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云
(貴州省威寧縣金鐘鎮獅子小學,貴州 畢節 5531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分層教學指的是將學生分為小組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案。這樣將同一水平的學生分配到同一個學習小組內,并實施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讓他們在小組中共同進步,同時還可以在小組中探討自己不懂的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達到共同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除了要仔細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學習興趣,還要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規劃。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ABC 三個層次,A 層次的學生(數學成績在90 分左右)、B 層次的學生(數學成績在80 分左右)C 層次的學生(數學成績在70 分以下)。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在講解完教學內容以后,教師還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數學作業,并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來對每組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與改進,定期舉行數學測驗。然后根據測驗的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組調整,以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將學生分成ABC 三個層次后,要根據教學方案進行關于數學重點知識點的分層教學。如A 層次的學生有良好的數學基礎知識,自身的邏輯分析能力也很強,能夠快速地掌握新的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制訂教學方案時就可以以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意識和能力作為教學目標;而B 層次的學生雖然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水平,但在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對于數學新知識的理解能力上還有些不足,對此,數學老師就可以以掌握數學重要知識點為主對學生進行教學,以培養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而C 層次的學生他們的數學基礎知識水平、邏輯分析能力和數學學習興趣都比較差,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就可以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對他們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模式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進而提高C層次學生的數學成績。
目前,互聯網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學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然后利用互聯網技術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音動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之后,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與數學知識有關的事物,然后結合實踐活動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并讓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對實踐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那么教師就要讓學生多加練習,以便他們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有效地應用到實踐中。由此可見,數學習題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發揮著有效的作用。對此,教師不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還要根據學生的習題完成情況來設計下一步的教學方案,以控制教學進度,達到高效的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分層教學來輔助學生了解數學習題中的相關知識點,讓他們能在小組中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充分應用這一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大膽地提出對于數學學習的意見和建議,以此推進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