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澤蓮
(保山中等專業學校(保山技師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中國民間傳統工藝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總結生活經驗,完善自身娛樂的方式,經歷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部分傳統工藝保留至今。由于戰火的沖擊以及現代年輕人的不重視,很多的民間傳統工藝就斷了傳承,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銷聲匿跡。本文立意于將中等職業學校的美術教學與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相結合,將民間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傳承發展及創新。
中等職業學生所接受的傳統工藝美術教學主要有剪紙、民族服飾、刺繡、油紙傘、藤編、篾編、陶藝等這幾大塊內容。授課過程中,美術教師應該注意傳統工藝技巧、技藝、技法與審美相結合,引導學生將工藝審美認知能力表現出來,從而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給學生們產生很大的借鑒作用,教師們將一些出名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通過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展示給學生,講解作品的內涵,讓學生理解民間工藝的魅力,豐富學生的審美認知。刺繡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手工藝之一,各民族都有自己異彩紛呈的刺繡工藝。蘇繡、粵繡、湘繡和蜀繡是我國的四大名繡。現代化的審美需求,對于學生所具備的傳統工藝美術認知能力提出了新的標準。
培養復合型人才、實用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創新創造型人才是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讓更多的學生憑借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在民間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的制作過程中,讓同學們受傳統藝術的暈染,豐富同學們的創新、創造、創作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得以提升。培養擁有工藝創新技巧的符合現代化審美需求的藝術人才。
例如,在陶藝拉坯泥工練習中,教師們首先通過影視播放的方式來展示陶泥制作的操作技巧,讓學生們模仿、操作、不斷練習。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與視頻內容進行對比,尋找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加以糾正。學生進行思考創作,在通過自己的創作與成品對比思考,創作中獲取實踐經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學生的創作作品積累豐富經驗,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水平。這些教學方法的實施,對于學生學習傳統工藝美術技巧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學生傳統工藝技巧提升,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起到重大作用,引導學生創作手法符合現代化要求,創作審美標新立異。
在實踐中進步,是較為科學合理的進步方法之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時間緊張,學校管理制度比較嚴格,學生對于傳統模式美術繪畫教學不感興趣,在上課時經常出現開小差或者不畫畫等現象,這些情況往往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想要豐富學生學習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美術教師開展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工藝美術比賽等。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實踐方式來提高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參與度,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幫助學生開發自身創新實踐能力。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創造新穎的作品。
民間傳統工藝美術是來自生活實踐,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科學知識,涉及面之廣,令人感嘆。每一位民間傳統工藝大師都是一個豐富的知識寶庫,民間傳統工藝美術里面有文化、歷史、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知識的包含。例如,在剪紙工藝中,富含很多的神話元素以及歷史元素,這些都是我國歷史中流傳的美麗的神話故事原型。通過對這些歷史神話元素進行剪紙的塑形,教給學生豐富的神話知識,理解深化知識內涵。提高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在陶藝工藝的制作過程中,陶罐的原料,涉及了化學知識;陶罐的外形,涉及物理的力學知識;在陶罐的燒制烘干過程中,包含了化學以及物理的綜合性知識;陶藝本身,就非常具有歷史意義。整個民間傳統工藝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們在美術課程上,既可以感受歷史文化,還可以領略多種科學知識;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又為學生的實踐提供了平臺。豐富的知識開拓了學生視野,更有利于學生創造符合現代化審美工藝的作品。
結束語:縱觀歷史,民間傳統工藝美術身為我國勞動人民勞作之余取得的碩果,在歷史中幫助勞動人民們緩解精神壓力,凝聚了各個地區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情懷。身為社會主義未來藝術事業接班人的中等職業學生應該去傳承及發揚中國的民間藝術。中等職業學校將民間傳統工藝課程引進美術課堂,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豐富了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創造創新能力,樹立起年輕人對于歷史瑰寶的擔當,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中發展。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價值是無法取締的,中職學校應該做好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美術教育教學相融合,為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事業添磚加瓦,在保存原始技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人的思維進行創新發展、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