麻時可產生強大的鎮痛作用,而此類手術時間較短,手術之后患者未在醫院觀察足夠長的時間,阿片類藥物未完全從體內清除,因此,還可能存在藥物的蓄積作用,患者易出現呼吸抑制、嗆咳等不良反應[4-5]。
納美芬是一種高選擇性和特異性阿片受體拮抗劑,能夠選擇性的拮抗μ受體,μ1受體是一種Gi/Go蛋白耦連受體,μ2受體是一種Gs蛋白耦聯受體。納美芬能夠通過激活Gs蛋白耦聯受體產生興奮作用,促使阿片受體上調,并不阻斷Gi/Go蛋白所介導的鎮痛作用,因此并不會減輕阿片類藥物的鎮痛作用,與納洛酮不同的是,納美芬的血漿清除半衰期比較長,長達8.12~11 h,拮抗后一般不會引起呼吸再抑制[6-7]。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呼吸抑制、面罩給氧次數均較對照組顯著減少,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提示相較于單純應用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聯合納美芬更有助于縮短蘇醒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并減少呼吸抑制與面罩給氧次數,分析其可能原因主要是納美芬用藥2 min后即可產生受體拮抗,5 min后可阻斷大腦80%阿片受體,能夠有效地減弱其抑制呼吸的作用,對舒芬太尼靜脈麻醉有良好的促進呼吸恢復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蘇醒時間[8]。同時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各時間點心率、舒張壓、SpO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能是由于手術時間比較短,而術前患者有一定的氧儲備,兩種麻醉方法均可有效控制患者生命體征,降低手術對患者機體的刺激。
綜上,納美芬具有較好的拮抗呼吸抑制的作用,能夠縮短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在復合麻醉無痛人流術中有一定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