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芳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三二五小學,江西 贛州 342200)
小學作文教學是集閱讀積累、實踐體驗、思維創(chuàng)造于一體的系統(tǒng)的過程訓練。筆者在教學實際中,從“閱讀積累”、“片斷練習”、“評語激趣”等方面進行了嘗試,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語言是作文的基本要素,因此,語言的積累應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始終。而積累語言的最好途徑莫過于閱讀。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學除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外,義務教育小學三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量應不少于145 萬字”。然而很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遠遠不夠,一方面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被作業(yè)、各類補習占用,另一方面學生缺乏閱讀興趣,缺少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我采用了集體情景閱讀為攻克閱讀難關的突破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選擇閱讀內(nèi)容,教師必須具備雙重視角。作為小學生,他們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還處在初淺的水平,認知欲很強,但理解、感悟能力還很弱。因此,老師在選擇閱讀內(nèi)容時,就必須在明確閱讀目標的基礎上童化自己的心靈,使自己擁有老師和學生的雙重視角。這樣,無論是很“小孩子氣”的小故事,還是有“大家手筆”的文學作品,都能把握住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達到積累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情景,變抽象為形象。隨著教育技術現(xiàn)代化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賦予了教學新的活力。原始的天籟,絕妙的音樂,五彩的圖片,逼真的影像,使沉寂的白紙黑字擁有了色彩和語言,擁有了生命與思想。無論是兒童故事、小說片斷、抒情散文、古今詩詞還是記實性文章,都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對其進行渲染,讓學生徜徉在生動的故事中,流連在如畫的美景里,再加上老師適時的引導,這樣,變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讓閱讀變成了身臨其境的體驗,不僅牢牢地抓住了學生閱讀的胃口,同時,對于有很強的好勝心理和模仿能力的小學生來說,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動手積累,他們不僅很愉快地把好的詞句記在了筆記本上,更深地記在了腦海中。
(三)堅持不懈,積少成多。情景閱讀應該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隨著作文教學一步步深入,對學生作文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就要求學生語言的積累也必須不斷地增加。另外,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閱讀水平的綜合提升,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集體情景閱讀畢竟受制于有限的時間,所以,要做到“三精”(即精選內(nèi)容、精心準備、精典指導)。
在學生作文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或空洞無物,或看到哪寫到哪,想到哪寫到哪,“無重點”“層次不清楚”“表達不具體”等問題。這與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用心體驗等方面的習慣和經(jīng)驗有極大關系。針對這些問題,我在教學中把意向觀察、參與體驗、任務驅(qū)動作為主要訓練內(nèi)容,以片段描寫為練習形式,常抓不懈,收效頗佳。
(一)意向觀察,緊抓一點。首先要考慮學生是否愿意去觀察這個事物,只有在興趣這種內(nèi)驅(qū)力的作用下,才能使觀察做到細致入微。因此,可以讓學生根據(jù)總的類別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觀察,同時對每次觀察的重點做詳細的要求。
(二)創(chuàng)設情景,參與體驗。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大多是被動參與,無意識體驗,所獲得的信息較散亂,認識、理解也不夠深刻。因此,讓學生有意識地實踐參與、體驗,能夠給學生形成完整的,較深刻的意識和情感經(jīng)驗。如,舉行拔河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加之個體思想差異,因此情感體驗、行為表現(xiàn)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三)任務驅(qū)使,激發(fā)興趣。我們往往是在活動后讓學生寫一篇作文,而等作文交上來之后,總是令人大失所望。這是因為學生在活動前和活動中與老師預設的目標大相徑庭,即使提前老師提出要求,學生也往往拋之云霄。如果我們在活動前,給學生一個自主性較強的任務,以任務驅(qū)使學生的興趣,效果就會更好。
評價學生的作文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激發(fā)寫作興趣的又一大關鍵環(huán)節(jié),評語不可空洞、直接,在做到具體、委婉的基礎上,還應該富有童趣,以交流、商量的姿態(tài)與學生對話。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評價的校正激趣作用。
(一)因文而異
同一題材的作文,學生的習作往往在立意、重點安排、細節(jié)描寫上各有異同,因此在下評語時,要針對這些因素,有側(cè)重點地進行評價。如同是寫“小狗”,一位同學是通過對小狗可愛的外形和與作者的親密關系的描述,表達了對小狗的喜愛之情。文中,對小狗外形描寫的非常細致,我的評語是:“你的小狗真可愛,老師都喜歡上它了,知道為什么嗎?那是因為從作文的字里行間老師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歡它!”而另一同學則是因為他的小狗不幸生病死去,在埋葬小狗尸體時回憶了以前他和小狗的快樂生活,表達他對小狗的懷念。我讀后寫下了這樣的評語:“讀了你的作文,老師被你對小狗的深情深深地感動了,你是個善良的孩子,是個有情義的孩子!”這樣的評價較貼近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如朋友般的心靈交流。
(二)因人而異
對于作文水平和作文習慣有差異的學生,下評語時應因人而異。對寫作能力差的學生要及時表揚那些細微的進步,讓學生在鼓勵中獲得前進的動力,對于不足要通過巧妙的評語化批評為建議,化指責為商量。如“你在語言表達上比以前進步多了,不僅句子能夠?qū)懲樍耍冶扔饕策\用的很好,繼續(xù)加油啊!”“如果你在遇到不會寫的字查查字典,老師相信你的錯別字會越來越少的,試試吧!”這樣的評語態(tài)度誠懇親切,針對性強,學生很樂于接受,效果很好。對于作文能力強的學生,評語以激勵為主,使其保持自信,提高興趣。
總之,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難點,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也有差異。但不管怎樣,只要我們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觀察、體驗生活的能力,用一顆童心去與學生真誠地交流,相信學生會用真摯的情感、美妙的語言寫出一篇篇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