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
(清遠市第三中學,廣東 清遠 511500)
新的時代新的要求。2018 年1 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思想政治教學正式進入了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的新時代。議題中心式教學在課堂知識的引領下,以真實的社會情景為議題,引領學生去真實深刻地理解知識,觸摸社會。它以爭議性議題為起點,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并引入大量資料來進行思維辨析,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學生養成法治意識,形成科學精神,踐行公共參與。
議題中心式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根據議題中心的需要,以議題為起點,從課本出發,深入社會,選取與課本知識,與議題中心相關的社會新聞熱點事件,既服務于議題,也提升了教材內容的新穎性,凸顯課本理論教學與時代發展的協同感,極大豐富課本內容。
議題中心式課堂教學最主要就是“議”,“議”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主動“吃”,主動“悟”,學生自主進行資料搜索、甄別、篩選、加工、運用等過程,對議題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論證,這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培育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
議題中心式思想政治課堂議論中教師不再是一統到底,學生可以犯錯,也能接納多元的觀點,也會在議論中發現別人的閃光點,產生思想共鳴,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議題中心式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靈活的過程,教師需要具備嫻熟的駕馭能力才能組織好議題的課堂議論,而一般教師都難以做到面面俱到,主要存在的問題:1.“形式主義”“走過場”是議題中心式思想政治課堂議論中最突出的問題。為“議”而議,中心議題沒有議論的價值。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逢課必議”,而并沒有思考中心議題的價值,也沒有認真思考教材內容是否具有可探究性,隨意布置給學生一個議論問題后就放任自流、不管不顧,這樣的做法從根本上說是對學生和教師課堂時間的一種極大浪費,那些沒有意義的議論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2.議題議論的參與度比較低。教師提出一個議論主題,教室里立即進入了議論,好像每個學生都在議論,但仔細觀察一下,發現有些學生確實是在按要求議論,可也有的學生互不傾聽,你說我也說,甚至故意唱反調,或者乘機聊天,做別的事情。還有的學生干脆作壁上觀,等著聽答案。
一場叫人拍手稱贊的議題議論活動應該是能夠點燃全場人的激情,是火花四射的智慧碰撞,是全場師生都能共贏的課堂議論。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對教師而言,議題議論前教師首先要確定好議論的主題,這是議題中心式思想政治課堂議論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精選并提出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考甚至產生爭議的議題及資料。設置階梯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做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其次要制定議論規則。教師要明確告知議論所需要的時間,議論所需要的時間長短要視議論題目的難度及其作用而定,一般5-10分鐘。還要告知學生議論的步驟,包括議論后的發言、互評、總結,都要學生明確清楚。最后,設計議論結果。課堂議論組織得好,師生都會有收獲,議題議論組織得不好,課堂就會成為一鍋粥,議題議論就會淪為形式。因此,教師要在議論前做好預設,對議題議論中可能出現的不同結論、學生對議題內容的積極性、議論中的突發狀況等做出全面的預設,并做好相應的對策,以便更好地對議題議論進行引導。
進入正式的議論過程,教師首先要布置任務。明確議論的主題和議論的程序,包括議論的時間、議論的問題、議論的規則。其次,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議論狀態,及時給學生以點撥、提示,引導學生大膽議論,幫助學生拓展議論主題,關注學生在議論中提出的新觀點、新想法,并進一步提升。最后,教師要對議論和交流作總結性發言。總結發言圍繞議論活動的主題、課堂教學的目標、思維方法、學生議論中的表現及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來展開。教師既要做總結性發言,同時也要對各小組議論情況進行評價,可以要求小組互評,選出“最佳小組”,以激勵學生,強化競爭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學而不思則罔”,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不斷的反思、積累才能不斷地提高議題議論式課堂的效率。教師應該在每次議題議論后引導學生反思,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可以設計一些反思題目。比如:我真的參與議論了嗎?我有主動去感悟這些問題嗎?我通過議題議論了解了什么?等等。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制測試題,讓學生把課堂上他們不懂的問題,感興趣的問題、需要繼續深化的問題等寫下來進一步深挖和拓展課堂知識。教師回收這些反思題目,這將有利于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下一步教學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教師本身也可以進行這樣的反思,審視整個議題議論對完成教學目標的有效性,對學科核心素養達成的有效性進行反思。
總的來說,議題中心式課堂教學屬于一個新的教學發展趨勢,隨著我們研究與實踐的推進,議題中心式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議論的效果會越來越好。