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薇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第五幼兒園,貴州 黔南州 550400)
近幾年,伴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孩子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區域活動是為順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而推出的新型教學手段和模式,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幼兒在特定環境和時間中自行探索、自主或合作學習的游戲手段。所以,作為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知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現狀和不足,采取多種區域材料投放策略,提高區域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大部分教師和學校已經意識到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區域活動的教學手段和模式[1]。但是,由于應試教育和以往教學經驗根深蒂固,導致幼兒園區域活動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問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區域設置過于形式化,幼兒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沒有將區域活動放在首要位置,只是草草了事,忽視了孩子的主觀需要,沒有發揮其真正的用途和作用。第二,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確,幼兒園為了縮減教學經費和成本,沒有過多的重視區域材料的投放,并且更新材料的周期過長,使得幼兒對區域活動失去興趣和欲望。以上種種現狀說明,目前的區域教學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急需教師和學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改善這一現象。
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但卻有著較強的學習和模仿能力,他們自身的技能和思維模式都可以通過幼兒園的學習活動得以發展和完善[2]。幼兒社會經驗匱乏,所以他們對外界的人或事物有著巨大的好奇心,其在進行學習行為時,最大的推動力就是自身的興趣,幼兒的興趣和欲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支配他們的學習。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最關鍵的特點就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所謂“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而創設的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確保區域活動的多樣性,以及保障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對幼兒的相關能力和素養進行培養。
幼兒年齡較小,對社會的認知較少,促使他們更加愿意發散思維,以至于其邏輯思維天馬行空,具有無限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3]。對此,在幼兒園教育中實施區域活動教學,其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過程應該注重功能性、創造性以及挑戰性等等。并且,一個良好的區域活動的開展,應該可以使一種活動材料發揮多種用途,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受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在區域活動中發現材料的多樣性和多功能性。例如,在幼兒分享糖果或玩具時,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指導,將糖果分為多個顏色和形狀,以此對他們的色彩思維和空間結構進行一定的培養,或者可以讓幼兒之間自行制作糖果,將區域活動材料變得富有挑戰性,以此提高孩子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并且,大部分國外的幼兒教育機構主張“環境是第三個老師”。環境具有調節性和適應性,幼兒可以根據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的不同要求,激發內心的多種感知,以此進行更加符合身心發展的學習行為。所以,幼兒教師在進行區域活動材料投放過程中,不可過于隨意和敷衍,應該發揮區域材料的探索性,引導孩子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無限的好奇心,幫助幼兒進行自主探索或合作學習。并且,有關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和創造性,讓他們自主選擇區域的材料以及投放的形式和位置。例如,當幼兒對“書包”沒有明確認知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區域活動,將各種各樣的書包投放在課堂中,引導他們自主的進行探索,以此通過自己的手段和力量了解相關內容,提高他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結束語:總而言之,幼兒階段的教學活動屬于啟蒙式學習,是為其他等級教育教學活動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由于受幼兒年齡、性格以及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限制,以往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根本上不適合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區域活動旨在讓孩子在不同或特定的區域活動實踐或環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更多、更深刻的教與學的知識。對此,當代社會的幼兒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地位,認識到區域活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義,科學設計活動區域、合理有效地投放活動資源,以此切實幫助幼兒更輕松、更愉快的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